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術家與藝評家不分的缺失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journey (雲水), 信區: art_education 標 題: [論壇]論藝術家與藝評家不分的缺失(上) 發信站: 關豆門 (國立藝術學院BBS) (Wed Jan 29 02:40:16 1997) [論藝術家與藝評家不分的缺失--為我國未來藝術教育進言](上) 邢福泉 中央日報71.5.6 ======================================================================== 最近海內外人士與學者,針對即將成立的國立藝術學院應具的教育方向,連 續地發表一些意見。關切之情,可見一斑。 在培養藝術人才方面,究竟應走藝術家兼評論家的教育方法,或是藝術家與 評論家分開教育的方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有不同的觀點。 贊成前一種教育方法的人士,認為名畫家兼名評論家者我國古不乏人,如王 維、米芾、蘇東坡、文同、高克恭、趙孟 、董其昌等皆為其例。但吾人如查考 上述諸人之出身,王維為開元進士、米芾為禮部員外郎、蘇東坡為侍讀學士禮部 尚書、趙孟 為翰林學士承旨、董其昌亦為進士,故皆先「文」後「畫」,而非 先「畫」後「文」。作為一個好的評論家,除了對本身品評的範圍有深度的瞭解 外,還要有淵博的知識。 譬如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的巨擘之一拉菲爾(Raphael,1483-1520 )在梵蒂岡 有一著名壁畫,標題為「雅典學校(The School of Athens)」,至今仍為研究文 藝復興時期繪畫範本之一,畫中描述柏拉圖與阿里士多德在學校中研討學術及其 他學者在校之情景,可惜拉菲爾雖為繪畫名家,但其他知識並不豐富,他在畫中 畫了四個拱門,事實上,拱門在羅馬時期方為羅馬人普遍採用,希臘建築中並未 使用此種手法。以拉菲爾之盛名自己犯了錯誤尚不自知,如一旦當了繪畫評論家 ,似乎也不易發現他人類似上述的錯誤。 國內某電視公司於去年曾上演一部連續劇,劇名是「金菩薩」,但螢光幕上 出現的一直都是一座佛像,此種菩薩像與佛像不分的錯誤,也顯示有關工作人員 或設計美工人員的知識不夠廣泛。 二十世紀的時代不同於古代,一般而言,即分工越細,精密度越大,速度也 較快。一個人精力及時間總是有限,除有特殊天份者外,專精一門多較同時鑽研 數門容易成功或有特殊表現,米蓋蘭基羅如果同時亦作藝評家,他在藝術創作上 是否有如此大的成就,頗令人懷疑。 換言之,要做一個傑出的畫家、建築家、舞蹈家....等等,最好不要同時也 做畫評家、建築評論家或舞蹈評論家,否則兩方面皆不易有卓越的表現,就如一 個人一方面要當理論化學家,但另一方面又要當化學工程師一樣的難以討好。但 是藝評家須懂藝術,化學工程師須懂化學,這卻是不爭之論。 專業人員評審專業人員的制度是合理現象,如醫生評審醫生、機械工程師評 審機械工程師等。但是,藝術卻與上述的專業大不相同,因為藝術是國家或社會 的文化結晶,反映的是時代的背景,而非僅以畫面、筆法、彫法或一舉手、一投 足等皮相所能涵蓋,其所牽涉的範圍極為廣泛,包括了當時的政治、社會風氣、 思想、宗教等、而對於上述各項情形的瞭解,實非一般致力於技巧表現的藝術家 所能窮通。 舉例來說,吾人欲評鑑我國南北朝的佛教藝術,除了風格之變換外,與印度 佛教之彫刻、繪畫、建築等亦需作一優劣比較,如此,又需瞭解印度之巴哈 (Bhaja)、阿姜塔(Ajanta)、山治(Sanchi)、犍陀羅(Gandhara)、麥斯羅(Mathura) 等地之佛教藝術,同時也要瞭解佛教如何在南北朝流行,以及流行之情況如何。 諸如此類,一般藝術家欲加深入,實有甚多困難。(後續) -- ●。終其一生,追尋真、善、美生命境界的完成。● ※ 來源:•關豆門 (國立藝術學院BBS) bbs.nia.edu.tw•[FROM: 168.95.20.80] 發信人: journey (雲水) 信區: art_education 標 題: [論壇]論藝術家與藝評家不分的缺失(下) 發信站: 關豆門 (國立藝術學院BBS) (Wed Jan 29 03:35:04 1997) 論藝術家與藝評家不分的缺失-- 為我國未來藝術教育進言](下) 邢福泉 中央日報71.5.7 ========================================================================== 又如西班牙畫家哥耶(Goya,1746-1828)曾作一名畫,題目是「一八0八年 五月三日(May Third,1808)」,現藏於馬德里。評鑑者如欲加以研究,除筆法 外,當時哥耶之心理狀態、法國在歐洲政治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法國對待西 班牙人之政策與手段等,亦須有簡略之瞭解,否則對於哥耶為何作此畫,以及 為何採用此一題目,均會摸不著頭腦。藝術家如果一方面要創作,另一方面又 要對背景、風格等加研究,實難以兼顧也。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藝術家如身兼兩職,當評論時可能會發生「人不 如我」的主觀情形出現,同時評論者與受評者皆從事藝術創作,又不免有競爭 的心理產生,要真正拋開「自我」,公正無私,事實上談何容易?如能由本身 不從事藝術創作,卻懂得藝術,並受過理論及學術訓練的人擔任藝評家,當較 易公平客觀也。我國古代確有不少傑出的通才,一人可兼數職或專精多方面, 主要原因是古代知識領域不如現代廣闊,現代如有人同時兼通文學、物理、化 學、機械、外語、法律、農藝....等,恐怕舉世亦難得一見吧?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有些藝術家,求名求利之心較一般人尤有過之,為 了名利,身兼藝術家與藝評家階級的人或團體,往往會在有意或無意之間,提 高本身的地位,貶低他人或另一團體的價值。明朝莫是龍的「畫說」、董其昌 的「畫旨」與「畫眼」,奠定了我國「文人畫」或「士大夫畫」的基礎和精神 。無可諱言地,中國的「文人畫」在世界藝術中是獨具一格的,但是「文人畫 」是否百分之百的優於「院畫」或民俗風土畫?是否士大夫的意境、格局、人 品與筆法「一定」優於職業畫家或民俗風土畫家?從許多事實審視,其答案是 否定的。經國大業宜重用知識份子的智慧,但藝術創作方面知識份子不一定亦 舉足輕重。我國古代部份文人因身兼兩者於一身,遂不免「揚己貶人」,視職 業畫家或未受過教育的藝術家為低下,我國民俗風土藝術家及職業藝術家作品 之未被重視,此為關鍵之一。 藝術絕非某一種特殊身份者所應壟斷,而是各階層、各身份者的作品皆有 其特色及長處,此為我們處於目前開放社會中應具之基本觀念。民俗畫家洪通 之畫如未被美國人注意,其價值是否為我國社會所認識,實大成疑問。 綜合言之,欲藝術創作人才及評鑑、理論、編劇等人才各達到一定水準, 我國未來藝術教育之方針應分雙軌進行,使真正各有所專,否則唯有導致藝術 家及藝評家水準之普遍低落。至於教師資格問題,教術科者應不拘學歷,但教 學科者必須要有夠水準的學歷或學術論著方可。因事關今後我國文化之素質, 願有關決策者能廣徵真正專家學者之意見,並三思而行。(完) -- ●。終其一生,追尋真、善、美生命境界的完成。●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