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①,思惟世間而思惟②。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往詣食堂,敷座③而坐,告諸比丘:「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間思惟。所以者何?世間思惟ⓐ非義饒益④,非法饒益⑤,非梵行饒益⑥,非智、非覺,不順涅槃。汝等當正思惟:『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如此思惟則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
「過去世時,有一士夫出王舍城,於拘絺羅池側正坐思惟——世間思惟。當思惟時,見四種軍——象軍、馬軍、車軍、步軍,無量無數,皆悉入於一藕孔中。見已,作是念:『我狂失性,世間所無,而今見之⑦。』爾時,去池不遠,更有大眾一處聚集。時,彼士夫詣大眾所語言:『諸人!我今發狂,我今失性,世間所無,而我今見,如上廣說。』時,彼大眾皆謂士夫狂發失性,世間所無,而彼見之。」
佛告比丘:「然彼士夫非狂失性,所見真實。所以者何?爾時,去拘絺羅池不遠,有諸天阿修ⓑ羅⑧興四種軍,戰於空中。時,諸天得勝,阿修羅軍敗,退入彼池一藕孔中。是故,比丘!汝等慎莫思惟世間。所以者何?世間思惟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覺,非正向涅槃,當思惟四聖諦。何等為四?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世間思惟」,巴利本作 Lokacinta。
ⓑ 「修」,宋、元二本作「脩」。[*]
[註解]
① 食堂:飯廳。
② 思惟世間而思惟:思惟世間種種與解脫修學無關的思惟。
③ 敷座:鋪設座位。
④ 義饒益:有利益。其中「義」是「利益」的意思。
⑤ 法饒益:對正法的修學有幫助。
⑥ 梵行饒益:對清淨修行(梵行)有幫助。
⑦ 我狂失性,世間所無,而今見之:我發瘋、迷失自己了,明明沒有的事,我卻看到了。
⑧ 阿修羅:六道眾生之一,喜愛戰鬥,有福報但因為瞋、慢、疑而生為阿修羅。又譯為「阿須倫」。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本經提到過去有人在蓮花池旁打坐後,思惟起世間,竟然看到戰敗的阿修羅大軍躲進池裡的蓮藕孔中,而自以為發瘋了。由這個例子,可見靜坐到一定程度,姑且不論幻境,是可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事物。
然而能夠看到太多也可能造成困擾,可能自以為發瘋,或者被別人當成神經病,即使真的因神通而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也不宜多談。在律中記載佛陀制戒禁止比丘對未受大戒的人自稱得到過人法(超越凡人的解脫或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