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Eater.bbs@aidebbs.edu.tw (長鋏歸來乎), 信區: history 標 題: [轉貼] 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 原載《讀書》(4) 發信站: 臺灣學術網路 BBS 實驗站 (Fri Jul 3 03:43:39 1998)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aide_board 來 源: moes1.me.ncku.edu.tw 不過,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孝文帝或許會被當作千古罪人。由於他的改革, 一個有近千年歷史的純粹的鮮卑族、鮮卑語言、鮮卑文化以至拓跋氏家族很快消亡了。 盡管中國還有元氏和其他鮮卑姓氏的後裔,但都已不是純粹的鮮卑血統;盡管專家們還 能復原出鮮卑文化的某些片斷,但終究難睹它的全貌了。要是孝文帝不實行改革,或者 為了保持鮮卑民族的純正,寧可放棄中原的物質文明和遼闊疆域,回到沙漠草原,可能 近代的人們還會在蒙古高原或大興安嶺中發現一個茹毛飲血逐水草而居的鮮卑族。或許 有人會認為,孝文帝的作用與從肉體上消滅一個民族沒有什麼不同,不過採用了另一種 手段而已, 甚至是更陰險毒辣的手法, 起到了外部敵人所不能起的作用,完全是一個 “鮮卑姦”。 如果離開具體的人物和事件,來討論這樣一個問題:落後民族在先進民族面前應該 作出什麼選擇?那麼答案一定會更多,更復雜。這無疑已超出了本文的范圍,筆者也不 具備這樣的能力。但從孝文帝其人其事的確引起了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在今天中國的范圍及至整個東亞,在十九世紀以前的二千多年間,漢族及其前身華 夏族一直是總體上最先進、文化水準最高的民族,所以對其他民族而言,“現代化”的 過程不可避免就是“漢化”的過程。當然,由於地理環境、歷史傳統等方面的限制,想 漢化未必化得了,但要進步就隻能學習漢族文化卻是別無選擇的道路。不僅前面提到過 的各個民族毫無例外,就是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也都証明了這一點。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現代化”而不“漢化”,豈不兩全其美?可惜,歷史上從來 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情。除了孝文帝等個別君主,其他大多數非漢族君主都曾想過不少 辦法,謀略在接受漢族文明的同時保留本族的一些重要習俗,但無不以失敗而告終。遼 朝皇帝曾堅持“捺砵”,即春夏秋冬四季都要到不同的野外帳篷中生活和辦公,但到了 後期,捺砵時間越來越少,而實際的首都卻已從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南 遷到了中京(今內蒙古寧城縣西大明城),王公貴族還喜歡住在更南的南京(今北京市) 。金朝後期,遷入黃河流域的女真人紛紛學漢語,穿漢裝,改漢姓,以致皇帝多次下詘 禁止。但連太子、諸王都“自幼惟習漢人風俗”,女真“文字語言或不通曉”,氣得金 世宗罵他們是“忘本”,看來已無可奈何。滿族入關後,為了保持本族傳統煞費苦心, 將邊外的“龍興之地”列為禁區,設置圍場,皇帝每年行圍打獵,禁止滿漢通婚,強制 推行滿族服飾,堅持使用滿族文字、姓氏,措施不可謂不周。但曾幾何時,早已在關內 定居的滿族人不願再回關外;八旗將士騎不了馬,拉不開弓;乾隆以前的皇帝還能躍馬 射虎,以後就隻避暑不圍獵了;滿姓雖然保持,名字卻早已漢化,並在實際上取代了姓 名。到了清朝江河日下之時,關東開放,新軍取代綠營,通婚開禁,剪辮合法,還有多 少傳統能夠保得住?二千多年間,沒有一個民族取得過比孝文帝改革後的鮮卑族更好的 結局,這難道是偶然的嗎? 請記住,這裡討論的是歷史,不是現實。當時沒有聯合國憲章,沒有國家之間的和 平共處五項原則,更沒有民族自治或基本人權的保障。當時也沒有火車、輪船、汽車、 飛機,沒有電話、電報、攝影、電影,更沒有電視、傳真或信息高速公路,不要忘記, 先民是在工業革命前進行民族間的交往、爭鬥、競爭和融合的。所以我要讚揚孝文帝元 宏,因為他走了一條當時唯一正確的道路。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二日 ---- 輸入:天津Sunny □新語絲電子文庫(www.xys.org)□ -- 長鋏歸來乎 食無魚 長鋏歸來乎 出無車 長鋏歸來乎 無以為家 嗚呼! 誰人客我?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