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651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諸比丘!我此信根、信根、信根、信根、信根不如實知者,我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心離顛倒,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說。

「諸比丘!如實知五根及其集沒味患離我於信根、信根集、信根沒、信根味、信根患、信根離如實知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心離顛倒,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解]

集:起因。

沒:消失、終了。

味:快樂的滋味,能讓人回味、愛著。

患:禍患。

離:解脫束縛。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有同學問:「本經說佛陀如實知五根及其集、沒、味、患、離,五根也會集沒生滅嗎?也有過患及出離嗎?」

就五根的集、沒而言,五根雖然為一切善法的根本,但也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瞭解增長五根的因緣就能夠培養五根,瞭解五根消失的因緣就能夠防範五根的衰敗。另一方面,將五根培養成為能破煩惱的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才比較不會進進退退。

五根的過患及出離,舉例來說,信根的過患是盲信,信根的出離是已親自作證,就不再須要相信,而是直接見到了。例如《雜阿含經》卷二十一第574經記載:「質多羅長者語尼犍若提子:『我已求得息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三昧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我晝亦住此三昧,夜亦住此三昧,終夜常住此三昧,有如是智,何用信世尊為?』」(CBETA, T02, no. 99, p. 152, c15-19)

精進根太過則患掉亂,如《中阿含經》卷二十九〈大品1〉第123經所載佛陀對二十億耳尊者所說的彈琴喻:「極大精進,令心掉亂;不極精進,令心懈怠」(CBETA, T01, no. 26, p. 612, a28-29),精進根的出離則如二十億耳尊者取得平衡,或是究竟而言、以筏喻來看,阿羅漢不會執著精進的表相。甚至究竟而言,連慧根也有出離,如同本卷第642經所說的「無知根」。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