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法無我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 □ □ □ 三十七道品講義 -- 四念處(觀法無我) □ □ □ □ 證嚴上人 講 □ □ □ □□□□□□□□□□□□□□□□□□□□□□□□□□□□□□□□□ □□□□□□□□□□□□□□□□□□□□□□□□□□□□□□□□□ □ 觀法無我 □ □□□□□□□□□□□□□□□□□□□□□□□□□□□□□□□□□ 我們除了要瞭解心理的四相之外,還要透徹字宙萬物的道理,所以必須 『觀法無我』。世間上有那些東西是『我』所擁有的?又那一樣東西永遠是 『我的』呢?人有一口氣存在時,就有佔有心,『這個人是我的什麼人,這 間房子是我所有的,這些田地、財產、地位、名銜……都是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萬古金城一廢墟 □ ~~~~~~~~~~~~~~~~~~~~~~~~~~~~~~~~~~~~~~~~~~~~~~~~~~~~~~~~~~~~~~~~~~ 等到『我』這口氣斷了以後,這個『我』,是否還能擁有這些房屋、財 產、土地,甚至包恬自己的身軀……呢?這時候連『身軀』都不是自己的 了!因為一個死了的身軀,家人不會永遠將他留在家裡,更不可能繼續愛 他,甚至很快就被埋掉或燒棹——這個『身軀』根本不再屬於『我』,那些 親朋好友也不再是『我』所擁有的了! 這些房子、家圉,是我辛辛苦苦、費了多少心血賺錢,好不容易才建立 起來的,房子富麗堂皇如同皇宮,而田園建設得又多又大又寬廣;但是一旦 一口氣不再來的時候,這些房子和田產能帶得走嗎?有些子女為了孝敬父 母,感謝父母為他們建立美好的家園,於是燒一間大紙屋讓父母往生後居 住。燒了這間紙屋,難道父母帶得走嗎?陰間若是其的有房屋可居住,那麼 在陽間的人是否應該查查陰間的都市計畫,看看這間房子會不會造成違章建 築?否則臨時燒了這麼一間紙屋,要安置在何處是好呢?該不是要讓父母扛 在身上到處走吧? 其實,靈魂一脫離軀殼時,任何物質都不需要了,因為靈魂脫殼時,其 所到之處,根本不需要任何物質依存寄託。所以說,世間一切的物質,究竟 那一項是我們的呢?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啊!』這就是『觀法無我』。 世間一切物質是四大假合所成的,過去我曾經分析物理的分離法,世間 的物質是由種種的因緣與物理和合而成的,若將『地、水、火、風』——四 大分離,則究竟那一種東西能真正存在呢?當我翻閱介紹世界風物的書籍 時,總有一種感慨——那些世界聞名的建築物,在公元幾千年前多麼雄偉威 嚴,但是如今都成了一堆廢墟。世間有那一樣東西能夠久留於人間呢? 前面提過『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法』是世間一切有形與無形的道理,有形就是色,無形就是聲、香、味、 法等。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因接受外界的六塵——色、聲、 香、味、觸、法,而產生見、聞、吃、嚐、覺、知等分別作用,稱之為『六 識』。例如我坐在這裡,你們在對面就可以用眼睛看到我的『人』,此即是 『色』——有形體的物質。與『色』相對的是『見識』,眼睛接觸外物會產 生『視』的作用,即是『識』。眼睛亦稱為『眼官』,在佛教中的名稱是 『眼根』,醫學上則稱為『視神經』。『色』是有形體的物質,『識』則是 感覺神經所產生的感覺作用。 我們有幾種感覺神經呢?有六種。例如眼根的視神經能分辨一切動靜事 物。而舌根的神經可以嚐出味道。舌根也是有形體的物質,舌神經接受外物 而分辨出味道,就是『識』。現在是夏天,大家最愛吃的是冰涼飲食,這此 食物皆是由舌根神經去體味,才產生冷、熱、甜、酸、鹹……的感覺,這都 是『舌識』。 總而言之,有形體的東西稱為『色』塵,無形體而能分別外物的則稱為 『識』,亦即是神經的感受、感官的知覺、或是心靈的意識。所以我坐在這 裡,你們用眼睛看我,是因為你們的視神經將我的『人』收入眼底,然後在 大腦裡發生分辨的作用,這就是『眼識』。有形色的物質對己稱為『根』, 如眼根等;對外稱為『色』,物體無形色但可感覺其存在的,稱為『識』。 這就是『色』與『識』的分別。 又如我現在在此講話,你們可以用耳朵聽到聲音,但是卻不能用眼睛看 到它的形色,有聲音而無形影,所以聲音是一種『無色』的法。 總而言之,有形、無形、有色、無色,字宙間所有的萬事萬物,沒有一 樣不包含於這個『法』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眾生皆為『法』所困 □ ~~~~~~~~~~~~~~~~~~~~~~~~~~~~~~~~~~~~~~~~~~~~~~~~~~~~~~~~~~~~~~~~~~ 眾生都在諸『法』中執著,所以佛陀舉一個守門奴隸的故事來譬喻: 佛陀教誡,常守根門,莫看六塵, 守無明驢,著於愛索。 而諸比丘,不奉佛教,貪求利養,詐現清白, 靜處而坐,一吟意流馳,食看五欲, 為聲香味之所惑札,無明複一心,愛索纏縛。 正念、覺意、道品、財寶,悉皆散失。 佛陀舉例說:有一位富有的人,他的家中藏了許多珍奇財寶。有一天他 想離家外出,便僱請一個奴工幫他看家,出門前再三地交代他說:『我要出 門了,家中有許多寶物,我希望你好好地看門。』但是這個主人知道此人天 性愚鈍,說一是一,不知應變,於是再更進一步仔細地囑咐說:『要守住這 個門,家中財物才不會遺失;除了屋內的寶物之外,還有屋外的一隻驢也必 須看好。』 這個傭人聽完此話,就慎重其事,忠實地看守這個門,以及屋外的這隻 驢。正好隔壁鄰居有人在慶祝喜事,請歌伎舞團來助興,傭人一聽到歌聲就 知道有歌舞表演,便開始蠢蠢欲動、不由自主地想去湊湊熱鬧、欣賞表演。 但是他必須盡忠職守,看好家門、驢子,其是進退兩難,不知該怎麼辦?於 是他絞盡腦汁,想了一個方法:『我把門好好的綁緊,並且將繩索的另一端 綁在驢身上,然後牽著驢到那裡去看歌舞表演。如此,驢子和繩索都不會遺 失,而門也被繩子綁住,一定非常安全。』 他自以為這樣做是很聰明的,於是牽著驢子高高興興地去看人家唱歌跳 舞,結果樂而忘返,忘記了繩索另一端的門究竟如何。等到主人回家時,看 見家門被人打開,而守門傭人也不知跑到那裡去了,只見一條繩索掉在地上 。於是他沿著繩索一路尋找,終於找到守門人和那隻驢子。 這個主人就叫他回家,對他說:『我叫你守門,為什麼你跑去那裡呢? 』傭人回答:『我按照你所說的話去做啊!你看,門依然還在,繩索也沒有 斷掉,而驢子還被我牽著,我那裡做錯嘛?』這個主人就說:『我叫你看門 是希望屋內的東西不要遺失,你雖然幫我緊綁住這個門,繩索、驢子也是安 然無恙,但是門已經被人打開,裡面的財寶也被拿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根六塵蔽真心 □ ~~~~~~~~~~~~~~~~~~~~~~~~~~~~~~~~~~~~~~~~~~~~~~~~~~~~~~~~~~~~~~~~~~ 這個故事就像前面的經文內容一樣,佛陀示現人間,就是要教誡我們好 好守住『根門』。『根』即我方才所說的,人的身體有六根,包括『眼、耳 、鼻、舌、身、意』六根門。『門』即是我們的意識,眼睛視物、舌頭嘗味 、耳朵聽聲、身體感觸外界環境……,有種種與根門相對的外境,就是因為 根緣外境,所叫難免擾亂了我們的意念,而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門,不使意 念一直緣著外境而動。 佛陀就是要教我們守根門,因此說『莫著六塵』,所謂六塵即『色、聲 、香、味、觸、法』。我們的眼『根』所按觸的是『色』,外界的顏色何者 較美?我所愛的環境是如何?……這些都稱為『色』,除了我們身體的感官 是有形的東西之外,外界的物質也是一樣,所以佛陀叫我們『莫著六塵』。 有的人喜愛聽音樂,整天泡在音樂廳裡,這就是耳根看於外界的聲塵, 有的人愛喝酒,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那就是因為他的舌根貪著於酒的味塵 ;有的人貪圖身體的享受,厭惡勞苦,為了此身著於享受,所以在外造出種 種污染的塵境。總之,外界事物會引誘人的意志,分散了人的心念,都稱為 『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莫使無明驢亂意 □ ~~~~~~~~~~~~~~~~~~~~~~~~~~~~~~~~~~~~~~~~~~~~~~~~~~~~~~~~~~~~~~~~~~ 佛陀又叫我們要『守無明驢』,這個驢就好像人的心猿意馬一樣。驢可 負載重物,可載很多的寶物,也可以載許多髒物。有如我們的意識一樣,心 向正道的人,此身就可作為載道器;心失去良性、迷失了道理的人,此身就 會造作惡業。所叫我們要好好地守住心意。這裡的無明是指人的亂心,偏向 罪惡及心猿意馬的妄念。 『看於愛索』,愛是情愛或愛慾,即污染貪著的愛,同樣是愛心,卻有 兩種形態:一種是染著的愛,一種是清淨的愛——大慈大悲無染著的愛,它 的愛非常透徹且清淨無色;而我們凡夫的愛,都是有色彩的染著,就像一條 繩索一樣兩頭繫著。佛陀與菩薩都是覺悟的有情,他們的情與愛普遍於大地 ,而凡夫之愛只是一對一,像一條繩索繫縛著對方。因此佛陀叫我們好好看 守住這條愛索,莫將這條愛索牽綁在無明的根門上;否則就像那位傭人守門 一樣,將繩索的一端繫在無明驢的身上,另一端綁在寶藏的門上,其實這寶 藏之門已經被人打開了,寶物被偷而繩索還牽繫在『無明驢』的身上。 所以,凡夫就像那個守門奴一樣,只看守驢子身上的繩子,卻不知寶藏 之門是在繩子的另外一端,還一直將這隻驢牽在身邊呢!這就是我們凡夫, 偏於這份無明而忽視了那份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磨磚焉能作明鏡 □ ~~~~~~~~~~~~~~~~~~~~~~~~~~~~~~~~~~~~~~~~~~~~~~~~~~~~~~~~~~~~~~~~~~ 以下又接著說:『而諸比丘,不奉佛教,貪求利養,詐現清白,靜處而 坐,心意流馳,貪著五欲,為聲香味之所惑亂,無明覆心,愛索纏縛。』這 一段文明顯地說,既然要學佛,就要尊奉佛陀的教誡,但是很多人卻不肯善 加奉守佛的教法。 我們既是要『學佛』,那就一定要奉教,要得一善而拳拳服膺,好好守 持佛陀的教法。縱然一個人發心出家,若不能好好地體會佛法、守持佛的教 誡,則必會貪求利養。能奉持佛教的人,必然知道世間一切萬物萬法,終究 歸於『空』,就因為人不能體會佛陀的教法,所以才會貪求利養。 凡夫還沒出家時,不斷地貪求情愛欲念,一旦看透情愛而出家,若不能 斷除煩惱,則出家之後所貪求的就是利養,這都是沒有透徹了悟佛法的人。 所以佛陀說:『不奉佛教戒法的比丘,雖然不貪求情愛之欲,卻貪求利養。 』 有的人剛出家時,乍看之下令人覺得他已顯現出清白的形相,並認為他 的心已經清淨,看開一切而出家。他出家後,口口聲聲說要修行,於是常常 找靜處打坐參禪,但是他的形貌雖在參禪,內心卻流馳不定。記得我過去曾 說一則故事: 有一位參學者到一個禪師的門下去求法,禪師問他欲求何法?他回答說 ,想參禪了脫生死。 這位祖師就說:『好!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參?』 隔天,這個祖師就坐在門口,拿一塊磚頭拼命磨,這個行腳僧一見此景 ,就趕快問祖師:『和尚為何在此磨磚呢?』祖師回道:『我欲磨磚做鏡。 』參學者大惑不解地問:『磚如何磨成鏡呢?磚越磨越損,根本不能做成鏡 子!』祖師卻答說:『既然磨磚不能成鏡,那你坐禪難道就會成佛嗎?』 這個行腳僧恍然大悟地說:『對呀!學佛不是只學禪而已,學佛應該學 佛心啊!』 參禪若是一味地追求名聞利養,那有什麼用呢?所以說『靜處而坐,心 意流馳』就是貪著五欲,只想爭一個名氣,讓人誇讚他的禪功精深!其實, 這不是正確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家寶藏善珍攝 □ ~~~~~~~~~~~~~~~~~~~~~~~~~~~~~~~~~~~~~~~~~~~~~~~~~~~~~~~~~~~~~~~~~~ 『貪著五欲,為聲香味之所惑亂,無明覆心,愛索纏縛。』五欲即色、 聲、香、味、觸、法等,貪求五欲者,易被這些色聲香味惑亂心念,因此稱 為『無明覆心』。『無明』是不明白道理。我們的心本來像一面鏡子,但是 被染污的色彩染著,所以不能照見外界清淨的景物,這就是『無明覆心』。 『愛索纏縛』,由於人被情愛的繩索纏繞,所以無法脫離無明。佛與凡 夫本來是平等的,我們不比佛缺了多少,佛亦不比我們增加多少;唯一不同 的是,佛陀能脫離無明愛索的纏縛,而得逍遙自在,對大地萬物與眾生都具 有一份平等的愛念。所以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是要學得『平常心』與『平等心 』,一個人若有平常心,則無論遇到任何環境及挫折,都能夠安然自在,莊 敬自強,把日常生活的一切變動視為很平常的事。 若想對任何事皆以平常心處之,則必須先斷除私我的愛念,而佛陀就是 已經將私我的愛念斷除,有如解開無明繩索,不再受愛索纏縛一樣。這是因 為佛陀有正念、覺意、道品等超然的智慧。而凡夫則是因為有愛的無明,所 以正念、覺意、道品等財寶,全部都散失了;也就像那個守門的傭人一樣, 只看守住驢子和繩子,卻沒有看守屋子,而使屋內的寶物被人搬光。 世間的凡夫大都如此,若能看得開,則萬法皆能透徹。學佛就是要去掉 無明漏。『漏』即遺漏——沒有尊奉佛法而使其漏失。我們今天學佛就是要 守好自己的慧性,才不會使這份寶藏漏失掉,請諸位多多在日常生活上用心 ,那怕是多麼微細的事物,也要認其地觀察分析,這樣,才不會散失了自我 的慧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颱風轉向,宜哀矜而勿喜 □ ~~~~~~~~~~~~~~~~~~~~~~~~~~~~~~~~~~~~~~~~~~~~~~~~~~~~~~~~~~~~~~~~~~ 前面已提到四念處的『觀法無我』,『法』包括有形的法與無形的法; 有形者為色,無形者為心,亦即『色法』與『心法』兩種法。 『色』——凡是世界上我們能看得到的東西,都包括在色法中,它是由 四大元素和合兩成的。『四大』即地、水、火、風;宇宙天地萬物,皆不離 這四種元素。例如聚土所依止之處就是大地,沒有一個人能夠離開土地而生 活,人必須立於土地上,房子必須蓋在大地上,而穀物也是種植在土地上。 總之,人的食衣住行……,皆不能離開此『地大』。 還有不能離開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水份,設若四大調和,物質 充足,就容易忽視它的重要性,一旦遇到久旱不雨時,方始憂心水源不足。 看看印度、伊索地亞,及非洲國家,皆因缺少水份,農作物無法在土地上生 長,結果有無數的人因此餓死。 又如有一年賽洛瑪颱風接近臺灣時,我們都非常擔心它是否會帶來強風 豪雨侵襲臺灣。但是剛從日本回來的杜院長卻說:『日本人一聽到賽洛瑪颱 風的消息,都非常高興。因為他們一直期待此颱風能夠為日本帶來充沛的雨 量,不過卻有聲無影,還是無法帶來一點水分。』在臺灣,由於雨量充足, 因此非常擔心它登陸,而日本因缺少水源,所以很期待這個颱風能帶來雨水 ,解決旱象。 結果卻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這個颱風本來直撲花東、宜蘭等地區,在 距離陸地不遠的海面時,竟轉向韓國而去。第二天的新聞報導播報韓國風災 水患的消息,死亡人數高達七十多人,失蹤幾十人,而且有六千多災民無家 可歸。一場颱風帶來的強烈風雨,竟然使人間發生這麼多的悲劇,眾生所居 住的地方,不能缺乏適量的風與水,但是超過其量時,就會變成災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大調和,少病少惱 □ ~~~~~~~~~~~~~~~~~~~~~~~~~~~~~~~~~~~~~~~~~~~~~~~~~~~~~~~~~~~~~~~~~~ 『地大』如以人的身體來說,所有堅硬的物質皆可稱為地,包括皮肉、 筋、骨等,皆屬於『地大』。而血液、唾液、水分等都可稱為『水大』。人 的水分及血液不能太少也不能過量,否則會不調和。人也不能欠缺『風大』 ,風即人的呼吸,人體必須靠呼吸使氧氣流通,促進循環作用,以維持生命 。『火大』即熱能,人的身體有一股暖氣,就表示生命的存在,設若失去了 這股體溫,就是生命結束之時,分辨活人與死人,只要摸摸其體溫是冷是熱 ,就明顯易知了。 以上(地、水、火、風)四大,人體雖不能缺少,但是也不能過量,過 量了反而會生病。例如現在有許多人想減肥,因為大肥胖了也是一種毛病, 所以要減肥,此即是地大不調和。有的人為了減肥,儘管每天吃得很少,但 是卻瘦不了,而且造成營養不良,行走時更是暈頭轉向,站也站不穩!如此 ,『地大』不但不能減少,還損壞了其他機能,造成許多病症,這就是『地 大』過量。 『風大』亦不可缺少。人的呼吸若不順暢則會造成氣喘病,有的人更會 形成心臟病。人的生命就是靠這口氣,呼吸若不順暢,一口氣不再來時,心 臟就會停止跳動,而血液若無法輸送到腦部,就會造成腦死。人體的各項組 織機能都是息息相關、血脈相連的;腦的組織細胞是靠心臟輸送上來的血來 活動循環,而心臟的搏動與呼吸系統有連帶關係,在一呼一吸、一進一出之 間,心臟的動脈及靜脈便利用收縮及舒張作用,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如果血 管不堅韌、大脆弱而破裂,或是收張壓的速度不平均,血液不能順利地流到 腦部,使腦細胞缺氧幾秒鐘,那就會導致『腦死』——即使呼吸恢復正常, 但腦部已經失去功能,不能與心臟配合,指揮全身的各部組織。所以呼吸對 人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呼吸咋用帶動血液的循環,而腦細胞若有充足的氧 ,就可發揮功能,按受各種外境刺激,並指揮各部位做反應動作……等等。 因此『風大』絕對不能失調,稍增或稍減都可能造成生命的危險。一個 人若處在一間密閉室中,幾分鐘之後就會因缺乏空氣而死亡;若被悶住鼻子 、堵住呼吸道、關在冰庫或空氣稀薄的櫥櫃中,時間稍久亦會缺氧致死,因 為這些空間的氧氣含量有限,一旦消耗完畢,生命也結束了。 所以說,生命也必須依靠大地上的『風大』(空氣)來維持,人的鼻孔 一呼一吸,將空氣吐納,出人於呼吸系統間,因此『風大』是人賴以維生的 要素之一,一定要使其調順。呼吸大快或無力呼吸都會發生危險,必須順暢 調私,不增亦不減。 『水大』即人體中的血液,不能過量也不可大少,大多則會腦充血,大 少則會貧血,使循環不順利,血氣不通而致身體虛弱,所以『水大』不能增 亦不能減。 『火大』也是一樣,人的生命必須靠體內的熱能(即卡路里)來維持, 而宇宙間的能源可以充實人體的能源,這就稱為『火大』。 宇宙間除了土地是眾生所賴以生存的要素之外,人、動物、植物……, 等還須依靠大地中的水份才能生存。物質也是一樣,都是四大假合兩成的, 例如我們現在所學的『手拉坯』,要如何製成一件陶藝成品呢?必須將一堆 乾土加上適量的水分,然後攪拌均勺,再用手去揉,並且要有一定的方向和 角度,使泥土紮紮實實地成為一個橄欖球形,然後安置在機器轉盤上,轉動 開關運轉時,再開始壓拉、揉捏。 除了泥土加水,再加上手的拉捏之力外,還必須靠熱能的風動,例如電 力轉動機器輪盤,就是熱能的作用;除此之外,拉製好的成品還要用高溫烘 烤。所以,要成就一件物品,不僅需要各種工具的輔助,還必須『四大』調 和。而電源(火)本身也是要具足『四大』才能產生電力。所以,有許多無 盡無量的四大,形成各式各樣的物質,用這些無數的物質,就可以成就我們 日常生活的用品。 以上這些就稱為『色法』,所有有形體的物質皆屬於『色』,而這些物 質,若每一樣都將其分離,則不能形成任何物品。例如手拉坯,缺少水就拉 不起來了,因為土不加水就無法黏合、沒有韌性,所以不可有土而缺水,但 是有土有水而缺熱能也不行。同理可知,有土有水有熱能而缺乏空氣也不能 拉坯。總之,一切物質若將四大分離,則什麼東西都不能完成了。 人也是一樣,必須四大調和,人若四大調和則少病少惱身體健康;宇宙 若四大調和則風平浪靜,四季調和則人在天地之間,能過著安和樂利的生活 。若四大不調和,就會造成不測的災難,因此四大調和是非常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善惡唯一心所造 □ ~~~~~~~~~~~~~~~~~~~~~~~~~~~~~~~~~~~~~~~~~~~~~~~~~~~~~~~~~~~~~~~~~~ 四大的調和與否,是受無形的法則所主宰的,這是什麼法呢?是『心法 』——人的心理。 佛陀、孔子……等聖賢都有相同的說法。孔子說:『擇不處仁,焉得智 ?』一個人若不懂得選擇仁德淳厚的環境住居,必定是個沒有智慧的人,因 為唯有居處在仁德淳厚的環境,才能安居樂業,平和快樂。 有人跟我說:『師父,我非常嚮往靜思精舍的生活,能在精舍理生活是 我一生最大的期望!我看見大家雖然工作得非常辛苦,但是心中卻都很歡喜 。』這就是心法,在精舍裡的人,不論是義務性或職務所在,甚至是修行的 人,都是抱持相同的心態與目標,都是以歡喜心而來的,所以能歡歡喜喜地 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心中卻很快樂。大家若能歡喜快樂,團體就會非常 和睦。 從一個小團體推廣到一個大團體也是一樣。佛陀說,世間會發生災害、 變動及破壞現象,都是眾生的心業所造,也就是眾生的共業。眾生若有較多 的善念,就稱為『善業共聚』;眾生心中的善念若減弱,就會增加惡念,惡 念一增加,社會作惡就多,『惡業共聚』,感引天災禍亂,並且災害叢生, 這就是佛陀所謂的『眾生共業』。 佛陀出現於世,就是為了要救濟世間,而救世必須先救心,也就是所謂 的端正人心,使人心存善念。人心至善,則世界和祥。若能親近仁人善士, 就會了解『善』之所以為美的感人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回去以後,趕快回來 □ ~~~~~~~~~~~~~~~~~~~~~~~~~~~~~~~~~~~~~~~~~~~~~~~~~~~~~~~~~~~~~~~~~~ 例如有一次,我實在深受王老師的感動。王老師隨著他的老師吳教授來 這裡教導我們學手拉坯,我相信他當初要來此地時,一定不了解我們這個團 體的情形,只是因為師生之情而應吳教授的邀約而來。他每天盡心盡力,辛 勤地教導我們,在他要回去之前,來慈院向我辭行。當時,我與杜院長、王 副院長正好在慈濟部,他前來跟我辭行說:『師父,我今天晚上要暫時回家 一趟,我在這裡拜別師父。』我就對他說:『回去以後,你要趕快再回來! 』他聽了這句話之後就掉下眼淚、哭出聲音,在我面前頂禮三拜。 當時,我被這一幕景象所感動,因為他的內心已經感受良深,很可能是 幾天以來大家相處在一起,他已體會到精舍為什麼要工作?如何生活?以及 種種救資善業的推動情形。他要回去時,我叫他有空就趕快回來,他人概因 為這句話觸動了心弦,悲心溢於肺腑而聲淚俱下,所以我看到他如此誠懇、 如此感動的情景,心中有無比深刻的印象。 人就是要互相多接觸了解,他來到我們這裡,由於我們大家這份摯誠, 使他深入了解並深受感動。 怫陀來大間也是要教導眾生,使眾生能了解何者是『有色』的法,何者 是『無色』的法。若能透徹『有色』及『無色』諸法,則心性自然會不由自 主地超向善法,人人都善的話,這個世界不是非常美好嗎?昨天的那個景象 ,在場者都被王老師所感動了!雖然他不了解佛法,但是卻能體會到宗教家 那份懇切的心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真我大我,充盈法界 □ ~~~~~~~~~~~~~~~~~~~~~~~~~~~~~~~~~~~~~~~~~~~~~~~~~~~~~~~~~~~~~~~~~~ 杜院長曾跟我提起,他在日本見過一位基督徒醫生,每日為三百名患者 看病,休息日還下鄉到各地去佈道,將此生心力全部奉獻,為大眾服務。杜 院長說,這就是宗教的力量啊! 賢人、聖者、佛陀……出現在人間,無非就是要使我們了解世間法及體 會眾生的心理需要。佛陀教我們要『觀法無我』,除了讓我們了解有色的物 質是四大元素所組成之外,還要我們透徹『四大假合』。『我』並沒有什麼 ,世間一切物質,即使是我最愛的東西,在我生命終了時,難道能帶走嗎? 而我最愛的人,在我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能將我留住嗎? 人的至親就是父母、夫妻、子女,到了生命最後一刻,不但這個身體沒 有人能為你留住,連原有的這份感情也消逝得今人驚懼。究竟什麼是其正的 『我』呢?若能看透人生無『我』,只有『大我』,那麼,就要將『小我』 的生命與時間多付出,奉獻給『大地』的眾生。 事實上,什麼都不必留,只要你肯多付出,自然而然,你的精神就會萬 古長存,永遠受到後世子孫的懷念。大家都會常常記起,某個時候,有某個 人,為我們做了某些善事,造福眾生,利益世人……,那麼,這就是人生真 正的『我』——真我、大我。古今中外,有許多先賢聖哲到今天仍讓後人傳 頌,就是如此。 例如釋迦牟尼佛,兩千多年以來,他的精神還是永遠留存於世間,還有 孔子、孟子、老子……這都是曾經出現在世間的人,他們都值得人們的敬仰 與學習。這就是留在世間的不朽精神——我、大我。人最後究竟帶走些什麼 呢?『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唯有『業』由不得自己,每個人都會受 自己的業所牽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慈青悲智行 聯誼起慧根 □ □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