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高幢品第二十四第6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十五日中有三齋法。云何為三?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比丘當知,或有是時,八日齋日,四天王遣諸輔臣,觀察世間,誰有作善惡者?何等眾生有慈孝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頗有眾生好喜布施、修戒、忍辱、精進、三昧、演散經義、持八關齋者?具分別之。設無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是時輔臣白四天王:『今此世間無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道士,行四等心,慈愍眾生。』時,四天王聞已,便懷愁憂,慘然不悅。是時四天王即往忉利天上,集善法講堂,以此因緣具白帝釋:『天帝當知,今此世間無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是時,帝釋、三十三天聞斯語已,皆懷愁憂,慘然不悅,減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設復有時,若世間眾生之類有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持八關齋,修德清淨,不犯禁戒大如毛髮。爾時,使者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白四王:『今此世間多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天王聞已,甚懷喜悅,即往釋提桓因所,以此因緣具白帝釋:『天帝當知,今此世間多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時,帝釋、三十三天皆懷歡喜,不能自勝,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地獄拷掠自然休息,毒痛不行。

「若十四日齋日之時,遣太子下,察行天下,伺察人民,施行善惡,頗有眾生信佛、信法、信比丘僧,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好喜布施,持八關齋,閉塞六情,防制五欲。設無眾生修五法者,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爾時,太子白四天王。四天王聞已,便懷愁憂,慘然不悅,往至釋提桓因所,以此因緣具白天帝:『大王當知,今此世間無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是時,天帝、三十三天皆懷愁憂,慘然不悅,減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設復眾生有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持八關齋。爾時,太子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往白四天王:『大王當知,今此世間多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是時,四天王聞此語已,甚懷喜悅,即往詣釋提桓因所,以此因緣具白天帝:『聖王當知,今此世間多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受三自歸,慈心諫諍,誠信不欺。』時,天帝、四王及三十三天皆懷歡喜,不能自勝,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比丘當知,十五日說戒之時,四天王躬自來下,案行天下,伺察人民。何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好喜布施,持八關齋如來齋法。設無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時四天王便懷愁悒,慘然不悅,往至帝釋所,以此因緣具白天帝:『大王當知,今此世間無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者。』是時,釋提桓因、三十三天皆懷愁憂,慘然不悅,減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設復是時,眾生之類有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持八關齋。爾時,四天王便懷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往帝釋所,以此因緣具白天帝:『[*]大王當知,今此世間多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是時,釋提桓因、三十三天及四天王皆懷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云何十五日持八關齋法?」

是時,諸比丘白世尊曰:「如來是諸法之王,諸法之印。唯願世尊當為諸比丘布演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奉行之。」

世尊告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具分別說。於是,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月十四、十五日說戒、持齋時,到四部眾中,當作是語:『我今齋日,欲持八關齋法。唯願尊者,當與我說之!』是時,四部之眾,當教與說八關齋法。先教作是語:『善男子,當自稱名字。』彼已稱名字,便當與說八關齋法。是時,教授者當教前人作是語:『我今奉持如來齋法,至明日清旦,修清淨戒,除去惡法。身惡行,口吐惡語,意生惡念,身三、口四、意三諸有惡行,已作、當作,或能以貪欲故所造,或能以瞋恚所造,或能以愚癡所造,或能以豪族故造,或能因惡知識所造,或能今身、後身、無數身,或能不識佛、不識法,或能鬪比丘僧,或能殺害父母諸尊師長,我今自懺悔,不自覆藏,依戒、依法成其戒行,受八關如來齋法。』

「云何為八關齋法?持心如真人盡形壽不殺,無有害心,於眾生有慈心之念。『我今字某,持齋至明日清旦,不殺、無有害心,有慈心於一切眾生。

「『如阿羅漢,無有邪念,盡形壽不盜,好喜布施。我今字某,盡形壽不盜,自今至明日持心。

「『如是真人,我今盡形壽,不淫泆,無有邪念,恒修梵行,身體香潔,今日持不[*]淫之戒,亦不念己妻,復不念他女人想,至明日清旦,無所觸犯。

「『如阿羅漢,盡形壽不妄語,恒知至誠,不欺他人,自今至明日不妄語,我自今以後不復妄語。

「『如阿羅漢,不飲酒,心意不亂,持佛禁戒,無所觸犯,我今亦當如是,自今日至明旦,不復飲酒,持佛禁戒,無所觸犯。

「『如阿羅漢,盡形壽不壞齋法,恒以時食,少食知足,不著於味。我今亦如是,盡形壽不壞齋法,恒以時食,少食知足,不著於味,從今日至明旦。

「『如阿羅漢,恒不在高廣之床上坐。所謂高廣之床,金、銀、象牙之床,或角床、佛座、辟支佛座、阿羅漢座、諸尊師座。是時,阿羅漢不在此八種座,我亦上坐不犯此坐。

「『如阿羅漢,不著香華、脂粉之飾。我今亦當如是,盡形壽不著香華、脂粉之好。

「『我今字某,離此八事,奉持八關齋法,不墮三惡趣。持是功德,不入地獄、餓鬼、畜生八難中,恒得善知識,莫與惡知識從事,恒得好父母家生,莫生邊地無佛法處,莫生長壽天上,莫與人作奴婢,莫作梵天,莫作身,亦莫作轉輪聖王,恒生佛前。自見佛,自聞法,使諸根不亂。若我誓願向三乘行,速成道果。』

「比丘當知,若有優婆塞、優婆夷,持此八關齋法,彼善男子、善女人,當趣三道: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般涅槃。」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不殺亦不盜,  不[*]淫不妄語,
 避酒遠香花,  著味犯齋者。
 歌舞作倡伎,  學捨如羅漢,
 今持八關齋,  晝夜不忘失。
 不有生死苦,  無有周旋期,
 莫與恩愛集,  亦莫怨憎會。
 願滅五陰苦,  諸痛生死惱,
 涅槃無諸患,  我今自歸之。

「是故,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八關齋離諸苦者,得善處者,欲得盡諸漏入涅槃城者,當求方便,成此八關齋法。所以然者,人中榮位不足為貴,天上快樂不可稱計。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無上之福者,當求方便,成此齋法。

「我今重告勅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關齋者,欲求生四天王上,亦獲此願。持戒之人,所願者得,我以是故,而說此義耳。人中榮位不足為貴。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關齋者,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亦生艶天、兜術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終不有虛。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願者得。

「諸比丘!我今重告汝,若有男子、女人持八關齋者,生欲天者,生色天者,亦成其願。何以故爾?以其持戒之人所願者得。若復善男子、善女人,持八關齋,欲得生無色天者,亦果其願。

「比丘當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關齋者,欲生四姓家者,亦復得生。又善男子、善女人,持八關齋人,欲求作一方天子,二方、三方、四方天子,亦獲其願。欲求作轉輪聖王者,亦獲其願。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願者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聲聞、緣覺、佛乘者,悉成其願。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十善,無願不獲,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不分卷及品〔增一…譯〕-【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增一…譯」四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增一…譯」四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含=鋡【聖】

  「含」,聖本作「鋡」。
  「鋡」,大正藏原為「含」,今依據聖本改作「鋡」。

六=五【聖】*

  「六」,聖本作「五」。
  「五」,大正藏原為「六」,今依據聖本改作「五」。

(入)+高【聖】

  「高」,聖本作「入高」。
  大正藏無「入」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第二十四=分【聖】

  「第二十四」,聖本作「分」。
  「分」,大正藏原為「第二十四」,今依據聖本改作「分」。

~A. III. 36 & 70

  ???

散=布【聖】

  「散」,聖本作「布」。
  「布」,大正藏原為「散」,今依據聖本改作「布」。

尊長者=諸尊長【宋】【元】【明】

  「尊長者」,宋、元、明三本作「諸尊長」。
  「諸尊長」,大正藏原為「尊長者」,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諸尊長」。

察=案【宋】【元】【明】【聖】

  「察」,宋、元、明、聖四本作「案」。
  「案」,大正藏原為「察」,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案」。

伺=司【聖】

  「伺」,聖本作「司」。
  「司」,大正藏原為「伺」,今依據聖本改作「司」。

五=正【宋】【元】【明】

  「五」,宋、元、明三本作「正」。
  「正」,大正藏原為「五」,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正」。

(有)+孝順【宋】【元】【明】

  「孝順」,宋、元、明三本作「有孝順」。
  大正藏無「有」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是)+時【聖】

  「時」,聖本作「是時」。
  大正藏無「是」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大王=天王【宋】*【元】*【明】*

  「大王」,宋、元、明三本作「天王」。
  「天王」,大正藏原為「大王」,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天王」。

〔日〕-【宋】【元】

  宋、元二本無「日」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日」字,今依據宋、元二本刪去。

關+(日)【宋】【元】

  「關」,宋、元二本作「關日」。
  大正藏無「日」字,今依據宋、元二本補上。

十四=八日十四日【宋】【元】【明】

  「十四」,宋、元、明三本作「八日十四日」。
  「八日十四日」,大正藏原為「十四」,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八日十四日」。

語=說【宋】【元】【明】

  「語」,宋、元、明三本作「說」。
  「說」,大正藏原為「語」,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說」。

身+(行)【宋】【元】【明】

  「身」,宋、元、明三本作「身行」。
  大正藏無「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諸有惡=業【聖】

  「諸有惡」,聖本作「業」。
  「業」,大正藏原為「諸有惡」,今依據聖本改作「業」。

(故)+所造【宋】【元】【明】

  「所造」,宋、元、明三本作「故所造」。
  大正藏無「故」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所)+造【宋】【元】【明】

  「造」,宋、元、明三本作「所造」。
  大正藏無「所」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鬪+(亂)【宋】【元】【明】

  「鬪」,宋、元、明三本作「鬪亂」。
  大正藏無「亂」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自〕-【聖】

  聖本無「自」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自」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是〕-【聖】

  聖本無「是」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是」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形〕-【聖】

  聖本無「形」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形」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淫=婬【宋】*【元】*【明】*

  「淫」,宋、元、明三本作「婬」。
  「婬」,大正藏原為「淫」,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婬」。

以=已【宋】*【元】*【明】*

  「以」,宋、元、明三本作「已」。
  「已」,大正藏原為「以」,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已」。

我亦上坐=上坐我亦【聖】,〔我亦〕-【宋】【元】【明】

  ????

畜生+(中)【宋】【元】【明】

  「畜生」,宋、元、明三本作「畜生中」。
  大正藏無「中」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中=處【宋】【元】【明】

  「中」,宋、元、明三本作「處」。
  「處」,大正藏原為「中」,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處」。

夷=斯【聖】

  「夷」,聖本作「斯」。
  「斯」,大正藏原為「夷」,今依據聖本改作「斯」。

死苦=老死【宋】【元】【明】

  「死苦」,宋、元、明三本作「老死」。
  「老死」,大正藏原為「死苦」,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老死」。

痛=病【宋】【元】【明】

  「痛」,宋、元、明三本作「病」。
  「病」,大正藏原為「痛」,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病」。

(欲)+得【宋】【元】【明】

  「得」,宋、元、明三本作「欲得」。
  大正藏無「欲」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八關)+齋【宋】【元】【明】

  「齋」,宋、元、明三本作「八關齋」。
  大正藏無「八關」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天)+上【宋】【元】【明】

  「上」,宋、元、明三本作「天上」。
  大正藏無「天」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艶天=艷大【元】

  「艶天」,元本作「艷大」。
  「艷大」,大正藏原為「艶天」,今依據元本改作「艷大」。

人=者【宋】【元】【明】

  「人」,宋、元、明三本作「者」。
  「者」,大正藏原為「人」,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者」。

卷第十五終【宋】【元】【明】

  ???

[註解]

十五日中有三齋法:古印度將農曆一個月分為上半月及下半月,每半月的第八天、第十四天、第十五天這三天作為齋日,因此每一個月有六齋日:第八日、第十四日、第十五日、第二十三日、第二十九日、第三十日。

八關齋:效法阿羅漢無貪瞋痴,戒除「殺生、偷盜、淫欲、妄語、飲酒、塗香歌舞、坐臥高廣大床、非時食」。又譯為「八支齋」。

四等心:慈、悲、喜、護(捨)四無量心。

忉利天:欲界六天的第二天,位於須彌山頂上,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合稱三十三天。另譯為「三十三天」。

帝釋:欲界六天當中第二天(忉利天,又稱三十三天)的天主。

減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天眾的勢力減弱,阿修羅眾的勢力增加。因為行善的動機要清淨才能往生天界,動機不純正則往生為阿修羅甚至入三惡道,人心向惡則往生天界的人減少。「阿須倫」即「阿修羅」,是六道眾生之一,喜愛戰鬥,有福報但因為瞋、慢、疑而生為阿修羅。

善男子:信佛的在家男性居士。

善女人:信佛的在家女性居士。

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又稱為「四眾」、「四部弟子」。

真人:至真之人、證得真理之人,指阿羅漢或佛陀。

盡形壽:終身;一輩子。

時食:在正當時間內進食。

八難:八個難以學佛修行的地方,指地獄、畜生、餓鬼、長壽天、邊地、聾啞、邪見、如來不出世。

長壽天:壽命極長的天界,例如色界最高天「無想天」的壽命五百大劫,無色界最高天「非想非非想天」的壽命為八萬劫。這些天眾壽命極長,再輪迴為人時已錯過許多佛了,因此為八難之一。

釋:即帝釋。天界因為相當快樂,而難起修行的心,參見《雜阿含經》卷十九第505經所載大目犍連尊者拜訪天帝釋的記錄。

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了生脫死的門徑–八關齋戒

本經闡述在家人持八關齋戒的核心法要,這也是為何在家人也能證果的基礎。

佛陀指出持「八關齋戒」的核心:一日一夜效法阿羅漢,如阿羅漢的心行而持八戒:

  1. 不殺生
  2. 不偷盜
  3. 不淫欲
  4. 不妄語
  5. 不飲酒
  6. 不非時食
  7. 不塗香、不歌舞觀聽
  8. 不坐臥高廣大床

持八關齋戒的功德相當大,縱使沒有解脫也能往生殊勝的天界,或在後世得到善果。

志在解脫的同學們務必要找個齋日持八關齋戒,由持八關齋戒、善護根門的清淨,而能「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從慧得解脫」。

  • 有同學提問:「在持戒開始時的懺悔,要懺悔過去的惡業,但經中提到懺悔時也包含『或能今身、後身、無數身』,未來世的事情還沒發生,又怎麼能懺悔呢?」

八關齋戒是高標準地學習阿羅漢的心行,也就是解脫的心行。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由於此世的貪、瞋、癡,造成因緣相續,才有後世的輪迴;沒有斷貪、瞋、癡的人,未來可能因貪、瞋、癡而造作惡業,因此也一併懺悔。

實務上,還是拉回當下,在這一日一夜內學習沒有貪、瞋、癡而持戒。

  • 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要怎麼真得像是阿羅漢呢?每個人都可以在實踐中思維,在本書線上的「進階辨正」也有收錄同學們的討論。

[進階辨正]

回到《增壹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