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背光佛立像留下切割痕跡 (2002.01.02)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中國時報藝文版 2002.01.01

北京保利博物館珍 帶背光佛立像留下切割痕跡

 文╱陳希林

 文物的確會說故事。這次在「圓明園重現台
灣:石佛青銅珍藏展」當中展出的千年佛像雕
刻作品,不但告訴今人當時是誰、為什麼雕刻
這些作品,還說明了佛像也可以資源回收再利
用。
                                                                                
 這次展品中有件北魏晚期到東魏(公元四九
四到五五○年間)的「帶背光佛立像」,其背
屏的部分與雕像主體好像不太搭調。背屏兩側
可見切割痕跡,雕像底部的插榫似乎不協調地
巨大(當時的雕像都是以榫插入基座),異於
雕像體態的比例。
                                                                                
 學者考證後認為這件作品應該原為當時常見
的「三尊像」,也就是佛在中間,左右各有一
個菩薩。但是整件作品的邊壞掉了,於是把旁
邊的菩薩切掉,剩下中間精美的佛像留下來。
                                                                                
 長得漂亮的雕像固然有機會存活下來,今天
殘破不堪的作品也能述說精彩的故事。北魏永
熙二年(公元五三三年)製造的「永熙二年張
令妃造佛三尊造像」已經殘破,只存中間佛像
身體的大部分。但是這件作品上殘留的「發願
文」,卻是無比珍貴的信史。
                                                                                
 可見的文字共十行,每行約十四到十七字,
大意敘述一個女信徒張令妃(老公名叫劉萇生
)為了已逝的亡夫、亡兒及祖先發願建造這尊
雕像。文字反映了當時中國北方的淨土崇拜(
「願亡者託生蓮華常居淨土」),以及當時佛
教徒的心態:希望以外部力量解脫,且拒絕(
需時較久的)自證自悟之修行途徑(「一餚之
膳乃至菩提,聚沙之功終成大覺」)。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