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比丘!寧以火燒熱銅籌①,以燒其目,令其熾ⓐ然,不以眼識,取於色相②、取隨形好③。所以者何?取於色相、取隨形好故,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燒鐵錐,以鑽其耳,不以耳識,取其聲相、取隨聲好。所以者何?耳識取聲相、取隨聲好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鼻,不以鼻識,取於香相、取隨香好。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隨香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舌,不以舌識,取於味相、取隨味好。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隨味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剛鐵利槍,以刺其身,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所以者何?以取觸相及隨觸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諸比丘!睡眠者是愚癡活、是癡ⓒ命,無利、無福,然諸比丘寧當睡眠,不於彼色而起覺想④;若起覺想者,必生纏縛諍訟,能令多眾起於非義,不能饒益安樂天人。」
「彼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眼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耳、鼻、舌、身入處當如是學:『寧以鐵槍貫其身體,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故,墮三惡道。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身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觸、身識、身觸、身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睡眠者是愚癡活、癡[*]命,無果、無利、無福,我當不眠,亦不起覺想,起想者生於纏縛諍訟,令多人非義饒益⑤,不得安樂。』」
「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生厭,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熾」,宋、元、明三本作「燒」。
ⓑ 「趣」,明本作「道」。
ⓒ 「癡」,宋、元、明三本作「癖」。[*]
ⓓ 宋、元、明三本無「身觸」二字。
[註解]
① 籌:以竹、木、銅、鐵等材料作成的細棒,多用於僧團舉行布薩或滅諍時,計算僧眾人數或是表決。
② 色相:顯而易見的形貌特徵。顯而易見的表徵稱為「相」,微細、不易立刻辨識的美好稱為「隨……好」。例如說佛陀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即指在相法上來看佛陀有「纖長指相」等三十二種顯而易見的莊嚴相貌,「每個指頭都妙好」等八十種微細、不易立刻辨識的美好形貌特徵。
③ 隨形好:微細、不易立刻辨識的美好形貌特徵。
④ 覺想:思想。相當的《增壹阿含經》經文作「意有所念,欲壞聖眾」,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思考能導致別人在受到控制下破僧的想法」。
⑤ 非義饒益:對真義的獲得沒有幫助。
[對應經典]
- 《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九〈非常品51〉第6經
- 南傳《相應部尼柯耶》〈六處相應35〉第235經燃燒法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