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500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尊者舍利弗亦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乞食已,於一樹下食。
時,有淨口ⓐ外道出家尼①從王舍城出,少有所營②,見尊者舍利弗坐一樹下食,見已,問言:「沙門食耶?」
尊者舍利弗答言:「食。」
復問:「云何?沙門下口ⓑ食③耶?」
答言:「不也,姊妹!」
復問:「仰口ⓒ食④耶?」
答言:「不也,姊妹!」
復問:「云何?方口ⓓ食⑤耶?」
答言:「不也,姊妹!」
復問:「四維口ⓔ食⑥耶?」
答言:「不也,姊妹!」
復問:「我問沙門食耶?」答我言:「食。」我問仰口耶?答我言:「不。」「下口食耶?」答我言:「不。」「方口食耶?」答我言:「不。」四維口食耶?答我言:「不。」如此所說,有何等義?
尊者舍利弗言:「姊妹!諸所有沙門、婆羅門明於事者、明於橫法⑦、邪命求食⑧者、如是沙門、婆羅門下口食也。若諸沙門、婆羅門仰觀星曆ⓕ,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門、婆羅門則為仰口食也。若諸沙門、婆羅門為他使命⑨,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門、婆羅門則為方口食也。若有沙門、婆羅門為諸醫方種種治病,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門、婆羅門則為四維口食也。姊妹!我不墮此四種邪命而求食也。然我,姊妹!但以法求食而自活也,是故我說不為四種食也。」
時,淨口外道出家尼聞尊者舍利弗所說,歡喜隨喜而去。
時,淨口外道出家尼於王舍城里巷四衢⑩處讚歎言:「沙門釋子淨命自活,極淨命自活;諸有欲為施者,應施沙門釋種子⑪;若欲為福者,應於沙門釋子所作福。」
時,有諸ⓗ外道出家聞淨口外道出家尼讚歎沙門釋子聲,以嫉妬心,害彼淨口外道出家尼,命終之後生兜率天,以於尊者舍利弗所生信心故也。
[校勘]
ⓐ 「淨口」,巴利本作 Sucimukhī。
ⓑ 「下口」,巴利本作 Adhomukha。
ⓒ 「仰口」,巴利本作 Ubbhamukha。
ⓓ 「方口」,巴利本作 Disāmukha。
ⓔ 「四維口」,巴利本作 Vidisāmukha。
ⓕ 「曆」,明本作「象」。
ⓖ 「如」,宋、元、明三本作「則」。
ⓗ 「諸」,宋、元、明三本作「餘」。
[註解]
① 淨口外道出家尼:名為「淨口」的外道出家女性。
② 少有所營:有些事情要辦。
③ 下口食:吃東西時臉朝下。
④ 仰口食:吃東西時臉朝上。
⑤ 方口食:吃東西時臉朝東、西、南、北(四面張望)。
⑥ 四維口食:吃東西時臉朝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維張望)。
⑦ 明於事者、明於橫法:懂得事理、技術。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依事明(種植、宅地等事的瞭解)的畜生明」,相當的《大智度論》經文作「合藥、種穀、殖樹」。
⑧ 邪命求食:以不正當的方法謀生。(對出家人來說,正當的謀生方法是乞食、不貪圖利養。)
⑨ 為他使命:為他人做信差或跑腿。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從事遣使、使節」,相當的《大智度論》經文作「曲媚豪勢,通使四方,巧言多求」。
⑩ 四衢:十字路口。
⑪ 釋種子:釋迦族血統的人,這裡指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尊者)。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佛教的出家人如法乞食為生,不貪圖利養,而是清淨的修行人。因此不管是利用自己的知識或技術替人謀劃、仰觀星曆以預測未來、為人做信差或跑腿、或是幫人開藥治病等等,出家人只要以這些工作貪圖利養,就是邪命、不清淨。至於在家眾的戒並沒有禁止賺錢謀生,只要不違五戒,便可用世間的各種技術與正當方式合理求財。
- 本經中的「淨口外道出家尼」原本執著於外道的禁忌,十分講究吃東西時臉所朝的方向,像這樣執著於無益於解脫的禁戒、禁忌,即是「戒禁取見」。舍利弗尊者引導這位淨口外道出家尼,從原本執迷於表相的禁忌,轉而注重心念、動機是否清淨。這種同時著重心念與行為的修行,正是佛教持戒的殊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