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①來詣②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當為我略說法要④,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⑤,修不放逸⑥。修不放逸已,當復思惟;所以善男子⑦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⑧,為究竟無上梵行⑨,現法作證⑩:『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說此言,云:『當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獨一靜處,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如是說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諦聽⑪,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比丘!若隨使使者,即隨使死⑫;若隨死者,為取所縛⑬ 。比丘!若不隨使使,則不隨使死;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
比丘白佛:「知已,世尊!知已,善逝⑭!」
佛告比丘:「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⑮?」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隨使使、色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為取所縛。如是受、想、行、識,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為取所縛。
「世尊!若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如是,世尊!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所以者何?色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為取所縛。如是受、想、行、識,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為取所縛。
「比丘!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獨在靜處,精勤修習,住不放逸。精勤修習,住不放逸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比丘即成羅漢⑯,心得解脫。
[校勘]
ⓐ 宋、元、明三本無「爾」字。
[註解]
① 異比丘:某位大家較不熟悉的比丘。
② 詣:拜訪。
③ 稽首佛足,却住一面:以頭頂禮佛陀的腳(五體投地、最高禮法),然後退下,停留在旁邊。
④ 法要:正法的摘要。
⑤ 獨一靜處:獨自處在安靜的地方。
⑥ 不放逸:不怠惰。
⑦ 善男子:信佛的好男人。
⑧ 信家非家、出家:基於正信從家出離,出家修行。其中「信家非家」可詮釋為「相信世俗的家不是最終的歸宿」。又譯為「正信非家,出家學道」。
⑨ 為究竟無上梵行:為了成就無上的清淨修行。
⑩ 現法作證:這一生就體證。
⑪ 諦聽:仔細地聽。
⑫ 若隨使使者,即隨使死:若被結使(煩惱)役使的人,就會隨著結使而流轉生死。「使」有「驅役」的意思;煩惱可以驅役人,「使」就引申為「煩惱」。第一個「使」是名詞「結使」,第二個「使」是動詞「役使」。
⑬ 為取所縛:被執著所纏縛,而不得解脫。「取」的意思是執取、執著。
⑭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知道了,世間所尊重的覺者!知道了,徹底的到彼岸的覺者!
⑮ 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你如何根據我精簡的說法,闡釋其意義?(佛陀要這位比丘舉一反三做解釋,來看他是否真的已瞭解了。)
⑯ 羅漢:「阿羅漢」的簡稱,即斷盡煩惱、不再輪迴的四果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