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117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月八日,四大天王勅遣大臣,案行世間:『為何等人供養父母、沙門、婆羅門,宗親尊重,作諸福德,見今世惡,畏後世罪,行施作福,受持齋戒,於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變月,受戒布薩?』至十四日,遣太子下,觀察世間:『為何等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至十五日,四大天王自下世間,觀察眾生:『為何等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諸比丘!爾時,世間無有多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者。

「時,四天王即往詣三十三天集法講堂,白天帝釋:『天王當知,今諸世間,無有多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時,三十三天眾聞之不喜,轉相告語:『今世間人,不賢不善,不好不類無真實行,不供養父母,乃至不受戒布薩。緣斯罪故,諸天眾減,阿修羅眾當漸增廣。』

「諸比丘!爾時,世間若復多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者,四天王至三十三天集法講堂,白天帝釋:『天王當知,今諸世間,多有人民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時,三十三天心皆歡喜,轉相告語:『今諸世間,賢善真實如法,多有人民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緣斯福德,阿修羅眾減,諸天眾增廣。』

「時,天帝釋知諸天眾皆歡喜已。即說偈言:

「『若人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及神變之月,  受持八支齋
  如我所修行,  彼亦如是修。』」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彼天帝釋所說偈言:

「『若人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及神變之月,  受持八支齋。
  如我所修行,  彼亦如是修。』

「此非善說。所以者何?彼天帝釋自有貪、恚、癡患,不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故。

「若阿羅漢比丘,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斷諸有結,心善解脫,說此偈言:

「『若人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及神變之月,  受持八支齋。
  如我所修行,  彼亦如是修。』

「如是說者,則為善說。所以者何?阿羅漢比丘離貪、恚、癡,已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故此偈則為善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善」,大正藏原為「聖」,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善」。

宋、元、明三本無「增」字。

「說」,宋本無此字,元、明二本作「之」。

[註解]

案行:巡行;巡視。

神變月:農曆一、五、九月三個長齋月,這三個月中四天王天以神足通視察人間善惡,所以稱神變月。又譯為「神足月」、「神變之月」、「神通瑞應月」。

無真實行:不行正法。

集法講堂:三十三天議事的殿堂,位於善見城外的西南角。又譯為「善法講堂」、「善法堂」、「正法殿」,

八支齋:效法阿羅漢無貪、瞋、癡,戒除「殺生、偷盜、淫欲、妄語、飲酒、塗香歌舞、坐臥高廣大床、非時食」。又譯為「八關齋」。

[對應經典]

From Boris:覺得對應經典中的“南傳《增支部尼柯耶》集3〈天使品4〉第36經”不若另外兩對應經 典來得與1117經對應。

[讀經拾得]

每半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還有神變月,四天王天的大臣、太子、天王會輪流巡視人間,看看有哪些人行善、持八關齋戒的?

如果看到人間做壞事的人多、做善事的人少,諸天就彼此通報代誌大條了,升天的人少、變阿修羅的人多,因此天界的勢力減弱、阿修羅的勢力增長。

因為四天王天的一日一夜是人間的五十年,現在愛做壞事的人,對四天王天來說,明天就死了,而投生惡道或修羅道。反之亦然。

不只諸天讚嘆持八關齋戒,佛陀更是讚嘆持八關齋戒。

  • 本經所說的每半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就是每月所謂的「六齋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 經文說「今世間人,不賢不善,不好不類,無真實行,不供養父母,乃至不受戒布薩。緣斯罪故,諸天眾減,阿修羅眾當漸增廣。」不賢不善,不好不類的人不是會入三惡道嗎?為何阿修羅眾會增加?

行惡的人會入三惡道,有布施、持戒卻瞋心重的,則會入阿修羅道而非天道。

  • 天帝釋所說的八支齋,和阿羅漢所說的八支齋,有何不同?

主要是在於「如我所修行」一句,天帝釋所說的八支齋是要效法天帝釋,修成後得以生天,而效法阿羅漢持八支齋則最終可以獲得解脫、無貪瞋痴,自然更為殊勝。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