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22 第600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而說偈言:

「難度難可忍,  沙門無知故,
 多起諸艱難,  重鈍溺沈沒,
 心隨覺自在,  數數溺沈沒,
 沙門云何行,  善攝護其心?」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如龜善方便,  以殼自藏六
 比丘習禪思,  善攝諸覺想
 其心無所依,  他莫能恐怖,
 是則自隱密,  無能誹謗者。」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校勘]

「心隨覺自在」,巴利本作 Cittaṃ ce na nivāreyya。

「龜」, 巴利本作 Kumma。

「殼」,明本作「鷇」。

[註解]

數數:頻繁地。

以殼自藏六:烏龜以殼藏頭尾及四肢,比喻修行人要收攝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如龜藏六」的譬喻詳見卷四十三第1167經

善攝諸覺想:好好地收攝注意力。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覆惡覺」,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收妥於意之尋中」。

自隱密: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入涅槃」,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已般涅槃」。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善護六根,如龜藏六,能不沉淪。

「如龜藏六」,心要藏哪裡?有什麼實際的作法?

可參見卷二十四的導讀:「四念處與善攝根門」。

回到《雜阿含經》卷22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