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 卷1 第4經 七法品水喻經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說七水人。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云何為七?或有一人常臥水中;或復有人出水還沒;或復有人出水而住;或復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觀;或復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或復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或復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人。如是,我當復為汝說七水喻人。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云何為七?或有一人常臥水中;或復有人出已還沒;或復有人出已而住;或復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或復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或復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或復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梵志。此七水喻人,我略說也。如上所說,如上施設。汝知何義?何所分別?有何因緣?」

時,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云何有人常臥?謂或有人為不善法之所覆蓋,染汙所染,受惡法報,造生死本,是謂有人常臥。猶人沒溺,臥于水中,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初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還沒?謂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失信不固,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而不堅固,是謂有人出已還沒。猶人溺水,既出還沒,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二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謂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堅固不失,是謂有人出已而住,猶人溺水,出已而住,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三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謂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堅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見,三結便盡,謂身見、戒取、疑,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便得苦際,是謂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猶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觀,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四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謂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堅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如是知、如是見,三結便盡,謂身見、戒取、疑,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便得苦際,是謂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猶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五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謂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堅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如是知、如是見,五下分結盡,謂貪欲、瞋恚、身見、戒取、疑,五下分結盡已,生於彼間,便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是謂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猶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六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梵志?謂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堅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如是知、如是見,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是謂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梵志。猶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人。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七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我向所言,當為汝說七水人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水喻經第四竟(千三百八十八字)

[校勘]

明本無「中阿含」三字。

明本無「初一日誦」四字。

「渡」,宋、元、明三本作「度」。

大正藏無「一」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大正藏無「水中」二字,今依據元、明二本補上。

「所」,大正藏原無此字,今依據高麗藏補上。

「主」,宋、元、明三本作「王」。

「習」,元、明二本作「集」。[*]

「七」,元本作「十」。

「固」,元本作「因」。

明本無「水喻經第四竟」六字。

宋、元、明三本無「千三百八十八字」七字。

[註解]

諦聽:仔細地聽。

出水還沒:浮出水面後又下沈。

出水而住:浮出水面後能保持住。

住已而觀:保持住後能觀察周遭。

觀已而渡:觀察周遭後能渡河。

住岸人:停駐在岸上,不會再回到水中。

身見、戒取、疑:生死流轉的三種關鍵束縛,即「身見(另譯作『薩迦耶見、有身見、身見、我見、身邪結』,執著『永恆、不變、獨存、自在、能主宰』的『真我』)、戒禁取(另譯作『戒盜結』,誓守禁戒與禁忌)、疑(疑結,對正法的疑惑)」。

一往來:即斯陀含果。斷身見、戒取、疑,貪、瞋、癡薄的聖人,最多投生至天界再投生人間,往返一次,就能涅槃。是四沙門果(解脫的四階段果位)的第二果,又稱為一來果。

五下分結:身見(執著於有恆常不變的自我)、戒取(執著於無益解脫的禁戒、禁忌)、疑(對於真理的懷疑猶豫;對佛法僧戒的疑惑)、貪欲、瞋恚。斷除五下分結,即為第三果聖者。

不退法:即阿那含果。斷五下分結(身見、戒取、疑、貪欲、瞋恚)的聖人,不再生於欲界。例如下一生生於色界或無色界的天界,並在天界證得涅槃。是四沙門果(解脫的四階段果位)的第三果,又稱為不還果。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1. 常臥水中
  2. 出水還沒
  3. 出水而住
  4. 住已而觀
  5. 觀已而渡
  6. 渡已至彼岸
  7. 住岸人

[進階辨正]

回到《中阿含經》卷1

回到《中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