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eat or not to eat....(III)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To eat or not to eat (3)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Wed Oct 23 19:40:26 1996)
[To eat or not to eat](3)
前面說到修行人的飯該如何吃的問題尚未解決,咱們這兒也就再
來看看世尊有沒有什麼指示。先說出家眾,古時出家眾既然是乞食,
有時得好食有時得粗食,有些人心裡難免嘀咕,以至於影響修行的進
度,世尊於是拿良馬來作比喻,並且要眾人學良馬有八德一樣,作一
個也有八德的大丈夫,經上是這樣記載的:
+------------------------------------------------------------+
| ....復次。良馬若病若老。勉力駕乘。不厭不倦。是名良馬第八之|
|德。如是丈夫。於正法律八德成就。當知是賢士夫。何等為八。 |
| 謂賢士夫。住於正戒。波羅提木叉律儀威儀行處具足。見微細罪|
|能生怖畏。受持學戒。是名丈夫於正法律第一之德。 |
| 復次。丈夫性自賢善善調善住不惱不怖諸梵行者。是名丈夫第二|
|之德。 |
| 復次。丈夫次行乞食。隨其所得。若粗若細。其心平等。不嫌不|
|著。是名丈夫第三之德。復次。丈夫心生厭離...(大正二.二三五) |
+------------------------------------------------------------+
原來大丈夫的第三之德就是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不必為了食物
的粗細而失去了平等心。這讓老小子想起一件往事,有一次和幾位師
兄陪同出家師父一同辦事,到了山上工地,住在工寮,第二天一大早
吃早餐時,主事由山下送來竹筍包子和饅頭豆漿,本來以為包子是素
的,咬下去時才發覺餡兒是有蒜味的,師兄當場吐了出來,大聲斥責
主事者太不小心,買到了有蒜味的包子害師父吃到葷。可是師父一聲
不響吃完了它,揚手制止了師兄勿口出惡言,並且說:沒有沒有,趕
快吃吧。
結果呢,師父改吃饅頭,師兄把半個包子丟到 "回收筒" 去了。
下午辦完事臨回家時主事只說了一句:「在家的比出家的有派頭」。
聽得我是乾笑連連只得落荒而逃。
那麼在家的修行者該如何吃飯?這裡我們再看看開頭四大尊者以
神通力度化長者跋提的故事。跋提皈佛之後,他有個弟弟優婆迦尼長
者跑去問世尊是否有此事,此事果真,他也皈依佛門,長者皈依後很
高興的跑去告訴他的老朋友--阿闍世王。
大王一聽也很高興,想到這一門本來很吝嗇的朋友皈於佛法,不
禁心情特好,於是大擺宴席好好的來慶祝一下。經上這麼寫的:
+-------------------------------------------------------------+
|王聞此語,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擊鍾鳴鼓,告敕城內:「自今已 |
|後無令事佛之家有所貲輸,亦使事佛之人來迎去送。所以然者,此皆 |
|是我道法兄弟。」 |
| 爾時,王阿闍世出種種飲食持與長者,時長者便作是念:我竟不 |
|聞世尊說夫優婆塞之法,為應食何等食?應飲何等漿?我今先往至世 |
|尊所,問此義,然後當食。 |
| 爾時,長者告左右一人曰:「汝往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 |
|持我聲而白世尊云,優婆迦尼長者白世尊曰:『夫賢者之法當持幾戒?|
|又犯幾戒非清信士?當應食何等食?飲何等漿?』」 |
+-------------------------------------------------------------+
這裡就很明白的問到了問題的中間去了,優婆塞的飯該如何吃?
本來吃飯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優婆迦尼長者之前已經有很多優婆塞了,
為什麼他們都沒問題,獨獨優婆迦尼長者會有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世尊
是如何回答的:
+-------------------------------------------------------------+
|爾時,彼人受長者教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彼人 |
|持長者名白世尊曰:「夫清信士之法應持幾戒?犯幾戒非優婆塞?又 |
|應食何等食?飲何等漿?」 |
| 世尊告曰:「汝今當知食有二種,有可親近,有不可親近。云何 |
|為二?若親近食時,起不善法,善法有損,此食不可親近;若得食時,|
|善法增益,不善法損,此食不可親近。漿亦有二事,若得漿時,起不善 |
|法,善法有損,此不可親近;若得漿時,不善法損,善法有益,此可 |
|親近。 |
+-------------------------------------------------------------+
原來吃飯有可食和不可食,食物若是對「善法」有益則當食,若
無益則不當食。優婆迦尼長者的情形是大吃大喝的情形,而不是求其
溫飽,因此當食或不當食就由優婆迦尼長者自己去判斷了。
現在,修行者的飯該怎麼吃有了一個案例可依據,但是問題又來
了,善法是啥? 我們可想,食物是為了維持修行者可以專心習道,所
以會擾亂身心,讓身心不得安寧的食物或食法自然是不善法食,凡是
能讓行者安心習道者即是善法食。這個原理散見阿含經中多處記載,
同學們一定有人能領會。
因此,食物不該是行者的困擾,不過咱們這問題既然已經提出,
好歹找出個道理來也是一件功課。有句話說天下本無事。張鬍子本來
睡得好好的,自從他孫女問他:「阿公,你睡覺時鬍子是放在被子外
面還是被子裡面? 」之後就失眠連連了。
因此,佛弟子保持素食是為了不助長殺生,然而老小子以前為了
大街小巷查訪素食館搞得人仰馬翻,現在想來也真是的。時至今日在
老小子眼中,任何一家自助餐館都是素食館矣。
此有打油詩讚曰:
天下本無素 庸人自擾之
若得善法在 何者不能吃
閰浮提的吃飯問題已然不再,而咱們的老問題尚未解決:「西方
世界應食何食? 飲何等漿? 」,同學們,就要開飯了,可別到處亂跑。
+---- AB Tsai ----------------------------------------------------+
| Email:abstsai@ms1.hinet.net |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