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_1_-穢品水淨梵志經(第93經)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鬱鞞羅尼連然河岸,在阿耶和羅尼拘類樹下,初得道時。
於是,有一水淨梵志,中後仿佯①往詣佛所ⓒ。世尊ⓓ遙見水淨梵志來,因水淨梵志故,告諸比丘:「若有二十一穢ⓔ污於心者,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云何二十一穢?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掉ⓕ悔心穢、疑惑心穢、瞋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慳心穢、嫉心穢、欺誑心穢、諛諂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憍慠心ⓖ穢、放逸心穢。若有此ⓗ二十一穢污於心者,必至惡處,生地獄中。猶垢膩衣持與染家,彼染家得,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漬極浣,令淨此垢膩衣。染家雖治,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漬極浣令淨,然此污衣故有穢色。如是,若有二十一穢污於心者,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云何二十一穢?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掉[*]悔心穢、疑惑心穢、瞋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慳心穢、嫉心穢、欺誑心穢、諛諂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②、憍傲心[*]穢、放逸心穢。若有此二十一穢污於心者,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若有二十一穢不污心者,必至善處,生於天上。云何二十一穢?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掉[*]悔心穢、疑惑心穢、瞋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慳心穢、嫉心穢、欺誑心穢、諛諂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憍傲心穢、放逸心穢。若有此二十一穢不污心者,必至善處,生於天上。猶如白淨波羅奈衣持與染家,彼染家得,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漬極浣令淨;此白淨波羅奈衣,染家雖治,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漬極浣令淨,然此白淨波羅奈衣本已淨而復淨。如是若有二十一穢不污心者,必至善處,生於天上。云何二十一穢?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掉[*]悔心穢、疑惑心穢、瞋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慳心穢、嫉心穢、欺誑心穢、諛諂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憍傲心穢、放逸心穢。若有此二十一穢不污心者,必至善處,生於天上。
「若知邪見是心穢者,知已便斷。如是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掉[*]悔心穢、疑惑心穢、瞋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慳心穢、嫉心穢、欺誑心穢、諛諂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憍傲心穢,若知放逸是心穢者,知已便斷,彼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梵志!是謂洗浴內心,非浴外身。」
爾時,梵志語世尊曰:「瞿曇!可詣多水河浴。」
世尊問曰:「梵志!若詣多水河浴者,彼得何等?」
梵志答曰:「瞿曇!彼多水河浴ⓛ者,此是世間齋潔之相ⓜ、度相[*]、福相[*]。瞿曇!若詣多水河浴者,彼則淨除於一切惡。」
爾時,世尊為彼梵志而說頌曰:
「妙好首梵志, 若入多水河,
是愚常遊戲, 不能淨黑業。
好首何往泉, 何義多水河,
人作不善業, 清水何所益?
淨者無垢穢, 淨者常說戒,
淨者清白業, 常得清淨行。
若汝不殺生, 常不不與ⓝ取,
真諦不妄言ⓞ, 常正念正知。
梵志如是學, 一切眾生安,
梵志何還家, 家泉無所淨。
梵志汝當學, 淨洗以善法,
何須弊惡水, 但去身體垢。」
梵志白佛曰: 「我亦作是念,
淨洗以善法, 何須弊惡水。」
梵志聞佛教, 心中大歡喜,
即時禮佛足, 歸依ⓟ佛法眾。
梵志白曰:「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我今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好首水淨梵志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水淨梵志經第七竟ⓠ(一千二百一十字)ⓡ
[校勘]
ⓐ 明本無「中阿含」三字。
ⓑ 明本無「第二小土城誦」六字。
ⓒ 宋、元、明三本無「所」字。
ⓓ 「世尊」,宋、元、明三本作「尊世尊」。
ⓔ 「穢」,巴利本作 Upakkilesa。
ⓕ 「掉」,大正藏原為「調」,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掉」。[*]
ⓖ 「憍傲心」,大正藏原為「慢傲心」,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憍傲心」。[*]
ⓗ 「此」,元本作「比」。
ⓘ 「結心」,大正藏原為「心心」,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結心」。
ⓙ 「一」,大正藏原為「十」,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一」。
ⓚ 「心」,大正藏原無此字,今依據高麗藏補上。
ⓛ 大正藏無「浴」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相」,宋、元、明三本作「想」。[*]
ⓝ 「不與」,大正藏原為「與不」,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不與」。
ⓞ 「言」,大正藏原為「語」,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言」。
ⓟ 「依」,大正藏原為「命」,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依」。
ⓠ 明本無「水淨梵志經第七竟」八字。
ⓡ 宋、元、明三本無「一千二百一十字」七字。
[註解]
① 仿佯:遊蕩;遨遊。
② 大慢心穢:增上慢。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參見 增壹阿含經中的二十一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