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傷石佛 泣訴廢佛血淚 (2001.12.29)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中國時報藝文版 2001.12.29

北京保利博物館珍藏擷萃系列 帶傷石佛 泣訴廢佛血淚

 文╱陳希林

 「圓明園重現台灣:石佛青銅珍藏展」看這
個名稱就可以知道,佛像藝術正是此次展出的
主題之一。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次的廢佛運
動,三次知名的廢佛運動分別發生在北魏太武
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等時期。在這三個時期
,千萬個佛像被砸碎、砍劈後丟掉、掩埋。這
也是為何現在大陸上出土的佛教造像,許多身
上都帶傷的原因。
                                                                                
 研究者大多同意,南北朝到唐代這段期間(
約略在公元五至九世紀)是中國佛像雕塑藝術
上的高峰。近年來最重要的考古發見,發生於
上個世紀九○年代中期,在山東青州龍興寺遺
址的發掘。
                                                                                
 因著這些考古發見,山東青州也變成佛教雕
塑研究的重要參考地點,特別是在北朝晚期的
造像。這次「圓明園重現台灣:石佛青銅珍藏
展」的展品全部來自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該
館收藏的佛像就集中在北朝晚期到盛唐時期。
                                                                                
 該館收藏的山東青州佛像包含背屏式造像、
造像碑、單體佛像及單體菩薩像等。「單體」
指的就是一尊一尊獨立存在的雕塑像,背屏或
造像碑在外形上則像幾尊佛像(通常三尊)倚
著屏風站立,站在中間的是佛,兩旁的是菩薩
,還有儀態萬千的飛天。「佛」就是修悟證道
者,「菩薩」則是求道求大覺的人,至於「飛
天」,指的是飛在天上載歌載舞歌頌佛及菩薩
的天人。
                                                                                
 這次展出還有幾尊於一九九四年在河北定州
出土的石雕像,年代約在北魏到北齊之間。這
幾件作品在雕刻以外,更在背光的部分彩繪佛
像,彩繪的內容包含樹下思惟等知名故事,表
現當時手法的多元豐富。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