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265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阿毘陀處ⓐ恒河①側。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五陰無堅實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②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於山林,見大芭蕉ⓓ③樹,傭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峯④,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⑤、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⑥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燄ⓖ⑦,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⑧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⑨, 離此餘身分⑩,
永棄丘塚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阿毘陀處」,巴利本作 Ayyojjhā。
ⓑ 「苦」,明本作「若」。
ⓒ 「野馬(流動)」,巴利本作 Marīcikā。
ⓓ 「芭蕉」,巴利本作 Kadalī。
ⓔ 宋、元、明三本無「時」字。
ⓕ 「幻師」,巴利本作 Māyākāro。
ⓖ 「燄」,宋本作「炎」。
ⓗ 「偽」,大正藏原為「為」,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偽」。
[註解]
① 恒河: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西部,流經印度北部及孟加拉。
② 野馬:太陽照射地面,空氣受熱而產生對流,或是火焰周圍空氣受熱而擾動的現象,遠看像奔騰不停的野馬或波動的水面(海市蜃樓之類),走近時即不見了。又譯為「陽焰」。
③ 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樹幹由樹葉的葉柄延展變形、互相緊密包圍,形成外表像莖的形狀。但如果將莖從外向內,層層剝開,最後是中空的,不像一般樹幹有實心可當木材。
④ 峯:芭蕉樹的頂端。
⑤ 幻師:魔術師。
⑥ 四衢道:十字路口。「衢」讀音同「渠」。
⑦ 燄:「陽焰」的簡稱,為「野馬」的另譯。
⑧ 日種:佛陀俗家古代的族姓。印度神話傳說釋迦族的遠祖,是由甘蔗中孕育,之後甘蔗經過日曬裂開而出生,因此稱為「日種」、「甘蔗種」。音譯為「瞿曇」。
⑨ 壽暖及諸識:壽命(業力造成的生命持續期間)、體溫(肉體)、心識(精神)。這三個須互相依持,生命才得以持續。
⑩ 身分:身體的部分。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本經將五陰分別譬喻為:
- 色無堅實:恒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
- 受無堅實:大雨水泡,一起一滅。
- 想無堅實:野馬流動。
- 行無堅實:芭蕉。
- 識無堅實:幻術。
這些譬喻也成為各經典中對於緣生法的譬喻的基礎,例如: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CBETA, T08, no. 235, p. 752, b28-29)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70〈無所得品18〉:「不見諸法有覺有用,見一切法如幻事、如夢境、如像、如響、如光影、如陽焰、如空花、如尋香城、如變化事,都非實有。」(CBETA, T05, no. 220, p. 396, a11-14)
-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1〈入真言門住心品1〉:「如幻、陽焰、夢、影、乾闥婆城、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CBETA, T18, no. 848, p. 3, c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