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91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年少婆羅門名欝闍迦,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俗人①在家當行幾法,得現法②安及現法樂?」
在家四法得現法安樂佛告婆羅門:「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現法安、現法樂。何等為四?謂方便③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④具足、正命具足。
「方便具足何等為方便具足?謂善男子種種工巧業處⑤以自營生,謂種田、商賈,或以王事,或以書疏算畫⑥。於彼彼⑦工巧業處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守護具足何等為守護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穀,方便所得⑧,自手執作⑨,如法而得,能極守護,不令王、賊、水、火劫⑩奪漂沒令ⓑ失,不善守護者亡ⓒ失,不愛念者輒取⑪,及諸災患所壞,是名善男子善ⓓ守護。
「善知識具足何等為善知識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⑫、不放逸、不虛妄、不凶險⑬;如是知識能善安慰,未生憂苦能令不生,已生憂苦能令開覺,未生喜樂能令速生,已生喜樂護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識具足。
「正命具足云何為正命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財出內稱量,周圓掌護⑭,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執秤ⓔ者,少則增之,多則減之,知平而捨。如是,善男子稱量財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若善男子無有錢財而廣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為優曇鉢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不顧其後⑮。或有善男子財物豐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癡人如餓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如是,婆羅門!四法成就,現法安、現法樂。」
婆羅門白佛言:「世尊!在家之人有幾法,能令後世安、後世樂?」
在家四法得後世安樂佛告婆羅門:「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後世安、後世樂。何等為四?謂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信具足何等為信具足?謂善男子於如來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諸天、魔、梵及餘世人同法所壞,是名善男子信具足。
「戒具足何等戒具足?謂善男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⑯,是名戒具足。
「施具足云何施具足?謂善男子離慳垢ⓘ⑰心,在於居家,行解脫施⑱,常自手與⑲,樂修行捨⑳,等心行施㉑,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慧具足云何為慧具足?謂善男子苦聖諦如實知,集ⓙ、滅、道聖諦如實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後世安、後世樂。」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方便建諸業, 積集能守護,
知識善男子, 正命以自活。
淨信戒具足, 惠施離慳垢[*],
淨除於迷ⓚ道, 得後世安樂。
若處於居家, 成就於八法,
審諦尊㉒所說, 等正覺所知。
現法得安隱, 現法喜樂住,
後世喜樂住。」
佛說此經已,欝闍迦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校勘]
ⓐ 「守」,宋本作「謂守」。
ⓑ 「令」,宋、元、明三本作「不令」。
ⓒ 「亡」,明本作「忘」。
ⓓ 「善」,宋、元、明三本作「不善」。
ⓔ 「秤」,宋、元、明三本作「稱」。
ⓕ 「果」,宋、元、明三本作「華」。
ⓖ 「貪」,宋、元、明三本作「食」。
ⓗ 「能」,明本作「皆」。
ⓘ 「垢」,宋、元、明三本作「妬」。[*]
ⓙ 「集」,大正藏原為「習」,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集」。[*]
ⓚ 「迷」,大正藏原為「速」,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迷」。
[註解]
① 俗人:在家人。
② 現法:這一生。
③ 方便:努力;可達成目標的方法。
④ 善知識:字面的意思是「好的朋友」,在佛教中特指能幫助眾生捨惡修善的人。
⑤ 工巧業處:技能、行業。
⑥ 書疏算畫:書寫、注疏、算術、繪畫。
⑦ 彼彼:那些。
⑧ 方便所得:努力而得到的(錢財穀物等)。
⑨ 自手執作:親自動手執掌作事。
⑩ 劫:災難。
⑪ 不愛念者輒取:不喜歡的人總是拿走。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不生惡子」,南傳經文作「惹人厭的繼承人」。
⑫ 落度:墮落不節制;行為狂放,不受拘束。
⑬ 凶險:凶狠奸險。
⑭ 周圓掌護:掌握得很周到。
⑮ 人皆名為優曇鉢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不顧其後:人們都說這像是聚果榕的果子,種子被挖掉而無後了;(亂花錢的人)在愚痴和貪欲下,不管以後如何。「優曇鉢」即聚果榕,為桑科榕屬落葉大喬木,果實如同無花果般為隱花果,因此人們認為它不開花而結果,印度古代以優曇鉢開出花朵(基因突變)引申為極為稀有的意思。聚果榕由榕小蜂授粉,果實內常有許多榕小蜂,因此採收時通常先剖開,刮乾淨種子(以及其中的榕小蜂)後曝曬製作成乾。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則有說者言:『此善男子食財如優曇鉢果之食。』」
⑯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不殺人畜、不偷竊、沒有不正當的性關係、不說謊、不喝酒,合稱為「五戒」,是在家人修學佛法要受持的基本戒律。
⑰ 慳垢:「慳」是吝嗇,「垢」是污穢。吝嗇是一種心中的污穢,因此稱作慳垢。
⑱ 解脫施:沒有執著的施捨。
⑲ 自手與:親手施與。
⑳ 樂修行捨:樂於修行施捨;以布施鍛鍊自己能歡喜地捨離、放下。
㉑ 等心行施:以平等的心而施捨。例如不計較誰施捨較多而嫉妒、誰施捨較少而鄙視、施捨誰較有功德而大小眼。
㉒ 審諦尊:明白道理的尊者,指佛陀。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本經中佛陀教導在家眾,如何在現世、未來世,都能安樂:
- 在家四法得現法安樂:
- 方便具足:努力工作。
- 守護具足:保護財產。
- 善知識具足:親近善友。
- 正命具足:量入為出。
- 在家四法得後世安樂:
- 信具足:淨信三寶。
- 戒具足:持守五戒。
- 施具足:清淨布施。
- 慧具足:解脫智慧。
關於「正命具足」一段所說的「等入等出」,有的同學會質疑那是不是就不儲蓄了?其實不是的,這段是指量入為出、量力而為,避免花的錢比賺的多(出多入少),或是吝嗇、捨不得花錢(入多出少)。佛陀在其餘經中有更詳細的說明,例如在《雜阿含經》卷四十八第1283經、《中阿含經》〈善生經〉、《長阿含經》〈善生經〉中,都有列舉在家人可將收入做飲食維生、置產營生、投資求利、儲蓄備用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