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4 第9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

時,有尊者名曰淨天,在鞞提訶國人間遊行,至彌絺羅城菴羅園中。時,尊者淨天晨朝著衣持鉢,入彌絺羅城乞食。次第乞食到自本家。時,淨天母年老,在中堂持食祀火,求生梵天,不覺尊者淨天在門外立。

時,毘沙門天王於尊者淨天所極生敬信。時,毘沙門天王,諸夜叉導從,乘虛而行,見尊者淨天在門外立。又見其母手擎飲食,在中堂上供養祀火,不見其子在外門立。見已,從空中下,至淨天母前,而說偈言:

「此婆羅門尼,  梵天極遼遠,
 為求彼生故,  於此祠祀火。
 此非梵天道,  何為徒祀此?
 汝婆羅門尼,  淨天住門外,
 垢穢永無餘,  是則天中天
 蕭然無所有,  獨一不兼資,
 為乞食入舍,  所應供養者,
 淨天善修身,  人天良福田。
 遠離一切惡,  不為染所染,
 德同於梵天,  形在人間住,
 不著一切法,  如彼淳熟龍
 比丘正念住,  其心善解脫,
 應奉以初揣,  是則上福田。
 應以正信心,  及時速施與,
 當預建立,  令未來安樂。
 汝觀此牟尼,  已渡苦海流,
 是故當信心,  及時速施與,
 當預建立洲,  令未來安樂,
 毘沙門天王,  開發彼令捨。」

時,尊者淨天即為其母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復道而去。

[校勘]

「淨天」,巴利本作 Brahmadeva。

「揣」,大正藏原為「佛」,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揣」。

「正」,宋、元、明三本作「淨」。

「渡」,宋、元、明三本作「度」。[*]

[註解]

鞞提訶:古代印度國名,位於當時的中印度北部,當今印度北部,與北方離車族等共八個國家同盟為十六大國之一的「跋祇」共和國。另譯為「鞞陀提」。

彌絺羅城:鞞提訶國的首都。又譯為「彌梯羅城」、「彌薩羅城」。

次第乞食:依著次序一家一家地托缽乞求食物。又譯為「次第行乞」、「次行乞食」。

到自本家:到了自己出家前的俗家。

祀火:投穀物、酥油等供物入火中祭祀供養,以圖升天,是印度古代外道修法之一。

梵天:婆羅門教認為的造物主。佛教中則認為梵天為初禪天之一,此天離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

毘沙門天王:佛教的護法天神,是四天王天中,北方毘沙門天的天王。此天率領夜叉、羅剎等二神眾守護道場、聽聞佛法,因此又稱為「多聞天王」。

夜叉:義譯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類或守護正法的鬼類,行動極為迅速。

婆羅門尼:婆羅門階級的女性。此處指在家的女性修行人。

天中天:人崇敬天,而天又崇敬聖人,因此尊稱佛或聖人為天中天。

淳熟龍:指受過調教,溫馴成熟的龍。

初揣:最先享用的食物。「揣」是握、抓的意思,而古印度用手抓食物吃,因此也稱為揣。

洲:水上的陸塊,引申為「依靠」的意思。

復道:照原先來的道路回去。

[對應經典]

 

回到《雜阿含經》卷4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