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二百五十戒,隨次半月來說波羅提木叉修多羅,若彼善男子自隨意所欲而學①者,我為說三學。若學此三學,則攝受一切學戒。何等為三?謂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學。
「何等為增上戒學?是比丘重於戒,戒增上,不重於定,定不增上,不重於慧,慧不增上;於彼彼分細微戒……」乃至「受持學戒。如是知、如是見,斷三結,謂身見、戒取、疑,貪、恚、癡薄,成一種子道②。彼地未等覺者,名斯陀含,彼地未等覺者,名家家③,彼地未等覺者,名七有④,彼地未等覺者,名隨法行⑤,彼地未等覺者,名隨信行⑥,是名增上戒學。
「何等為增上意學?是ⓐ比丘重於戒,戒增上,重於定,定增上,不重於慧,慧不增上;於彼彼分細微戒學……」乃至「受持學戒。如是知、如是見,斷五下分結,謂身見、戒取、疑、貪欲、瞋恚。斷此五下分結ⓑ,能得中般涅槃⑦。彼地未等覺者,得生般涅槃,彼地未等覺者,得無行般涅槃⑧,彼地未等覺者,得有行般涅槃⑨,彼地未等覺者,得上流般涅槃⑩,是名增上意學。
「何等為增上慧學?是比丘重於戒,戒增上,重於定,定增上,重於慧,慧增上。如是知、如是見,欲有漏心解脫、有有漏心解脫、無明有漏心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是名增上慧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大正藏在「是」字之後有一「名」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大正藏無「結」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註解]
① 自隨意所欲而學:自己想要修學。
② 一種子道:「斯陀含果」的聖人中,只須在欲界天中受生一次就能涅槃者,只剩出生一次的種子,因此名為「一種子」。又譯為「一種」。
③ 家家:「須陀洹果」的聖人中,只須天界及人間總共不到七生(也就是須陀洹在天界與人間最多各出生七次的一半)就能涅槃者。因為從人間的「家」生於天界的「家」、又從天界的「家」生於人間的「家」沒幾次就能涅槃,所以名為「家家」。
④ 七有:即「須陀洹」,斷身見(執著於五陰有「我」的見解)、戒取(執著於無益解脫的禁戒、禁忌)、疑(對於真理的懷疑猶豫;對佛法僧戒的疑惑)的聖人,最多於天界與人間往返七次就能涅槃。
⑤ 隨法行:隨著修證佛法而生的智慧修行,是「須陀洹向」的階段。又譯為「法行」。
⑥ 隨信行:隨著對佛法的清淨信心而修行,是「須陀洹向」的階段。又譯為「信行」。
⑦ 中般涅槃:「阿那含果」的聖人中,從人間命終往生天界的中陰階段即證得涅槃者。因為在「中」陰階段「般涅槃」,所以名為「中般涅槃」。
⑧ 無行般涅槃:「阿那含果」的聖人中,往生天界後不經努力修行而證得涅槃者。因為「無」努力修「行」而「般涅槃」,所以名為「無行般涅槃」。
⑨ 有行般涅槃:「阿那含果」的聖人中,往生天界後努力修行而證得涅槃者。因為「有」努力修「行」而「般涅槃」,所以名為「有行般涅槃」。
⑩ 上流般涅槃:「阿那含果」的聖人中,先往生色界較低層次的天,命終後往生更高層次的天,甚至色界或無色界最高天而證得涅槃者。因為往更「上」層的天界「流」轉後「般涅槃」,所以名為「上流般涅槃」。又譯為「上流色究竟」。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從隨信行開始到阿羅漢,每個階段性成就都須要戒增上,因此成就隨信行以上的果位,皆不墮惡道。
本經提到的各種修行階位的意義,可參見卷二十六的導讀「四向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