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10 第264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於禪中思惟,作是念:「頗有色常、恒、不變易、正住耶?如是受、想、行、識,常、恒、不變易、正住耶?」

是比丘晡時從禪起,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於禪中思惟,作是念:『頗有色常、恒、不變易、正住耶?如是受、想、行、識,常、恒、不變易、正住耶?』今白世尊,頗有色常、恒、不變易、正住耶?頗有受、想、行、識,常、恒、不變易、正住耶?」

爾時,世尊手執小土摶,告彼比丘言:「汝見我手中土摶不?」

比丘白佛:「已見,世尊!」

「比丘!如是少土,我不可得。若我可得者,則是常、恒、不變易、正住法。」

佛告比丘:「我自憶宿命長夜修福,得諸勝妙可愛果報之事。曾於七年中,修習慈心,經七成壞,不還此世。七劫壞時生光音天,七劫成時還生梵世,空宮殿中作大梵王,無勝、無上,領千世界。從是以後,復三十六反,作天帝釋。復百千反,作轉輪聖王,領四天下,正法治化,七寶具足,所謂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千子具足,皆悉勇健;於四海內,其地平正,無諸毒刺,不威、不迫,以法調伏。

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龍象,皆以眾寶莊嚴而挍餝之,寶網覆上,建立寶,布薩象王最為導首,朝、晡二時自會殿前。我時念言:『是大群象,日日再反往來,蹈殺眾生無數,願令四萬二千象百年一來。』即如所願,八萬四千象中,四萬二千象百年一至。

「灌頂王法復有八萬四千匹馬,亦以純金為諸乘具,金網覆上,婆羅馬王為其導首。

「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四種寶車,所謂金車、銀車、琉璃車、頗梨車,師子、虎、豹皮、雜色欽婆羅以為覆襯,跋求毗闍耶難提音聲之車為其導首。

「灌頂王法領八萬四千城,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拘舍婆提而為上首。

「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四種宮殿,所謂金、銀、琉璃、頗梨、摩尼琉璃,由訶而為上首。

「比丘,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四種寶床,所謂金、銀、琉璃、頗梨,種種繒褥氍氀、毾㲪迦陵伽臥具以敷其上,安置丹枕。

「復次,比丘!灌頂王法復有八萬四千四種衣服,所謂迦尸細芻摩頭鳩羅拘沾婆

「復次,比丘!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玉女,所謂剎利女、似剎利女,況復餘女。

「復次,比丘!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飲食,眾味具足。比丘!八萬四千玉女中,唯以一人以為給侍;八萬四千寶衣,唯著一衣;八萬四千寶床,唯臥一床;八萬四千宮殿,唯處一殿;八萬四千城,唯居一城,名拘舍婆提;八萬四千寶車,唯乘一車,名毘闍耶難提瞿沙,出城遊觀;八萬四千寶馬,唯乘一馬,名婆羅訶,毛尾紺色;八萬四千龍象,唯乘一象,名布薩陀,出城遊觀。

「比丘!此是何等業報,得如是威德自在耶?此是三種業報,云何為三?一者布施,二者調伏,三者修道。比丘當知,凡夫染習五欲,無有厭足,聖人智慧成滿,而常知足。比丘!一切諸行,過去盡滅、過去變易,彼自然眾具及以名稱,皆悉磨滅。是故,比丘!永息諸行,厭離、斷欲、解脫。比丘!色為常?無常?」

比丘白佛言:「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言:「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寧復於中計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如是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

比丘白佛言:「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言:「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寧復於中計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比丘!於色當生厭離、厭、離欲、解脫。如是於受、想、行、識,當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常念土摶譬教授,獨一靜處,精勤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為究竟無上梵行見法自知身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尊者亦自知法,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校勘]

宋、元、明三本無「爾」字。

「白」,大正藏原為「日」,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白」。

「以」,大正藏原為「已」,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以」。

「以」,明本作「如」。

「婆羅馬王」,巴利本作 Valāhaka-assarāja。

「襯」,宋、元、明三本作「儭」。

「拘舍婆提」,巴利本作 Kusāvatī。

「城」,大正藏原為「王」,今依據前後文改作「城」。

「迦陵伽」,巴利本作 Kadalimiga。

「迦尸細」,巴利本作 Koseyya(?)。

「芻摩」,巴利本作 Khoma(?)。

「頭鳩羅」,巴利本作 Kappāsika(?)。

「拘沾婆」,巴利本作 Kambala(?)。

「飲」,宋、元、明三本作「釜」。

「毘闍耶難提瞿沙」,巴利本作 Vejayantaratha。

「布薩陀」,巴利本作 Uposatha。

宋、元、明三本無「言」字。

「心得」,宋本作「心故」,元、明二本作「故心」。

[註解]

土摶:一團土。「摶」讀音同「團」。

如是少土,我不可得:就連這個小小土團,我也不可能永遠保有,因為一切有形的東西,終有磨滅變化的一天。

長夜:長時間。

慈心:願給眾生安樂的心。

劫:時間單位,代表極長的時間。

光音天:色界二禪天的最高天。光音天人不用口語溝通,而以光互通心意,所以稱為「光音」。壞劫開始的時候,宇宙發生大火災,將光音天之下全部燒毀,但無法燒到光音天,此時光音天之下的各界眾生會輾轉生於光音天。

梵世:色界初禪天的統稱,由上而下可分為:大梵天、梵輔天、梵眾天。

大梵王:色界初禪天當中最高層大梵天的天主,是第一位在梵天出生的天眾,被後來往生梵天的天眾尊為天主。此天離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又譯為「梵天王」、「大梵天」、「大梵王」、「大梵天王」、「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天帝釋:欲界六天當中,忉利天(又稱三十三天)的天主。

轉輪聖王:以正法統治世界的君主,具三十二相,即位時由善業感召天空中飛來輪寶,四方國家看到輪寶就自行歸服,因此稱作轉輪聖王。又譯為「轉輪王」。

四天下:古代印度人認為人間分成東南西北四大洲,稱為四天下。

輪寶:轉輪王的寶器,能在轉輪王前飛行引導,使轉輪王所向無敵。

象寶:能日行千里的白象王。

馬寶:能日行千里的紫馬王。

摩尼寶:純淨無瑕的夜明珠。

玉女寶:體態穠纖合度,性情端正溫柔的美女。

主藏臣寶:天生能見得到地中寶藏的大臣。

主兵臣寶:勇健又有智謀,善於統領軍隊的大臣。

灌頂王:完成登基儀式的國王。古代印度國王即位時,以海水灌頂,作為登基儀式。

挍餝:裝飾。

幢 幢:在高舉的竿柱繫上絲帛作圓桶狀的旗幟。

頗梨:玻璃;水晶。

欽婆羅:毛織品。

覆襯:覆蓋或裝飾車子作為襯裡的皮布。

由訶:莊嚴,宮殿名。另譯為「大正樓」。

繒褥:以絲織成,供坐臥的墊子。

氍氀、毾㲪:毛織的地毯、蓆子。

迦陵伽:鹿名,皮毛名貴,可製為加工品。

迦尸細衣:絲綢衣。另譯為「繒衣」。

芻摩衣:麻衣。另譯為「初摩衣」。

頭鳩羅衣:棉衣。另譯為「劫貝衣」。

拘沾婆衣:羊毛衣。

紺色:深青而微紅的顏色,類似紫色。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世尊說過,即使只有一念之間對眾生修習慈心三昧,已有無量福報,何況佛陀過去世連續七年修習慈心三昧。

然而世間無常、五陰無我,無論有多少福報,終究有耗盡的一天。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卷10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