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_3_-例品一切智經(第212經)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鬱頭隨若,在普棘刺林

爾時,拘薩羅波斯匿,聞沙門瞿曇遊鬱頭隨若,在普棘刺林,拘薩羅王波斯匿聞已,告一人曰:「汝往詣沙門瞿曇所,為我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作如是語:『拘薩羅王波斯匿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又復語曰:『拘薩羅王波斯匿欲來相見。』」

彼人受教,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白曰:「瞿曇!拘薩羅王波斯匿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拘薩羅王波斯匿欲來相見。」

世尊答曰:「今拘薩羅王波斯匿安隱快樂,今天及人、阿修羅、揵沓和、羅剎及餘若干身安隱快樂。拘薩羅王波斯匿若欲來者,自可隨意。」彼時,使人聞佛所說,善受持誦,即從座起,繞三匝而去。

爾時,尊者阿難住世尊後,執侍佛。使人去後,於是世尊迴顧告曰:「阿難!汝來共詣東向大屋,開窗閉戶,住彼密處。今日拘薩羅王波斯匿一心無亂,欲聽受法。」

尊者阿難白曰:「唯然。」

於是,世尊將尊者阿難至彼東向大屋,開窗閉戶,密處布座,敷尼師壇,結跏趺坐。

彼時,使人還詣拘薩羅王波斯匿所,白曰:「天王!我已通沙門瞿曇!沙門瞿曇今待天王,唯願天王自當知時。」

拘薩羅王波斯匿告御者曰:「汝可嚴駕,我今欲往見沙門瞿曇。」御者受教,即便嚴駕。

爾時,及月姊妹與拘薩羅王波斯匿共坐食時,聞今日拘薩羅王波斯匿當往見佛,白曰:「大王!若今往見世尊者,願為我等稽首世尊,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作如是語:『賢及月姊妹稽首世尊,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拘薩羅王波斯匿為賢及月姊妹默然而受。

彼時,御者嚴駕已訖,白曰:「天王!嚴駕已辦,隨天王意。」

時,王聞已,即便乘車,從鬱頭隨若出,往至普棘刺林。

爾時,普棘刺林門外眾多比丘露地經行,拘薩羅王波斯匿往詣諸比丘所,問曰:「諸賢!沙門瞿曇今在何處?我欲往見。」

諸比丘答曰:「大王!彼東向大屋開窗閉戶,世尊在中,大王欲見者,可詣彼屋,在外住已,謦欬敲戶,世尊聞者,必為開戶。」

拘薩羅王波斯匿即便下車,眷屬圍繞,步往至彼東向大屋,到已住外,謦欬敲戶,世尊聞已,即為開戶,拘薩羅王波斯匿便入彼屋,前詣佛所,白曰:「瞿曇!賢及月姊妹稽首世尊,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世尊問王:「賢及月姊妹更無人使耶?」

拘薩羅王波斯匿白曰:「瞿曇!當知今日賢及月姊妹我共坐食,聞我今當欲往見佛,便白曰:『大王!若往見佛者,當為我等稽首世尊!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故如是白世尊:『賢及月姊妹稽首世尊,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瞿曇!彼賢及月姊妹稽首世尊,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世尊答曰:「大王!今賢及月姊妹安隱快樂,今天及人、阿修羅、揵沓[*]和、羅剎及餘若干身安隱快樂。」

於是,拘薩羅王波斯匿與佛共相問訊,卻坐一面,白曰:「瞿曇!我欲有所問,乃敢陳?」

世尊告曰:「大王!欲問者,恣意所問。」

一切知、一切見的限制

拘薩羅王波斯匿便問曰:「瞿曇!我聞沙門瞿曇作如是說:『本無,當不有,今現亦無,若有餘沙門、梵志一切知、一切見者。』瞿曇!憶如是說耶?」

世尊答曰:「大王!我不憶作如是說:『本無,當不有,今現亦無,一切知、一切見若有餘沙門、梵志一切知、一切見者。』」

爾時,鞞留羅大將住在拘薩羅王波斯匿後,執拂拂王,於是拘薩羅王波斯匿迴顧告鞞留羅大將曰:「前日王共大眾坐,誰最前說沙門瞿曇作如是說:『本無,當不有,今現亦無,若有餘沙門、梵志一切知、一切見者。』」

鞞留羅大將答曰:「天王!有想年少吉祥子前作是說。」

拘薩羅王波斯匿聞已,告一人曰:「汝往至想年少吉祥子所,作如是語:『拘薩羅王波斯匿呼汝!』」

彼人受教,即往想年少吉祥子所,作如是語:「年少!拘薩羅王波斯匿呼汝。」

彼人去後。於是,拘薩羅王波斯匿白世尊曰:「沙門瞿曇!頗有異說異受?沙門瞿曇憶所說耶?」

世尊答曰:「大王!我憶曾如是說:『本無,當不有,今現亦無,若有餘沙門、梵志一時知一切,一時見一切。』大王!我憶如是說也。」

拘薩羅王波斯匿聞已,歎曰:「沙門瞿曇所說如師,沙門瞿曇所說如善師。欲更有所問,聽我問耶?」

世尊告曰:「大王!欲問,恣意所問。」

四種種姓與努力

拘薩羅王波斯匿問曰:「瞿曇!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為有勝如、有差別耶?」

世尊答曰:「四種姓今生的差別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此有勝如、有差別也。剎利、梵志種,此於人間為最上德,居士、工師種,此於人間為下德也。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是謂勝如、是謂差別。」

拘薩羅王波斯匿聞已,歎曰:「沙門瞿曇所說如師,沙門瞿曇所說如善師。」

拘薩羅王波斯匿白曰:「瞿曇!我不但問於現世義,亦復欲問於後世義,聽我問耶?」

世尊告曰:「大王!欲問,恣意所問。」

拘薩羅王波斯匿問曰:「瞿曇!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此有勝如、有差別於後世耶?」

世尊答曰:「四種姓中成就五個要素者,後世較優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此有勝如、有差別謂後世也。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若成就此五斷支必得善師如來、無所著、正盡覺,必得可意,無不可意,亦於長夜得義饒益,安隱快樂。云何為五?多聞聖弟子信著如來,根生定立,無能奪者,謂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餘世間,是謂第一斷支[*]。復次,大王!多聞聖弟子少病無病,成就等食道,不熱不冷,正樂不諍,謂食飲消、正安隱消,是謂第二斷支[*]。復次,大王!多聞聖弟子無諂無誑、質直,現如真世尊及諸梵行,是謂第三斷支[*]。復次,大王!多聞聖弟子常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捨方便,是謂第四斷支[*]。復次,大王!多聞聖弟子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是謂第五斷支[*]。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彼若成就此五斷支[*],必得善師如來、無所著、正盡覺,必得可意,無不可意,亦於長夜得義饒益,安隱快樂,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是謂勝如、是謂差別於後世也。」

拘薩羅王波斯匿聞已,歎曰:「沙門瞿曇所說如師,沙門瞿曇所說如善師。欲更有所問,聽我問耶?」

世尊告曰:「大王!欲問,恣意所問。」

拘薩羅王波斯匿問曰:「瞿曇!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此有勝如、此有差別於斷行耶?」

世尊答曰:「四種姓努力的人勝過不努力的人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此有勝如、此有差別於斷行也。大王!於意云何?若信者所斷,是不信斷者,終無是處。若少病者所斷,是多病斷者,終無是處。若不諂不誑者所斷,是諂誑斷者,終無是處。若精勤者所斷,是懈怠斷者,終無是處。若智慧者所斷,是惡慧斷者,終無是處。

「猶如四御,象御、馬御、牛御、人御,彼中二御不可調、不可御,二御可調、可御。大王!於意云何?若此二御不可調、不可御,若彼來調地、御地,受御事者,終無是處。若彼二御可調、可御,來至調地、御地,受御事者,必有是處。如是,大王!於意云何?若信者所斷,是不信斷耶?終無是處。若少病者所斷,是多病斷耶?終無是處。若不諂不誑者所斷,是諂誑斷耶?終無是處。若精勤者所斷,是懈怠斷耶?終無是處。若智慧者所斷,是惡慧斷耶?終無是處。如是此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是謂勝如、是謂差別於斷行也。」

拘薩羅王波斯匿聞已,歎曰:「沙門瞿曇所說如師,沙門瞿曇所說如善師。欲更有所問,聽我問耶?」

世尊答曰:「大王!欲問,恣意所問。」

拘薩羅王波斯匿問曰:「瞿曇!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此有勝如、此有差別,謂斷耶?」

世尊答曰:「四種姓的勤沒有差別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彼等等斷,無有勝如、無有差別於斷也。大王!猶如東方剎利童子來,彼取乾娑羅木作火母,攢攢生火;南方梵志童子來,彼取乾[*]娑羅木作火母,攢[*]攢生火;西方居士童子來,彼取乾[*]栴檀木作火母,攢[*]攢生火;北方工師童子來,彼取乾[*]鉢投摩木作火母,攢[*]攢生火。大王!於意云何?謂彼若干種人持若干種木作火母,攢[*]攢生火,彼中或有人著燥草木,生煙、生焰、生色。大王!於煙煙、焰[*]焰[*]、色色,說何等差別耶?」

拘薩羅王波斯匿答曰:「瞿曇!謂彼若干種人取若干種木作火母,攢[*]攢生火,彼中或有人著燥草木,生煙、生焰[*]、生色。瞿曇!我不說煙煙、焰[*]焰[*]、色色有差別也。」

「如是。大王!此有四種,剎利、梵志、居士、工師,彼一切等等斷,無有勝如、無有差別於斷也。」

各種天的有無

拘薩羅王波斯匿聞已,歎曰:「沙門瞿曇所說如師,沙門瞿曇所說如善師。欲更有所問,聽我問耶?」

世尊告曰:「大王!欲問,恣意所問。」

拘薩羅王波斯匿問曰:「瞿曇!有天耶?」

世尊問曰:「大王!何意問有天耶?」

拘薩羅王波斯匿答曰:「瞿曇!若有天有諍、樂諍者,彼應來此間。若有天無諍、不樂諍者,不應來此間。」

爾時,鞞留羅大將住在拘薩羅王波斯匿後,執拂拂王,鞞留羅大將白曰:「瞿曇!若有天無諍、不樂諍者不來此間,且置彼天。若有天有諍、樂諍來此間者,沙門瞿曇必說彼天福勝、梵行勝,此天得自在退彼天、遣彼天也。」

是時,尊者阿難在世尊後,執拂侍佛。於是,尊者阿難作是念:「此鞞留羅大將是拘薩羅王波斯匿子,我是世尊子,今正是時,子子共論。」

於是,尊者阿難語鞞留羅大將曰:「我欲問汝,隨所解答。大將!於意云何?拘薩羅王波斯匿所有境界,教令所及,拘薩羅王波斯匿福勝、梵行勝故,寧得自在退去、遣去耶?」

鞞留羅大將答曰:「沙門!若拘薩羅王波斯匿所有境界,教令所及,拘薩羅王波斯匿福勝、梵行勝故,得自在退去、遣去也。」

「大將!於意云何?若非拘薩羅王波斯匿境界,教令所不及。拘薩羅王波斯匿福勝、梵行勝故,意得自在退彼、遣彼耶?」

鞞留羅大將答曰:「沙門!若非拘薩羅王波斯匿境界,教令所不及,拘薩羅王波斯匿福勝、梵行勝故,不得自在退彼、遣彼也。」

尊者阿難復問曰:「大將!頗聞有三十三天耶?」

鞞留羅大將答曰:「我拘薩羅王波斯匿遊戲時,聞有三十三天。」

「大將!於意云何?拘薩羅王波斯匿福勝、梵行勝故,寧得自在退彼三十三天,遣彼三十三天耶?」

鞞留羅大將答曰:「沙門!拘薩羅王波斯匿尚不能得見三十三天,況復退遣耶?退遣彼三十三天者,終無是處。」

「如是,大將!不樂諍的天勝於樂諍的天若有天無諍、不樂諍不來此間者,此天福勝、梵行勝。若有此天諍、樂諍來此間者,此天於彼天尚不能得見,況復天天退遣耶?若退遣彼者,終無是處。」

於是,拘薩羅王波斯匿問曰:「瞿曇!此沙門名何等耶?」

世尊答曰:「大王!此比丘名阿難,是我侍者。」

拘薩羅王波斯匿聞已,歎曰:「阿難所說如師,阿難所說如善師。欲更有所問,聽我問耶?」

世尊告曰:「大王!欲問,恣意所問。」

拘薩羅王波斯匿問曰:「瞿曇!頗有梵耶?」

世尊問曰:「大王!何意問有梵耶?大王!佛教中的梵是指清淨若我施設有梵,彼梵清淨。」

世尊與拘薩羅王波斯匿於其中間論此事時,彼使人將想年少吉祥子來還,詣拘薩羅王波斯匿所,白曰:「天王!想年少吉祥子已來在此。」

拘薩羅王波斯匿聞已,問想年少吉祥子曰:「前日王共大眾會坐,誰最前說沙門瞿曇如是說:『本無,當不有,今現亦無,若有餘沙門、梵志一切知、一切見。』耶?」

想年少吉祥子答曰:「天王!鞞留羅大將前說也。」

鞞留羅大將聞已,白曰:「天王!此想年少吉祥子前說也。」

如是彼二人更互共諍此論,於其中間彼御者即便嚴駕,至拘薩羅王波斯匿所,白曰:「天王!嚴駕已至,天王當知時。」

拘薩羅王波斯匿聞已,白世尊曰:「我問瞿曇一切智事,沙門瞿曇答我一切智[*]事。我問沙門瞿曇四種清淨,沙門瞿曇答我四種清淨。我問沙門瞿曇所得,沙門瞿曇答我所得。我問沙門瞿曇有梵,沙門瞿曇答我有梵。若我更問餘事者,沙門瞿曇必答我餘事。瞿曇!我今多事,欲還請辭。」

世尊答曰:「大王!自當知時。」

拘薩羅王波斯匿聞世尊所說,善受持誦,即從座起,繞世尊三匝而去。

佛說如是。拘薩羅王波斯匿、尊者阿難及一切大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切智經第一竟(三千七百七十三字)

[校勘]

「四」,明本作「十八」。

「與」,宋、元、明三本作「興」。

明本無「中阿含」三字。

「鬱頭隨若」,巴利本作 Ujuññā。

「普棘刺林」,巴利本作 Kaṇṇakatthala。

「拘薩羅」,巴利本作 Kosala。

「波斯匿」,巴利本作 Pasenadi。

「沓」,大正藏原為「塔」,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沓」。[*]

宋、元、明三本無「若」字。

「座」,大正藏原為「坐」,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壇」,大正藏原為「檀」,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壇」。

「賢」,巴利本作 Sakulā。

「月」,巴利本作 Somā。

「在中」,聖本作「中在」。

大正藏無「姊妹」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聖本無「一切知」三字。

「拂王」,聖本作「侍王」。

「迴」,宋、元、聖三本作「佪」。

「鞞留羅」,巴利本作 Viḍūḍabha。

「前」,聖本作「先」。

「想年少吉祥子」,巴利本作 Sañjaya brahmaṇa ākāsagotta。

「支」,宋、聖二本作「枝」。[*]

「興」,聖本作「與」。

「此」,聖本作「自」。

「諂誑」,宋、元、明、聖四本作「誑諂」。

大正藏無「若」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匿」,聖本作「匿王」。

「乾」,聖本作「千」。[*]

「攢」,元、明二本作「鑽」。[*]

「娑羅」,巴利本作 Sāla。

「人」,宋、元、明三本作「人人」。

「焰」,聖本作「㷿」。[*]

宋、元、明三本無「種」字。

「攢攢」,大正藏原為「擯擯」,今依據高麗藏改作「攢攢」。

大正藏無「有」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薩」,大正藏原為「波」,今依據前後文改作「薩」。

「波」,大正藏原為「欬」,今依據前後文改作「波」。

「大」,明本作「復問大」。

「三十三天」,巴利本作 Tāvatiṁsā devā。

「天天退遣」,大正藏原為「天天遣退」,宋、聖二本作「天天退遣」,元、明二本作「退遣」,今依據宋、聖二本改作「天天退遣」。

「智」,大正藏原為「知」,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智」。[*]

明本無「一切智經第一竟」七字。

宋、元、明、聖四本無「三千七百七十三字」八字。

[註解]

十一經:指卷第五十九第二一二經至卷第六十第二二二經兩卷之經文,計有:一切智經、法莊嚴經、鞞訶提經、第一得經、愛生經、八城經、阿那律陀經、阿那律陀經、見經、箭喻經、例經,共十一經。

問訊:問候請安。

今拘薩羅王波斯匿安隱快樂,今天及人、阿修羅、揵沓和、羅剎及餘若干身安隱快樂:問候語,相當於「波斯匿王好!大家都好!」。「揵沓和」義譯為香神,很會彈琴,是音樂神。不食酒肉,以香氣為食,其身也有香氣。又譯為「乾沓和」、「揵沓和」。

開窗閉戶,住彼密處:打開窗戶、關上大門,停留在室內隱密有保護的地方。

拂:拂塵,是拂拭塵埃、蚊蟲的用具。

尼師壇:坐時或臥時墊在身下,以保持衣服乾淨的長方形布。又譯為坐具、敷具。

賢及月姊妹:波斯匿王的王妃賢、月二位姊妹,後來皈依佛成為優婆夷。

謦欬:咳嗽。「謦」讀音同「慶」。「欬」讀音同「愾」。

更無人使耶:沒有別的使者了嗎?

聽:任由,讀音為四聲。這裡有準許的意思。

本無,當不有,今現亦無,若有餘沙門、梵志一切知、一切見者:本來就沒這回事,未來也不會有這回事,現在也沒這回事:「有任何一位修行人,知道一切、看見一切」。也就是說沒有人知道一切、看見一切。其中「任何一位修行人」中文字面也可解為「除了佛陀外任何一位修行人」,但這樣解讀則意義不同於南傳對應經文。對應的南傳經文作「沒有一切知、一切見、能自稱無殘留智見的沙門、婆羅門;這是不可能的。」

鞞留羅:波斯匿王與摩利夫人的兒子,後篡位、弒兄,並殲滅迦毗羅衛國釋迦族。參閱增一阿含等見品第二九九經(佛光三‧九八三)。又譯為「琉璃」、「惡生王」。

頗有異說異受?沙門瞿曇憶所說耶:有沒有您所曾說給別人聽的話,和此不同,但有人可能會如此誤解的呢?姓瞿曇的出家人(即佛陀)記得當時所說的是什麼嗎?

一時知一切,一時見一切:同一時間知道一切、同一時間看見一切。

剎利、梵志、居士、工師:印度古代傳統婆羅門教,將人民分為的四個階級,即四種姓。其中「梵志」是貴族階級,又譯為婆羅門,「居士」為中產階級,又譯為毘舍,「工師」為工人、農奴,是奴隸階級,又譯為首陀羅。

勝如:優劣。

五斷支:五個勤奮的構成要素。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五勤奮支」(按:四正「勤」又譯為四正「斷」,巴利文讀音極為相似,可能為雙關語。)此經中「五斷支」可能是「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的通俗化變形。

必得善師如來、無所著、正盡覺:一定能好好地向佛陀學習。其中「如來、無所著、正盡覺」是如來十號的其中三個,指佛陀。

等食道:消化順暢。

食飲消、正安隱消:飲食都能消化,正確安穩的消化。相當的南傳經文則多一句「中間而能夠勤奮」。

現如真世尊及諸梵行:對佛陀及各修行人如實、不自誇。

觀興衰法:又譯為「觀察生滅」、「觀法生滅」。

斷行:指上一段「五斷支」的實踐行為。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勤奮」。

應來此間:「此間」指輪回的狀態,「應來此間」意指天人福報享盡,墮入輪回。

我是世尊子:我是佛弟子。阿難是佛陀的俗家堂弟,而不是佛陀的俗家兒子,因此這點是指阿難身為佛弟子而言。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波斯匿王早年暴惡無信,後來因末利夫人的引導而篤信佛法。此經中他稱呼佛陀為「沙門瞿曇」而非「世尊」,而且不認識阿難,可見此經應該是波斯匿王尚未皈依佛陀前的問答記錄。

由本經中的問答,可知佛陀能知一切、見一切。現今偶爾會見到有人為了表示佛陀平易近人而不是神祇,將南傳所說佛陀「只教導苦和苦的止息」過度縮小解釋,誤以為「佛陀只知道苦和苦的止息」,這種解釋恐怕有違於經中所說。

不過,根據南傳經文的解釋,佛陀不能同一時間知見一切,南傳《中部尼柯耶》第71經則表示佛陀不能行住坐臥持續地知見一切。這些經文的不同解讀,可能也造成部派佛教在此議題觀點上的分歧,詳見本經「進階辨正」所述。

由於波斯匿王此時尚未皈依佛,如「天」、「梵天」等用詞的定義,可能和佛教的定義不同,因此當波斯匿王問及「天」、「梵天」時,佛陀要先反問他要問什麼。

波斯匿王認為「有諍的天」生於人間(可能隱喻國王,也就是天王、天子),而「無諍的天」不在人間。他的兒子鞞留羅大將認為「有諍的天」比「無諍的天」厲害,阿難則引喻表示「無諍的天」比「有諍的天」好。

波斯匿王問是否有「梵」,這是婆羅門教認為的造物主;而佛教並不認為梵天造物,因此佛陀回答說佛教中的梵是清淨的。

[進階辨正]

回到《中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