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光明身和佛密-3/3 之入壇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abstsai@Lion (老小子),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Re: 光明身和佛密-3/3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Thu Nov 16 15:55:32 2000)


> 發信人: Siudo@Lion (七月) on board 'BudaHelp'
> ==> 於 Post Gateway (abstsai@ms1.hinet.net) 文中述及:
> : ----《光明身和佛密-3/3》----------------------------------------
> :     這些就是佛密真言藏所談的,因此研究真言藏必要有阿闍梨來教,
> : 也因此要有發願入壇的步驟,行者於入壇後才能得諸佛菩薩加護,得
> : 明師指點,而未入壇前首要者便是懺悔,行者若覺自身無悔可懺,那
> : 便是機緣未至身未清淨,若是能悟宿業,身若清淨,便得於夢中得光
> : 明清淨之相,那時便可入壇,接受進一步的灌頂。
> :     因而最簡便的方法便是以安般止門為行法,畢竟觀門佛密手續繁
> : 多,非一般無師的人可以自通,然而生在無佛此世,諸事煩擾,止門
> : 正果也遙不可得,佛設弘佛一道,讓眾生以南無佛而結彌勒之緣,道
> : 理很明顯。可嘆末世眾生何其不幸,只能擲筆浩漢。
> :     有志行者唯有哀求諸佛慈悲而已,鳴呼哀哉。
> : -------------------------------------------------------------
>
>       請問老師,此處所指「入壇」有無深意可言?

    入壇有深說、有淺說,淺說者,通常行者在諸佛菩薩前發心自誓皈依
後便是初步的入壇,三皈後即得諸佛菩薩灌頂,這便是“結緣灌頂”。通
常寺裡辦的三昄受五戒便是了。

    深說入壇則有“有相、無相”之分,道場佛壇,同學集在一處同修,
由禪師指導,這是有相入壇。無相入壇則是行者自証,也就是行者行懺後
得到清淨夢相後算是“真正入壇”。

    有些禪師不談諸境,連夢境也不可有,這對行者無益,因為世尊說有
二種人可以修習佛法,一是本然清淨的善根者,二是犯戒而能懺的人。因
此智者大師也強調懺悔的重要:(《小止觀》)
<<<<<<<<<<<<<<<<<<<<<<<<<<<<<<<<<<<<<<<<<<<<<<<<<<<<<<<<<<<<<<<<<
    夫欲懺悔者。須具十法助成其懺。
    一者明信因果。
    二者生重怖畏。
    三者深起慚愧。
    四者求滅罪方法。所謂大乘經中明諸行法。應當如法修行。
    五者發露先罪。
    六者斷相續心。
    七者起護法心。
    八者發大誓願度脫眾生。
    九者常念十方諸佛。
    十者觀罪性無生。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莊嚴道場洗浣清淨著淨潔衣。燒香散花於三
寶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經年專心懺悔。所犯
重罪取滅方止。
>>>>>>>>>>>>>>>>>>>>>>>>>>>>>>>>>>>>>>>>>>>>>>>>>>>>>>>>>>>>>>>>>

    莊嚴道場不一定是在寺裡,家裡的清淨佛堂、書房裡簡單的佛壇,
都是莊嚴道場。

<<<<<<<<<<<<<<<<<<<<<<<<<<<<<<<<<<<<<<<<<<<<<<<<<<<<<<<<<<<<<<<<<
    云何知重罪滅相。若行者如是至心懺悔時。自覺身心輕利得好瑞
夢。或復睹諸。靈瑞異相。或覺善心開發。或自於坐中。覺身如雲如
影。因是漸證得諸禪境界。或復豁然解悟心生善識法相。隨所聞經即
知義趣。因是法喜心無憂悔。如是等種種因緣。當知即是破戒障道罪
滅之相。從是已後堅持禁戒。亦名尸羅清淨。可修禪定。猶如破壞垢
膩之衣。若能補治浣洗清淨猶可染著。
>>>>>>>>>>>>>>>>>>>>>>>>>>>>>>>>>>>>>>>>>>>>>>>>>>>>>>>>>>>>>>>>>>

    因此禪師不該不談諸相,因為禪師必須為學者找到法門,諸相是
魔是佛應妥為分別。大體而言,夢相較為清淨,魔不易入手,故古來
皆以夢相為判,若是幻相,則必須分別是魔境或是三摩提境,那麼禪
師的經驗就相當重要了。

    得清淨相後,行者有時在夢中,有時行法中會見到莊嚴諸佛壇城,
同時也會在佛經裡找到相應於這個壇城的記載,這便是無相入壇的現
象,因並無實體壇城,故曰無相入壇。這是真言藏入壇密義之一。

    入壇密義(夢、幻)在止門並不存在,因為止門沒有幻境,就是作
夢後得淨相也只表示此後行禪無礙而已。

    因此禪門的“禪那”一詞,包含“妙奢摩他”和“三摩缽底”(或
名三摩提、三摩地)二種,前者《止觀三義》一書說為“體真止”,
後者稱為“方便隨緣止”,曰:“資中云。準圓覺經。奢摩他以寂靜
為相。三摩提以幻化為相。禪那俱離靜幻二相。然此二經天台出時。
經皆未到。而止觀中預立其義。故止觀二字。各開三義。一體真止。
二方便隨緣止。三息二邊分別止。”

    意思就觀門是“方便隨緣而止”,換句話就是隨著五緣而入止息,
故說:“三摩提以幻化為相”,智者大師當時楞嚴、圓覺經都還沒傳
入中土,更不論其他真言藏經典了,但他能立“觀”為“方便隨緣止”
實在是厲害。

    也因為他有這種體認,他最後即以觀門而分辨幻化之相,入靈山
之會,回來後才體認到他為楊廣那些政治人物搞那麼多錢的不對,因
而悶悶不樂,最後自行入滅,由觀音度到西方。

    三摩提也是入壇的密義之一。像智者大師到了世尊的法華壇城,
親嚐法味,才知道他所講的法華有多離譜,可惜他求菩薩再給他時間
而不得,故而遺恨而終。

>   其次,即非無師自通,至何時才有因緣,其中密意,能否明說?
>   是自知呢?還是老師會來找行者?  問得好玄妙,我自己也搞不清 :p
>   有些疑惑~~~~~就是了 :-)  我表達的不是很清楚,希望老師能
>   明白我的問題,謝謝您了 ^_^

    滅罪而後自得機緣。滅罪就是懺悔。還有一點,發願入壇受教,
是為何事?那就要看諸大菩薩所發何願,我們有無此等信心,如此而
已,並無秘密。當然小願也可以,華嚴經言佛剎也有微細佛剎,因此
若是像《小王子》一書,全部星球只有一人,那也可以喔。

    至於明師何在,如果是真言藏法,一般都是持真言,看看和所選
菩薩是否相應,若是相應,菩薩自然會有安排。相應不相應,在持續
的功課當中自然會為我們示現,我們只要細心體會並以佛經加以驗証。

    總之觀門主要的就是幻相出現時,勿驚勿喜,小心在佛經上求証,
於三毒小心戒護就是。因此智者大師臨終,學生智朗問他入滅後,徒
弟們要以誰為師,智者答“問誰可宗仰者,汝不聞耶﹖波羅提木叉是
汝大師,四種三昧是汝明導。”然雖然四種三昧是大師所提倡,但是
對照《阿含藏》的三昧,卻是個中有味。

    因此,學佛者縱不能時時止觀,動靜之中若能觀照諸性,未嘗無
有助益。

/end of line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