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的尷尬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terton@ms4.hinet.net (terton), 信區: education
標  題: 讀這個幹甚麼?:教育漫談
發信站: DCI HiNet (Sun May 11 03:46:46 1997)
Origin: ms4.hinet.net

    讀這些幹甚麼?:教育漫談

副題:〔通識教育的尷尬〕

古希臘有一群數學家,終日聚集在沙灘上,用指頭畫數學
符號,興致盎然的討論著.有人忍不住問他們:「你們研
究了這麼久,到底能益助甚麼在實際生活呢?」數學家們
便生氣了,說:「我們不屑於世俗的利用.」

古代的科學進步緩慢,或許與這種浪漫的理想有關係.沒
有務實的前景驅動,理想的研究也難以為繼.不過,學生
階段,在國家現代化的計畫下,並沒有實踐學以致用的立
即需要.更因為現代化社會的高度需要,每一個現代人要
具備充份的知識和能力,國民教育早已不敷所求,最起碼
如擔任店員也要高中程度才可勝任.擔任基礎工程師者,
要求五年制專科程度,擔任國中教師者要大學程度者.受
足夠的理論教育後,再往後長達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才
得以一一視狀況而實際應用甚至發展之.在冗長就學期間
,學生若急著實踐所學,必找不到場合.唯一能持續保持
高度學習興趣的,便是浪漫的求知情懷,如希臘數學家的
研究癖風氣.

一個被數學,理化科習題逼急的學生,說出:「為甚麼要
學這些將來用不到的?」並不代表他有長遠的眼光,而早
就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只能說:通識教育的理想對於
他已不存在意義了.如果升學考試在臺灣不是如此激烈的
競爭,考試的總積分不對學生產生高度壓迫,則沒興趣數
理科的學生應該不會在乎該科的低得分.而今天的情況是
:你興不興趣是你家的事,總分不夠,考不上大學,才悲
慘呢.於是可憐的學生,再拿起書來,壓抑著怒氣,硬是
讀下去.這種用功法,絕不是當初規劃通識教育系統的大
師們,所期待的理想一面.

問題不是出在於通識教育的多學科多課題,是出在升學競
爭的紙上考試方式.在成本,公平,防弊原則下演化出來
的必然現象,早已毀掉通識教育的理想,而以徒具形式的
高分數代表學問,換得文憑.文憑的意義,大不足代表真
才實學,卻十足代表多年大小場考試的血戰資歷.

教師碰到學生問:「讀這個幹甚麼?」時,不必認真思索
這問題表面,那是個死結,是個迷思.學生蹦出這句話來
時,事情已經很嚴重了.如同患了末期癌症的病人,才上
醫院掛初診,醫生能為他做甚麼?問這話時,學生的可愛
心靈,早已不復童貞,人未成年心念已沾塵.功利化的心
靈,你如何轉化它回歸純真?

基礎學理是否全用於未來的社會實踐上?誰也不敢保證.
樂觀的看,如電子和生物科技進步神速,在校所學根本
不足以應付畢業後職業需求,往往依賴在職進修補救.或
以應用科技方面為例如程式設計師,在發展套裝軟體過程
中,並非只懂得電腦語言便可完全勝任,其他項如文字修
辭,七彩配色,客戶的專業知識等等都必須到達某一水準
.使用過不良軟體的人,更能體會到這一點.

所以在校讀的知識,對於畢業後就業而言,可算是「或有
」的助力.就算不曾實用到,也沒有損失.教師全力施教
是盡到良善職責,他怎知道哪一個學生畢業後的命運?怎
知道誰會在多年後抱怨他不努力教學?

況且,學生應該吸收多少教科書知識,才算及格?本來也
沒有絕對標準,每個出題老師,每個學校,都不盡相同.
今天把不喜歡數理的學生,逼上補習班,硬是要他們考個
六七十分,這應不是教育當局的樂見,這一定是升學競爭
導致的後果.教育的第一優先目標是讓學生喜歡追求知識
,並不是讓學生追求考試高分.今天,搞到這個學生痛恨
讀書的地步,通識教育的地位尷尬了,好意反而被質疑為
壓迫.

狂想一下,假設今天的大學聯考科目,都是學生喜歡的如
:流行歌曲,電子雞,電玩,影歌星八卦新聞,流行服飾
等等.那麼,難道就沒有激烈的競爭嗎?補習班就此歇業
了嗎?

「學這個幹什麼?」不只代表通識教育的失敗,更代表著
臺灣升學考試惡性競爭的外顯弊端.

                     1997-05-10            terton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