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王波斯匿即勅臣佐,嚴[*]寶羽之車,欲出舍衛城觀地講堂。當於爾時,波斯匿王母命過,年極衰老,垂向百歲,王甚尊敬,念未曾離目。是時,波斯匿王邊有大臣,名不奢蜜,高才蓋世,世人尊重。時,大臣便作是念:「此波斯匿王母年向百歲,今日命終;設當聞者,王甚愁憂,不能飲食而得重病。我今當設方便,使王不愁憂,亦使不病。」

是時,大臣即嚴駕五百白象,亦嚴駕五百馬,復嚴五百步兵,復嚴駕五百妓女,復嚴駕五百老母,復嚴駕五百婆羅門,復有五百沙門,復嚴駕五百衣裳,復嚴駕五百珍寶,與亡者作好大棺,彩畫極令使妙,懸繒幡蓋,作倡妓樂,不可稱計,出舍衛城。

是時,波斯匿王還來入城。是時,王波斯匿有少事,是時王遙見亡者,問左右曰:「此是何人,供養乃至於斯?」

時不奢蜜曰:「此舍衛城中有長者母無常,是彼之具。」

時王復告曰:「此諸象馬車乘復用為?」

大臣報曰:「此五百老母者,用奉上閻羅王,持用贖命。」

時,王便笑而作是說:「此是愚人之法,命也難保,有何可剋?如有人墮摩竭魚口,欲求出者,實復難得。此亦如是,墮閻羅王邊,欲求出,實難可得。」

「此五百妓女亦用贖命。」

王報曰:「此亦難得。」

時大臣曰:「若此妓女不可得者,當用餘者贖之。」

王曰:「此亦難得。」

大臣曰:「若此不可得者,當用五百珍寶贖之。」

王報曰:「此亦難得。」

大臣曰:「此不可得者,用五百衣裳贖之。」

王曰:「此亦難得。」

臣曰:「若此衣裳不可得者,當用此五百梵志呪術,呪術取之。」

王曰:「此亦難得。」

大臣曰:「若此五百梵志不可得者,復當持此沙門高才說法,持用贖之。」

王曰:「此不可得。」

大臣曰:「若說法不可得者,當集兵眾,共大戰鬪而取之。」

時,波斯匿王大笑而曰:「此是愚人之法,以墮摩竭魚口,終不得出。」

時王曰:「汝當知之,頗有生而不死乎?」

時大臣曰:「此實不可得也。」

大王報曰:「實不可得,諸佛亦作是說,夫生有死,命亦難得。」

是時,不奢蜜跪白王曰:「是故,大王!甚莫愁憂,一切眾生皆歸於死。」

時王問曰:「我何故愁憂?」

時臣白王:「王當知之,大王母者,今日已死。」

是時,波斯匿王聞此語已,八九歎息而語大臣曰:「善哉!如汝所言,乃能知善權方便。」

是時,王波斯匿還入城,辦種種香華,供養亡母。供養亡母已,便還駕乘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是時,世尊問曰:「大王!何故塵土坌身?」

王白世尊:「天母命終,向送至城外。今來詣世尊所,問其所由。然天母在時,持戒精進,恒修善法,年向百歲,今日已命終,故來至世尊所耳。若當我持象贖命可得者,亦當用象贖之;若當馬贖命可得者,當用馬贖之;若當車乘贖命可得者,便當用車乘贖之;若當金銀珍寶贖命可得者,當用金銀珍寶贖之;若當以奴婢、僕從、城廓、國界,贖命可得者,當以城廓、國界贖命;若以加尸國界人民贖命可得者,當以[*]加尸人民贖之,莫令我天母命終。」

世尊告曰:「是故,大王!甚莫愁憂,一切眾生皆歸於死。一切變易之法,欲令不變易者,終不有此事。大王當知,人身之法猶如雪揣,要當歸壞;亦如土坏,同亦歸壞不可久保;亦如野馬幻化,虛偽不真;亦如空拳,以誑小兒。是故,大王!莫懷愁憂,恃怙此身。大王當知,有此四大恐怖,來至此身,不可障護,亦不可以言語、呪術、藥草、符書,所可除去。云何為四?一者名為老,壞敗少壯,使無顏色;二者名病盡,壞敗無病;三者名為死盡,壞敗命根;四者有常之物歸於無常。是謂,大王!有此四法不可障護,非力所能伏也。

「大王當知,猶如四方有四大山,從四方來,便壓眾生,非力所却。是故,大王!非牢固物,不可恃怙。是故,大王!當以法治化,莫以非法。王亦不久,當至生死之海。王亦當知,諸以法治化者,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若復以非法治化者,身壞命終,生地獄中。是故,大王!當以法治化,莫以非法。如是,大王!當作是學。」

爾時,波斯匿王白世尊曰:「此法名何等?當云何奉行?」

世尊告曰:「此法[*]名除愁憂之刺。」

王白佛言:「實爾,世尊!所以然者,我聞此法已,所有愁憂之刺,今日[*]已除。然,世尊!國界事猥,欲還所在。」

世尊告曰:「宜知是時。」波斯匿王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爾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cf. S. 3. 3. 2. Ayyakā.,[Nos. 99(1227), 100(54), 122.]

  ????

〔王〕-【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王」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世人=人所【宋】【元】【明】

  「世人」,宋、元、明三本作「人所」。
  「人所」,大正藏原為「世人」,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人所」。

疋=正【聖】

  「疋」,聖本作「正」。
  「正」,大正藏原為「疋」,今依據聖本改作「正」。

嚴+(駕)【宋】【元】【明】

  「嚴」,宋、元、明三本作「嚴駕」。
  大正藏無「駕」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彩=綵【聖】

  「彩」,聖本作「綵」。
  「綵」,大正藏原為「彩」,今依據聖本改作「綵」。

遙見=逢見【宋】【元】【明】

  「遙見」,宋、元、明三本作「逢見」。
  「逢見」,大正藏原為「遙見」,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逢見」。

〔便〕-【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便」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便」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猶)+如【宋】【元】【明】

  「如」,宋、元、明三本作「猶如」。
  大正藏無「猶」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出+(者)【聖】

  「出」,聖本作「出者」。
  大正藏無「者」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可〕-【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可」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可」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若)+此【宋】【元】【明】

  「此」,宋、元、明三本作「若此」。
  大正藏無「若」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呪術=行况而【宋】【元】【明】,=行况【聖】

  ????

(強)+取【聖】

  「取」,聖本作「強取」。
  大正藏無「強」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大〕-【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大」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大」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奢=捨【聖】

  「奢」,聖本作「捨」。
  「捨」,大正藏原為「奢」,今依據聖本改作「捨」。

甚莫=莫甚【聖】,甚=慎【宋】【元】【明】

  ????

〔便〕-【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便」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便」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命=之【宋】【元】【明】【聖】

  「命」,宋、元、明、聖四本作「之」。
  「之」,大正藏原為「命」,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之」。

加尸=迦尸【明】*

  「加尸」,明本作「迦尸」。
  「迦尸」,大正藏原為「加尸」,今依據明本改作「迦尸」。

〔天〕-【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天」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天」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甚莫=慎勿【宋】【元】【明】

  「甚莫」,宋、元、明三本作「慎勿」。
  「慎勿」,大正藏原為「甚莫」,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慎勿」。

揣=摶【宋】【元】【明】

  「揣」,宋、元、明三本作「摶」。
  「摶」,大正藏原為「揣」,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摶」。

拳=捲【聖】

  「拳」,聖本作「捲」。
  「捲」,大正藏原為「拳」,今依據聖本改作「捲」。

名+(為)【宋】*【元】*【明】*

  「名」,宋、元、明三本作「名為」。
  大正藏無「為」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無病=無為【宋】

  「無病」,宋本作「無為」。
  「無為」,大正藏原為「無病」,今依據宋本改作「無為」。

「便」,大正藏原為「使」,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便」。

壓=押【聖】

  「壓」,聖本作「押」。
  「押」,大正藏原為「壓」,今依據聖本改作「押」。

刺=利【元】

  「刺」,元本作「利」。
  「利」,大正藏原為「刺」,今依據元本改作「利」。

[註解]

疋:數量的單位,同「匹」。讀音同「痞」。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本經的「當以法治化,莫以非法。王亦不久,當至生死之海。王亦當知,諸以法治化者,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若復以非法治化者,身壞命終,生地獄中。」也可對照《增壹阿含經》卷十六〈24 高幢品〉第8經
《增壹阿含經》卷16〈24 高幢品〉第8經:
「爾時,長壽王聞興兵攻*罰其國,即設方計:『我今雖無七寶之財,臣佐之屬,四部
之兵,彼王雖復多諸兵眾,如我今日一夫之力,足能壞彼百千之眾,殺害眾生,不可稱
計,不可以一世之榮,作永世之罪。我今可出此城,更在他國,使無鬪諍。』
(CBETA, T02, no. 125, p. 626, c14-19)

回到《增壹阿含經》第26品

回到《增壹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