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史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寄件人: tjm.bbs@bbs.cis.nctu.edu.tw [=InterNet E-mail=]
標  題: 教會史 -- tjm 整理
發信站: 國際網路信件 (Sun Jun  4 22:25:12 1995)


發信人: lk@cis_nctu (陳小小),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教會史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Apr 12 09:31:22 1995)
轉信站: cis_nctu

教會史大綱

    教會歷史分為三段:

    (一)初期教會史
          由基督及使徒建立教會開始,直到六世紀末年。
          1.使徒時期
            使徒直接從基督承受使命去見證、傳遞祂的啟示。
          2.後使徒時期(主後100-170年)
            因為使徒均已去世,所以教會必須依據另一種信仰生活指標。故
            此時出現教會普遍公認的文獻及信條,以作為信仰生活依據。聖
            經正典亦於此時形成。
            教會面臨很大的逼迫,卻又擴展迅速。
          3.尼西亞前時期(主後175-225年)
            教會受國家逼迫、異教文化哲學衝擊、異端挑戰。基督教正統神
            學思想的發展和護教運動興起。社會中上階層也有人信主,故有
            階層相處問題產生。
          4.尼西亞時代
            教會不再受國家逼迫,漸漸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但是有世俗化、
            結構化問題。故同時有不少信徒退到荒漠,修道主義興起。神學
            爭論普遍,所以有許多大公會議召開。


    (二)中古教會史
          主後 590年(貴格利一世即位)至主後1517年(馬丁路德改教)。
              蠻族入侵,羅馬帝國不保西邊,羅馬大主教漸漸成為羅馬帝國
          西邊政治、經濟及宗教領袖,東邊則一直有神學爭論。 637年回教
          徒攻入耶城,東羅馬帝國淪陷於回教徒之手。羅馬帝國文明趨於崩
          潰,又稱『黑暗時代』,而教會成為保留文化遺產的使者。教會以
          羅馬為基地,向歐洲西邊及北邊擴展。此時東面的教會萎縮,西邊
          的羅馬大主教成為大公教會最有影響力的人,也因為宣教之故,而
          成為歐洲所有教會的母會。
              教皇勢力高漲,權力鬥爭及腐敗出現,故至主後 900年,教皇
          威望一落千丈。民間的迷信亦滲入信仰。
              神學方面經院學派興起,神學反省竟在亞里斯多德的哲學體系
          下,高抬理性論證,上帝的道成為抽象的邏輯系統。
              這時許多人都覺得教會需要改革,最後馬丁路德改革運動迅速
          蔓延至歐洲許多國家。
              (本份報告之討論範圍至此告一段落)

    (三)現代教會史
          從1517年至今
─────────────────────────────────────
宣教

    在網路上,大家都容易有一個觀念,就是『基督教文化 =西方文化』。所以一些
對西方文化的口誅筆伐,卻加在基督教身上。我想經由『西方宣教史』簡略介紹,讓
大家明白『基督教文化 ≠ 西方文化』以減輕國人對基督教的誤會。
    基督教整體教義是自耶穌降生、三年多的傳道內容被門徒記錄、最後由使徒保羅
所作完整思想整理。這個整個信仰理念傳播之管道,其文化背景是在羅馬時代。因羅
馬皇帝時期有龐大的交通系統,25萬哩的道路散布全境,又有快速的通訊方法,所以
羅馬人雖沒有先進的文化,但之前的先進的希臘文化便被其充分吸取,而希臘文成為
當時所用的共同語言。

    以下就基督教傳教情形,約略分為幾個階段。

一、西元 0-400年  我稱之為『希臘羅馬基督化時期』
        猶太人保羅信耶穌後,便明白這個的信仰,不是遵守一些猶大文化,就表示
    蒙神悅納,他仍可保持希臘的語言和習慣,並且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成為基
    督徒。不一定要如猶太人守節期或安息日聖日、受割禮、飲食的禮儀、、、等等
    才算基督徒。保羅的工作基於一個革命性的原則:心中受割禮才是有價值的。所
    以對當時的希臘人來說,猶太律法中的文化細節是不適用的。所以有『外邦人使
    徒』之稱的保羅向非猶太人傳福音,接受福音的非猶太人信徒很快就發展了適合
    他們的文化,但是也沒有因此而棄掉舊約。後來有許多希臘羅馬公民成了基督徒
    ,都有自己的一套形式的基督教。雖然在這一階段的初期基督徒遭受許多迫害,
    但是後來羅馬帝國再也沒有辦法抗拒基督教。羅馬帝國長期發展竟結束了個別城
    市的獨立權,而引起一種廣泛的需要 ─ 『歸屬感』,即所謂身份的危機。而基
    督教是一個不源於民族主義的宗教,亦不是一部族的民間宗教,但卻有一種不能
    擊破的結合性。西元 375年基督教成為羅馬的正式宗教。如果它只是一種民族宗
    教,那麼羅馬帝國是絕對不可能考慮讓它成為國教。

二、西元400-1200年 我稱之為『蠻族基督化時期』:
        這一階段的羅馬人沒有積極向外傳福音。在羅馬城中出現兩個基督教派別,
    亞流派、亞他拿修派。而克勒特修道院及本篤修道會是福音傳到盎格魯薩克遜人
    和高特人的功臣,他們在歐洲各處建立宣道中心。到北歐威京海盜出現時,歐洲
    早已出現一千多個宣教中心。


    當蠻族漸漸信主以後,就愈來愈成為羅馬的威脅。
  1.亞流派:阿拉利率領西哥德的軍隊於410 年搶掠羅馬城後,大批的部落即湧入歐
            洲。這些異族相信亞流派,後來因為哥德人的使徒烏斐拉為他們創造字
            母,亦將聖經翻譯成他們的語言,於是許多哥德人相信亞流派基督教。
            最後所有的條頓部落都歸信基督教。
  2.克洛維歸主:蠻族信主,都是以"集體歸主"為主,一個民族到另一民族。由西哥
            德族,傳到東哥德人、汪達爾人、以及倫巴底人。
            最引人注目的歸主事件是,法蘭克王克洛維(Clovis)的歸信。由其皇
            后高蓮娣是大公教會的信徒力勸他歸主,於490A.D接受洗禮,且強迫整
            隊軍隊受洗,後來推翻了亞流派西哥德王。全歐的君王都效仿克洛維的
            榜樣,歸信基督,他影響整個蠻族的歸信極大,後來使大公教會成為國
            教。
  3.波尼法修宣教:在羅馬被教皇貴格利二世指派,去與德國異族接觸。他把現有教
            會聯絡成一個教會的整體。他被人認為是繼保羅之後最偉大的宣教士。
            不過後來在弗里西亞被一群匪徒殺死。
  4.斯堪的那維亞的宣教:安斯加被稱為『北方的使徒』。在瑞典建立第一所教堂。
            在丹麥成功壓制奴隸買賣。基督教此時從英國傳到挪威,在挪威王查偉
            信與哈華信努力下,挪威成為基督教的國家。

  5.斯拉夫民族(Slaria)的宣教:
    區利羅(Cvril)及麥托丟(Methodius)被稱為「斯拉夫的使徒」。主後862 年
    被差到現在的摩利維亞作宣教士,區利羅為當地人民創造字母,於是成為斯拉夫
    文學的創始人。幾年後歐利羅在羅馬逝世,麥托丟繼之而起。


──────────────────────────────────
政教關係

    戴克理先對基督徒的逼迫反而造成民間轉而對基督徒的保護及對政府的
野蠻逼迫批評。終於在西元311年加利流(Galerius) 皇帝宣佈基督教為合
法宗教。而基督教成為國教是西元391年。
    戴克理先於西元 305年退休。他訂出一個計畫防止內戰。首先分散中央
政府權力,將政府分為東西兩大區域。每一區域最高權力為奧古斯都,下有
該撒協助。奧古斯都有任期,退休後由該撒繼承。


  ┌────────────┬─────────────┐
  │      西      面        │       東       面        │
  ├────────────┼─────────────┤
  │       馬克西勉         │        戴克理先          │
  │    (馬克森狄的父親)  │                          │
  │                        │                          │
  │   君士坦丟•克羅如     │          加利流          │
  │   (君士坦丁的父親)   │                          │
  │                        │                          │
  │        瑟佛留          │         馬斯米斯         │
  │                        │                          │
  └────────────┴─────────────┘

但是反而造成易內戰,因為:
    一、君士坦丟的軍隊尊其子『君士坦丁』為新的奧古斯都。
    二、加利流只好承認『君士坦丁』繼承西面的奧古斯都。
    三、馬克森狄殺了瑟佛留,欲繼承西面的奧古斯都。
    四、加利流因馬克森狄之事,派理吉紐接任瑟佛留之位。
    五、馬克西勉復出,自稱是奧古斯都。

最後因十字架記號,君士坦丁在內戰中獲勝,所以西元 312年君士坦丁成為西面
的主。西元 313年『米蘭諭旨』再次確認加利流 311年對基督教的寬大政策。第
一位基督徒皇帝是『君士坦丁』。此時基督教開始成為受政府歡迎的宗教,『君
士坦丁』鼓勵人民信奉基督教。因為他覺得基督教有助於國家的團結和平。但是
當基督教免除逼迫之後,反而有三個令君士坦丁頭痛的問題出現。就是修道主義
、多納徒主義、亞流主義。

    一、修道主義
        (另闢章節詳細討論)
        君士坦丁悔改後,造成數以萬計的人湧入教會,此種情況使得教會被世
        俗化,修士再次離去教會。但令君士坦丁不安,因為這些修道者與他建
        立的文化、社會制度背道而馳。但最後他接納這些修道運動,認為其性
        質像英國在野黨『忠心的反對檔』,不會造成國家分裂。且修道主義的
        人雖反對教會世俗化,但其承認教會是基督在世上的正統身體。

    二、多納徒主義
        其為當時戴克理先逼迫的遺物。當時有很多基督徒受不了逼迫而屈服,
        而現在有一群激烈者認為當時的軟弱者現今不准再進入教會。並堅持當
        時的洗禮與按立禮無效。他們自行另立主教與當時主教抗衡,所以君士
        坦丁反對多納徒,但馬上爆發暴力事件,最後君士坦丁勉強容忍他們的
        存在。

    三、亞流主義
        亞流否認耶穌的神性,認為他只是受造物,因其有義行,所以聖父賦予
        其神性,而聖靈比耶穌更小一點。亞歷山大與亞流辯論。君士坦丁對此
        紛爭覺得反感便責備雙方,但後來他知道這事所隱含的重大影響為何時
        ,便召開第一次大公會議。西元 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辯論耶穌基督
        的本質。亞他那修獲勝、亞流派被放逐,但之後陸續仍有爭議。


--
       ─────────────────────────
             lk 就是 陳小小 , 陳小小就是 lk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