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摩竭國ⓑ憂迦支江水側。
爾時,世尊詣一樹下,躬自敷座而坐,正身正意,繫念在前。
爾時,有一梵志往至彼處。是時,梵志見世尊腳跡極為殊妙ⓒ,見已,便生此念:「ⓓ是何人之跡?為是天、龍、鬼神、ⓔ乾沓和①、阿須倫、人、若非人?為是ⓕ我先祖梵天②耶?」是時,梵志即逐跡前進,遙見世尊在ⓖ一樹下坐,正身正意,繫念在前,見已,ⓗ作是語:「為是天耶?」
世尊告曰:「我非是天。」
「為乾沓和耶?」
世尊告曰:「我非乾沓和也。」
「為是龍ⓘ子乎?」
對曰:「我非是龍ⓙ也。」
「為ⓚ閱叉③ⓛ也?」
佛報梵志:「我非閱叉。」
「為是祖父[*]也。」
佛報曰:「我非祖父。」
是時,婆羅門問世尊曰:「汝今是誰?」
世尊告曰:「有愛者則有愛ⓜ,有受④則有受ⓝ,因緣合會,然後各各相生如此,ⓞ如此五苦盛陰無有斷絕時。以知愛已,則知五欲,亦知外六塵、內六入,即知此盛陰之本末。」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世間有五欲, 意為第六ⓟ生,
以知內外六, 當念盡苦際。
「是故,當求方便,滅內外六事。如是,梵志!當作是學。」
爾時,彼梵志聞佛如是教,思惟翫習⑤不去心懷,即於ⓠ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爾時,彼梵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A. IV. 36. (1-2),[Nos. 99(101), 100(267.)]
????
ⓑ 憂迦支~Ukkaṭṭha.,憂=優【宋】【元】【明】【聖】
????
ⓒ 「極為殊妙」,大正藏原為「為妙」,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極為殊妙」。
ⓓ (此)+是【宋】【元】【明】
「是」,宋、元、明三本作「此是」。 大正藏無「此」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乾沓和~Gandhabba.
???
ⓕ 大正藏無「是」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一=上【宋】【元】【明】
「一」,宋、元、明三本作「上」。 「上」,大正藏原為「一」,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上」。
ⓗ (便)+作【宋】【元】【明】【聖】
「作」,宋、元、明、聖四本作「便作」。 大正藏無「便」字,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補上。
ⓘ 〔子〕-【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子」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子」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也為=為是【宋】【元】【明】
「也為」,宋、元、明三本作「為是」。 「為是」,大正藏原為「也為」,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為是」。
ⓚ 閱叉~Yakkha.
???
ⓛ 也=耶【宋】*【元】*【明】*
「也」,宋、元、明三本作「耶」。 「耶」,大正藏原為「也」,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耶」。
ⓜ 「愛」,大正藏原為「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愛」。
ⓝ 「受」,大正藏原為「愛」,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受」。
ⓞ 〔如此〕-【宋】【元】【明】【聖】
宋、元、明、聖四本無「如此」二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如此」二字,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刪去。
ⓟ 生=王【宋】【元】【明】
「生」,宋、元、明三本作「王」。 「王」,大正藏原為「生」,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王」。
ⓠ 坐=座【宋】【元】【明】
「坐」,宋、元、明三本作「座」。 「座」,大正藏原為「坐」,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註解]
① 乾沓和:義譯香神,很會彈琴,是音樂神。不食酒肉,以香氣為食,其身也有香氣。又譯為「乾闥婆」。
② 先祖梵天: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認為梵天造物,因此稱梵天為先祖。
③ 閱叉:即「夜叉」,義譯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類或守護正法的鬼類,行動極為迅速。
④ 受:在這裡指執取。又譯為「取」。
⑤ 翫習:反覆研習。「翫」讀音同「萬」,研習。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