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295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此身非汝所有,亦非餘人所有。謂六觸入處,本修行願,受得此身。云何為六?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彼多聞聖弟子於諸緣起善正思惟觀察:『有此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所謂此有故,有當來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是名有因有緣世間集。謂此無故,六識身無,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無,謂此無故,無有當來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若多聞聖弟子於世間集、世間滅如實正知善見、善覺、善入,是名聖弟子招此善法、得此善法、知此善法、入此善法,覺知、覺見世間生滅,成就賢聖出離、貫穿、正盡苦,究竟苦邊。所以者何?謂多聞聖弟子世間集滅如實知,善見、善覺、善入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知」,宋、元、明三本作「智」。[*]

「賢聖」,明本作「聖賢」。

「貫穿」,大正藏原為「實寂」,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貫穿」。

[註解]

此身:這個身體。可注意本經經文稍後「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當中的「身」則不是指身體,而是指種類、集合。

本修行願:以往所作的行為和欲望。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這是舊業,應該被看作被造作的、被思所製造的」。

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緣(條件)使得世間聚集而生起。

善見、善覺、善入:徹底地觀察、理解、證悟。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身體不是自己(例如恆常不變的靈魂)所擁有,也不是其他人(例如造物主)所擁有,而是由過去六根接觸六境時、身心造作的因緣相續所生的。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