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華文教育概況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lct (木子), 信區: Education
標  題: [轉載] [言論]汶萊華文教育概況
發信站: 大紅花的國度 (Sat Dec  6 12:34:50 1997), 轉信

【 以下文字轉載自 NanYang 討論區 】
【 原文由 tcb 所發表 】
                董總教育中心:朱玉鳳整理

                    汶萊目前約有4.4萬多華人,占全國總
                人口的18%。目前汶萊有八間華校,三間是中學、五
                間是小學。其中馬來奕縣四間,汶萊縣二間,都東及
                淡武廊縣各一間。

                    最早的華校創辦于1918年,名為育才學校,
                也就是現在斯里巴加羅彎市婆羅乃中華中學(通稱汶
                萊中華中學)的前身,1922年改用現名。另一間歷史
                悠久的華校是1931年創辦的馬來奕中華中學。都東中
                華學校與詩里亞中正中學則分別建于1937年和1938年
                。戰后不久創立的有那威中化學校(1946年)和淡武
                廊培育學校(1949年),而九汀中華學校和雙溪嶺中
                嶺學校則到50年代才創立。以下是八間華校的概況:


                    華校的創立年代、學生數、教師數統計表
                (截至1991年)

                    *校名*創辦年代*學生人數*教師人數

                    *婆羅乃中華中學*1918*2600*116

                    *詩里亞中正中學*1938*900*60

                    *馬來奕中華中學*1931*862*55

                    *雙溪嶺中嶺學校*1955*160*10

                    *都東中華學校*1937*127*11

                    *那威中華學校*1946*87*7

                    *九汀中華學校*1951*87*8

                    *淡武廊培育學校*1949*94*8

                    汶萊的華校一般分為兩類,即公立學校和私
                立學校。兩類學校的經費主要來自學費,其次是贊助
                人及熱心華文教育的社會人士的捐助。公立學校可獲
                得政府一定數額的津貼,所以公立學校具有民辦公助
                的性質﹔私立學校則沒有政府的津貼。

                    汶萊華校另一特點是,除了華人子弟外,還
                有不少友族子弟就讀﹔這種情況在鄉村的華校尤為突
                出,如淡武廊的培育學校華人子弟只占50%。友族的
                學生是伊班人、姆律人和馬來人。在九汀學校也有不
                少杜順、伊班和馬來籍學生。其他几所華校也都有友
                族子女就讀。

                    汶萊的教育政策,是以新、馬的教育政策為
                藍本制定的。涉及華文學校的管理,汶萊另有政策規
                定。1954年,汶萊、沙□越和沙巴政府為發展該地區
                的教育事業,特邀英國教育專家對三地區的教育情況
                進行調查研究。其后發表了《伍德海教育調查報告書
                》。在報告書中的“華文中小學教育修正政策”部分
                ,政府對華校的體制如董事會、師資、課程設置都有
                權管制。從1955年起,政府一直以“華文中小學教育
                修正政策”作為華文教育政策。這項政策雖說是對華
                文教育加強了管理、控制,但并未改變華語為主要教
                學媒介語的特性。

                    1984年汶萊獨立后,實施新的教育政策,其
                要點如下:(1)在全國的政府辦小學和中學中,以馬
                來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2)所有小學及中學均設
                英語課程。(3)在所有學校中加強伊斯蘭教育課程。
                (4)提供至少為九年免費教育,即六年小學教育及三
                年初級中學教育。(5)調整所有學校教授的課程,并
                使之符合規定標准。80年代,政府的教育政策對華校
                雖產生了很大影響,但經過調整后華校基本上能夠符
                合政策的要求。汶萊憲法明文規定馬來語為國語,因
                此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將馬來語作為主要課程,華文社
                團每年舉辦“國語周”,廣泛宣傳馬來語的意義。但
                與此同時,華人也堅持華語的學習運用。他們認為華
                語是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語言,具有悠久的歷史,
                富有強烈的道德意識,學習華語可以武裝學生頭腦以
                應付當今道德日益低落的世界風氣。各華校都堅持進
                行華語教學,并將其視為“母語”。

                    從1992年開始,全國的私立學校(包括華校
                ),都要遵循新的雙語政策(所有政府學校先于198
                5年開始施行雙語政策)。所謂雙語是指馬來語和英
                語﹔也就是說,全國所有學校的教育媒介語以巫、英
                語為主。從幼兒園(幼三)至小學三年級,除了英文
                一科外,所有的科目都以馬來文為教學媒介語。從小
                學四年級開始,所有的主要科目都以英語教學。這些
                主要科目是數學、科學、經濟、地理、電腦等,而歷
                史、馬來文學、宗教知識、體育和圖工等科目,則保
                留用馬來語教學。

                    在雙語的實施上,華校的情況比較復雜。因
                為教育部已同意所有的華校可以繼續教授一科華文,
                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每星期可教授華文課九節,小學
                四年級至高中每星期八節。因此,華校生除了學習馬
                來語和英語外,還要學華文,華校實際上是實施三種
                語言的教育。而且根據教育部的指示,華校教授華文
                課要在不影響正課(雙語課)時間的情況下進行,也
                就是說,華文要另外加時傳授。其實,汶萊華校生接
                受三種語文教育,并不是現在才開始,只不過從199
                2年開始,要遵循教育部課程設計和時間安排來進行
                而已。




--
☆ 來源:•大紅花的國度 MSIA.pine.ncu.edu.tw•[FROM: newsman@CHS.Dorm10.NCTU.e]
--
※ 轉載:•大紅花的國度 MSIA.pine.ncu.edu.tw•[FROM: 140.120.149.44]
--
※ 轉寄:•大紅花的國度 MSIA.pine.ncu.edu.tw•[FROM: a002p46.dialup.ccu.e]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