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212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為一切比丘說不放逸行,亦非不為一切比丘說不放逸行。

「不向何等像類比丘說不放逸行?若比丘得阿羅漢,盡諸有漏,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正解脫。如是像類比丘!我不為說不放逸行。所以者何?彼諸比丘已作不放逸故,不復堪能作放逸事,我今見彼諸尊得不放逸果,是故不為彼說不放逸行。

「為何等像類比丘說不放逸行?若諸比丘在學地者,未得心意增上安隱,向涅槃住,如是像類比丘!我為其說不放逸行。所以者何?以彼比丘習學諸根,心樂隨順資生之具,親近善友,不久當得盡諸有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所以者何?彼眼識所可愛樂、染著之色,彼比丘見已,不喜、不讚歎、不、不繫著住;以不喜、不讚歎、不染、不著住故,專精勝進,身心止息,心安極住不忘,常定一心,無量法喜,但逮得第一三昧正受,終不退減隨於眼色。於耳、鼻、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大正藏在「尊」字之後有一「者」字,今依據宋、元、明、永樂北藏四本刪去。

「減」,大正藏原為「滅」,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減」。

[註解]

像類:種類。

逮得己利:達到、獲得佛法對自己的利益。「逮」是「達到」的意思。

有結:後有(輪迴、不得解脫)的束縛。

學地:在修學戒定慧的「有學」階段。佛弟子中尚未證阿羅漢的聖者,還有法須修學,因此稱為「有學」。(阿羅漢則是「無學」,已畢業了。)

資生之具:能資助活命的東西,例如食物、衣服、住處。

心安極住不忘:心念安定,極為穩固而不忘失。

一心:心是統一的。是「定」的別名之一,又譯為「心一境性」。

意識法:這裡指「意識」(染著或不染著)「法」。和此段先前的「眼識」染著或不染著「色」對應。

[對應經典]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