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918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世間有三種良馬。何等為三?有馬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體具足。有馬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體具足,有馬捷疾具足、色具足、形體具足。於正法、律有三種善男子。何等為三?有善男子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體具足,有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體具足,有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形體具足。
「何等為善男子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體具足?謂善男子苦聖諦①如實知,苦集聖諦②如實知,苦滅聖諦③如實知,苦滅道跡聖諦④如實知。作如是知、如是見已,斷五下分結⑤,謂身見、戒取、疑、貪欲、瞋恚;斷此五下分結已,得生般涅槃⑥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云何色不具足?若問阿毘曇、律,不能解了句味,次第隨順,決定解說⑦,是名色不具足。云何形體不具足?謂非名聞大德,能感財利供養、衣被、飲食、隨病湯藥,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體具足。
「何等為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體具足?謂善男子此苦聖諦如實知,乃至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是名捷疾具足。云何色具足?若有問阿毘曇、律,能以次第句味,隨順決定,而為解說,是名色具足。云何非形體具足?謂非名聞大德,能感財利供養、衣被、飲食、隨病湯藥,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體具足。
「何等為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形體具足?謂善男子此苦聖諦如實知,乃至得阿那含生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是名捷疾具足。何等為色具足,若有問阿毘曇、毘尼⑧,乃至而為解說,是名色具足。何等為形體具足?謂名聞大德能感財利,乃至湯藥、眾具,是ⓐ名形體具足,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形體具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是」,宋、元、明、聖四本作「足」。
[註解]
① 苦聖諦:聖者所證的苦的真理;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會(遇見仇人)是苦、愛別離(和所愛的離別)是苦、所求不得是苦,簡言之五受陰是苦;無常即是苦,會受到逼迫因此是苦。
② 苦集聖諦:聖者所證的苦的起因的真理;苦是由於無明(沒有智慧)、貪愛等因緣而來。
③ 苦滅聖諦:聖者所證的苦的止息的真理,即煩惱熄滅的涅槃。
④ 苦滅道跡聖諦:聖者所證的可以滅苦的解脫之道的真理,即「八正道」。
⑤ 五下分結:身見(執著於有恆常不變的自我)、戒取(執著於無益解脫的禁戒、禁忌)、疑(對於真理的懷疑猶豫;對佛法僧戒的疑惑)、貪欲、瞋恚。斷除五下分結,即為第三果(阿那含)聖者。
⑥ 生般涅槃:「阿那含果」的聖人中,往生色界天即證得涅槃者。因為出「生」即「般涅槃」,所以名為「生般涅槃」。
⑦ 決定解說:確定、不猶豫地為人講解說明。
⑧ 毘尼:為音譯,義譯作「律藏」,是佛所說戒律的結集。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