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章分享─回家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寄件人: tjm.bbs@bbs.cis.nctu.edu.tw [=InterNet E-mail=] 標 題: 講章分享 ── 回家 -- tjm 整理 發信站: 國際網路信件 (Sun Jun 4 22:26:18 1995) 發信人: spring (洪春男),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講章分享 ── 回家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Jan 13 14:14:04 1995) 講員:徐庸蕙 日期:1995,1,8 地點:新竹縣芎林鄉信義會恩霖堂 講題:回家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節 ******************************************************************** ◆路 15:11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 ◆路 15:12 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 產業分給他們。 ◆路 15:13 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 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貲財。 ◆路 15:14 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 ◆路 15:15 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 ◆路 15:16 他恨不得拿豬所喫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 ◆路 15:17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 餓死麼. ◆路 15:18 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 了你. ◆路 15:19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 ◆路 15:20 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 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 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路 15:21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 你的兒子。 ◆路 15:22 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 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 ◆路 15:23 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喫喝快樂. ◆路 15:24 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路 15:25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 ◆路 15:26 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甚麼事。 ◆路 15:27 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 犢宰了。 ◆路 15:28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路 15:29 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 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路 15:30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 肥牛犢。 ◆路 15:31 父親對他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路 15:32 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 樂。 ********************************************************************** 這是一個很美的故事,有神學家稱此故事為「福音書中的福音」,我相信大 家對這個故事是耳熟能詳,甚至常掛在口頭上,就像中國有句俗語「浪子回頭金 不換。 現在我要問一個有趣的問題:在這個故事中,誰最不快樂﹖ 我聽過兩個答案,一個是兒童主日學的小朋友給我的答案,最不快樂的是「 肥牛贖」因為小兒子回來之後,牠就被殺了;另一個答案是大學教授給我的,最 不快樂的是豬,因為隨時有人要來搶牠的豆莢吃。 通常我們稱這故事為「浪子的故事」,我最初讀的時候也如此認為,小兒子 是故事的主角,但隨著時間的累積,有一天霍然發現這裡面有另外一個在家流浪 的浪子 ── 大兒子,至今,我卻發現,真正的主角不是在這兩個人身上,而是 在父親的身上,因此若說是浪子回頭的故事,不如說是慈父等待、施恩、憐憫的 故事。 怎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故事中,這三個角色: 第一個是小兒子: 12 節中看到,他對父親提出分家產的話,按以色列的風俗,這是大逆不道 的不肖子才如此作,因為以色列人父親的財產,是在他將過世之前才分給兒子們 繼承的,因此他這話若說得露骨一點就是:父親,我看你老得差不多了,怎麼還 死守著財產,快把我的那份給我吧 ── 這是有某種負面的咒詛父親早日過世的 情緒在裡面的。 13 節中看到,小兒子拿到家產之後,他立刻收拾一切往遠方去,表示脫離 家庭,自創另一番天地,這對當時以家庭為重、過群體生活的風俗相違背,表示 小兒子一心一意想脫離父親及兄長的權威。 不單如此,在 14 節中形容他任意放蕩,浪費父親的辛苦積蓄,以致耗盡一 切所有的,這是一個敗家子最好的寫照。他不是只有拿一點點錢,他父親在別處 遭饑荒的時候,仍可以請雇工、口糧有餘,這表示父親擅長經營,且豐富有餘, 因此小兒子的奢侈浪費,可想而知。 15 節中看到,一個從小不愁吃穿,在家中又有長兄幫助父親經營的小兒子 ,如今面對的是散盡千金又遭饑荒的情況下,他只能去投靠他人,不單如此,在 以色列人的心中,「豬」是不潔淨的動物,而小兒子不單去放豬,甚至連豬吃的 東西都想吃,一個人淪落到這種放棄自尊、聖潔的道德觀與人格,可知道他的悲 慘。 從小兒子離家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失去了根,是浪子,生活的浪子,無倚無 靠。 第二個角色是大兒子,他的問題在哪裡呢﹖ 按以色刜人分家產的方式,長子可以得兩份,也就是父親的 2/3 是歸他的 ,小兒子只有拿 1/3,因此當小兒子要求父親分財產之後,事實上大兒子也同時 獲得了繼承權,且是雙倍的繼承,然而他的心態如何呢﹖ 首先我們看到,他不像不個繼承的長子,而像一名奴僕,所以小兒子回來, 父親因為這兒子是失而復得而在家中吃喝快樂、高興無比的時候,他並沒有像一 個主人般的歡迎,反而是生氣與計較。 在 29 節中描寫到,他服事父親多年,又沒有違背父親的命令 ── 這不像 一個擁有繼承權的王子,反而是奴僕,他的服事又戰兢,又處處害怕不討父親的 高興。 他不單計較而且控告:也計較自己辛勞的工作卻未曾享受過任何的好處,甚 至連自己所養的小羊也未曾得著過,但這個弟兄不單單花費盡了自己的財產,現 在父親還把上好的肥牛牽來宰殺吃喝,真是不公平。所以 30 節中他就控告說: 你這個兒子(這表明他未把小兒子當弟弟看待)和「娼妓」吞盡了財產 ── 聖 經中並未提到小兒子任意放蕩是作了些什麼,但這大兒子一方面控告他弟弟的惡 行惡狀,一方面也指責他不配恢復現今的地位,因為與娼妓聯合的,也就是罪人 。 大兒子也是一個浪子,心靈的浪子,雖未進家浪蕩,但他所在乎、看重的是 自己所沒有的,未看見自己所已經得著、擁有的。 第三個角色是父親,這個故事的靈魂人物,他是如何面對小兒子與大兒子呢 ﹖ 13 節中,在小兒子要求分家產,無疑地是在咒詛父親早死的舉動下,他大 可以把他抓到公堂去,遭受被石頭打死的處置,但聖經卻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 ,是一種立即的、合作的、無怨尤的態度。 這個父親事實上有大智慧,眼見家庭關係的緊張,他大可以擺出一家之主的 尊嚴,但他沒有,他知道有些生命成長的功課除非親身去經歷,否則是很難學到 的,因此,他寧可付上半生所積蓄的財產代價來換取兒子的成長。 在 20 節中,當小兒子迷途知返回來到自己的家園中,聖經卻說:「相離不 遠,他父親看見」,可見這位父親天天倚門注意游子回家的腳蹤,在無止境的張 望與等待中,父親從未灰心、放棄過,因此金兒子在饑荒、窮苦之中,可能整個 人也落魄潦倒,與原先離家時的模樣完全不同時,但遠遠的父親就認出他來,且 跑過去抱住他,連連的親嘴 ── 這個動作,聖經輕描淡寫的帶過,事實上,按 以色列風俗,家中出了此不肖子孫,若要重新的接納他回到家族當中,必須先付 上犯錯後的代價,因此,他回到家中的這條路上,受到任何的待遇與羞辱、甚至 責罰,他都應當默默的承受,然而這位慈父,卻是自己親自來代替,放下自己的 尊嚴和親族的責難,接他、陪伴他走這條回家的路。 再則,小兒子回家,原先只希望作一個雇工,但父親卻不等他說完這些話, 一連幾個動作,事實上,一個雇工比家中的奴僕還不如,因為奴僕至少還算是家 中的一份子,但雇工卻是可以隨時終止彼上關係。 父親的動作是什麼﹖ 1.給他穿上好的袍子,是原諒、遮蓋,而且是恢復他原先的榮耀。 2.給他戴上戒指:戒指象徵權威、身份。 3.給他穿上鞋子:通常穿上鞋子的人,表示是自由的人,一般的奴僕都是赤 腳工作的。 因此這一連串的舉動是不計前錯,完全的接納、包容而施予恩典。 這多像我們的天父,當我們在今世風俗之中,享受罪中之樂,就如小兒子一 般任意放蕩,浪費資財來滿足自己的情慾,不管是眼目的、身體的,或是使自己 高人一等,有成就感或優越感,至終的結果,不只耗盡自己的時間、精力,甚至 賠上自己的健康與人際關係,這些雖然可以得到某些程度的富裕、滿足,但在神 的眼中,我們都是窮苦,不單在今世的生命中,更在永恆的生命之中,祂正期待 我們回家,而且為我們回家這條路擺上一切的代價。 當然啦,對基督徒來講,我們其實都已經回家了;接下來我們要看看這位慈 父面對在家流浪的大兒子是怎麼的態度。 31 節中,父親面對大兒子壓抑許久的情緒,他沒有擺出父親的尊嚴,厲聲 斥責反而說了叫人感動的話,在 31 節中他溫柔的呼喊:兒阿!你常與我同在, 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這表示在父親的心目中,家裡的繼承權及財產,全部都是屬於大兒子的,而 對今日的宴會,大兒子事實上是主人的身份,然而他卻沒有這種看見與接納的胸 襟。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大兒子常與父親同在。同在是一件很美的事,有 所倚靠、受保護的對象,有指引、教導的幫助者,特別在東方社會中,父親帶來 的是家族的融和、安全感,及生命延續的中心,但大兒子似乎不覺得這有何重要 與寶貴。 如果我們看耶穌說這比喻的上下文,在十五章第一節提到: 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然而法利賽人及文士私下議論,因此耶 穌就連用了三個比喻來說明神尋找失羊、失錢及浪子的急切心腸。但在第三個比 喻(也就是今天的講題)他不單指出天父的心腸是渴望罪人悔改、回家,更藉著 大兒子的情況來描寫法利賽人及文士,事實上他們 比一般人更熟悉明白神的心 意和律法的內容,並且身份和地位上也心一般人更受人尊敬、看重,似乎是得到 神加倍的恩待,然而他們卻不想明白、認清父神希望罪人悔改歸家的心意以及自 己所擁有的一切是何等的寶貴。 我們也應當反省,有時,我們會不會有大兒子的情緒呢﹖ 無論是在家中或是在工作崗位上,甚至在教會中,我總是那位不惹是生非, 乖乖牌的孩子,然而卻看到父母、上司、傳道人因為忙於處理問題層出不窮的其 他人,而忽略掉我們,就像大兒子,不曾忤逆、頂撞、凡事順服、努力苦幹,然 而什麼誇獎、好處都沒有,反而是製造問題或麻煩人物常受注意,常得到赦免、 饒恕及恩典﹖ 小時候我是品學兼優、功課好的人,而弟弟是不讀書的人,可是他卻常受注 意,我小時候的獎狀常是放在抽屜中的,因為太多了,根本不稀奇,所以也就不 必掛起來了。有一次我得了全校品學兼優第五名,而弟弟也得了一張獎狀,他是 踢鍵子比賽第十七名,可是父親卻將他的獎狀表起來掛在牆上,大大的誇獎他, 而我的獎狀卻仍然是放在抽屜中,仍然不受注目。我常覺得不公平、不受重視, 覺得委屈....。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原來弟弟並不是一個外人,要來與我爭奪父 母的愛,我們原是一家人,有著同樣的生命與血脈。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新的一年開始,我特別要用這個故事來與大家分享 ,請我們檢查一下,自己現今的光景,無論是生命上、心態上或情緒上,你是大 兒子或小兒子,你回家了嗎﹖ 你是小兒子嗎﹖雖然身在家中,卻覺得外面世界才是美麗的、吸引人的,因 此,雖然得到天父父所給的產業、恩賜、才幹,卻收拾一切,往遠方去,想從別 處得到肯定,脫離天父的管轄與權威。 如果你是,請你回家。 你是大兒子嗎﹖一天到晚地忙碌於工作,剩餘的時間還全然投入教會的各項 事奉、聚會中,從早到晚勞苦,卻未享受過事奉的喜樂,不曾意識到教會是神所 託負我,我在其中是一個經營者,是一個主人,教會是我的家,天父常與我同在 ,祂一切的豐富都足足的賞給我,反而常心存計較,控訴其他不冷不熱的兄弟。 如果你落在此光景中,請你回家。 如何回家呢﹖在這段經文中,有八字口訣。 第 17 節中的「醒悟過來」與 20 節中的「動了慈心」。 除非我們看清自己目前的生活情況與生命光景 ── 是生活中的浪子或心靈 的浪子 ── 而有了醒悟,否則還自以為身在家中,不知道要回轉歸家。也除非 我們知道天父是位滿月慈心的神,否則我們不敢回家,深怕回來是一頓毒打、責 備或羞辱。 我們的天父是位動了慈心的天父,預備豐富的宴席,天天等待我們回家,要 恢復我們兒子的身份的那位,更是絕對願與兒女們同在,給兒女安慰、支持、幫 補的天父。 你願意回家嗎﹖你願意把教會當成是自己的家來經營嗎﹖ 最後我用一個故事做結束。在美國曾有一個人,做奸犯科,做了很多不得了 的壞事,在那時這是非常羞恥的,他也坐了監牢,後來他得釋放可以回家。他也 想要回家了,但他想:家人不知是否接納我。於是他先寫了一封信回家,告訴他 的家人,我悔改了,我想回家,對您們來說或許可以說我是死而復得、失而復得 的,但我不知道您們是否願意接納我,所以先寫這封信跟您們說,如果您們願意 接納我,請您們在離我們家不遠的那棵大樹上綁上一條白布條,我看到的話就知 道您們接納我,我會馬上回家,如果沒有看到,我也就知道您們不願意接納我, 我會不再回家,到遠處去過我自己的生活。 他的家都沒有任何的反應,到了他們所約定的日子,他坐著火車回家,在車 上他非常的緊張,又期待又害怕。快到家的時候,他自己實在沒有勇氣去看,就 跟坐他旁邊的人說:請您幫我看看那邊的大樹上有沒有綁著一條白布。結果旁邊 的人幫他看了之後說:哇!不單單只有一條白布,而是整棵樹上都綁上了白布條 。原來父親怕只綁一條白布條兒子不小心沒看到的話就不回家了。 弟兄姊妹你可明白體貼過天父的心嗎﹖祂正等待著我們回家。 == the end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