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Eater.bbs@aidebbs.edu.tw (長鋏歸來乎), 信區: history 標 題: [轉貼] 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 原載《讀書》(2) 發信站: 臺灣學術網路 BBS 實驗站 (Fri Jul 3 03:42:10 1998)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aide_board 來 源: moes1.me.ncku.edu.tw 在遷都已成定局時,孝文帝開始採取一系列更徹底的漢化措施,而反對派也不放過 每一個對抗的機會。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孝文帝下令禁止士民穿“胡服”(鮮卑等 北方諸族的服裝),大多數鮮卑人都不樂意,很多人沒有執行命令,如東陽公(原東陽 王)、太傅拓跋丕就公然一身胡服,拒不換裝。十九年三月十九日,太師、京兆公馮熙 在平城病故。馮熙是馮太後之兄,又是孝文帝的岳父,留守平城的拓跋丕本來就不讚成 遷都,就聯合陸【睿又】等上書,請求孝文帝回平城參加馮熙的葬禮。孝文帝識破他們 的意圖,指出他們在遷都之初就出了這樣的主意,是“陷君不義”,下令對他們給予降 職處分,又下詘將馮熙的靈柩迎至洛陽安葬。 五月二十六日,孝文帝正式宣布了他的另一項漢化措施:“停止說鮮卑話,一律講 正音(中原漢語)。三十歲以上的人或許一時難改,三十歲以下的朝廷現職官員不許再 講鮮卑話,如有故意不改的,就要降職或撤職。”六月初二,孝文帝正式下詘,禁止在 朝廷使用鮮卑話,違者一律免職。 不久前,廣川王病亡,他的夫人早死,葬於平城,有關方面請示他應該在何處安葬, 孝文帝又推出了一項重大改革:代(平城及周圍地區)人已遷洛陽者,應該全部葬在洛 陽城北的邙山。如果丈夫以前死在代地的,妻子可以葬回去;丈夫死在洛陽的,不準回 代地與妻子合葬。六月十九日下詘:“凡遷至洛陽的百姓死了,一律葬在河南,不得葬 回北方。”於是南遷的移民的籍貫都改為河南洛陽了。 二十年正月,孝文帝走出了漢化過程中最徹底的一步,將本家族由拓跋氏改為元氏, 所有功臣舊族,包括鮮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統統改姓,如拔拔改為長孫,達奚改為奚, 乙旃改為叔孫,丘穆陵改為穆,步六孤改為陸,賀賴改為賀,獨孤改為劉,賀樓改為樓, 勿忸改為於,尉遲改為尉,等等。鮮卑等族與漢族在姓氏上的差別至此消除。同時,孝 文帝以行政手段促使鮮卑族與漢族通婚,下令北方四個門第最高的家族的代表人--范 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將女兒送進後宮。李沖出身隴西大族,又 與各個高門大族結為兒女親家,孝文帝也將他女兒納為妃子。他還下詘為自己六位弟弟 重新娶妻,分別與隴西李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代郡穆氏聯姻。盡管此前鮮卑族與 漢族已開始通婚,如孝文帝的嫡祖母馮太後就是北魏第一位被立為皇後的漢族婦女,但 如此大規模的通婚,無疑使鮮卑族從皇族元氏開始不再有純粹的血統了。 這樣劇烈的措施,推行時自然不會順利,但孝文帝萬萬沒有想到,帶頭違抗的竟是 自己的長子--太子元恂。於是,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十五歲的元恂充當了可憐的犧 牲品。為了改革的勝利,他隻能付出親生兒子的代價。 盡管孝文帝在兩年後就以三十三歲的英年逝世,他的改革措施再也沒有逆轉,中國 歷史上掌握了正反的非漢民族統治者最主動、最徹底的漢化最終實現了。這樣的改革不 僅在中國是空前絕後的,就是比之於我們的東鄰日本在近代實行的明治維新也有過之而 無不及。日本當時的思想家雖然倡導“脫亞入歐”,恨不得將日本變為歐洲的一部分, 但還是保留了語言、姓氏和種族。 歷來在中國北方和境外生活的遊牧民族,凡是要進入漢族農耕地區的,無論是被擄 掠或強制遷入的,還是作為征服者來君臨天下的,最終都免不了成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的命運,而本民族也都融合在漢族之中了。且不說先秦的非華夏族,從漢代以來,匈奴、 烏桓、鮮卑、羯、丁零、鐵勒、突厥、回紇(鶻)、沙陀、契丹、女真,幾乎無一例外。 元亡後留在明朝境內的蒙古人、色目人就不再作為一個民族而存在,民國建立後保持滿 族身份的人口也迅速減少。這些民族消亡的過程基本上都是被動的,尤其是處於統治地 位的民族,總要千方百計地抵制漢民族的同化。但統治者都無法解決一種兩難選擇:為 了他們的王朝長治久安,特別是要治理人口遠比他們本民族多的漢族臣民,他們不得不 選擇漢族文化;為了保持他們自己的民族特色,特別是使本民族不至於在漢族的汪洋大 海中被同化,他們又必須採取一系列的措施,甚至是極其嚴酷的法律手段。從十六國時 期劉淵的漢國開始,這些由非漢族所建政權大多實行“一國兩制”,如遼朝有北面官、 南面官,金朝既有“猛安謀克”又設州縣鄉裡,元朝對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實 行不同政策,清朝滿漢異制。正因為如此,盡管這些民族在其統治後期已經難以抵擋被 漢族融合的潮流,但無不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它們真正被同化都是在亡國喪權以後。今 天看來十分正常的民族融合,當年都曾經付出慘痛浩大的代價--征服之初的鎮壓屠殺 和被推翻後的血腥報復。在最殘酷的一次民族仇殺中,曾經統治北部中國的羯人幾乎被 殺光,連不少長得像羯人的漢人也被誤殺。清朝入關後的雉發令曾經使多少人頭落地? 而連孫中山都提出過“驅逐韃虜”的口號,要不是社會的進步,清朝亡後又將有多少滿 族人為他們的祖先作出補償? -- 長鋏歸來乎 食無魚 長鋏歸來乎 出無車 長鋏歸來乎 無以為家 嗚呼! 誰人客我?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