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07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異比丘於後夜時至搨[*]補河邊,脫衣置岸邊,入水洗浴。浴已,還上岸,著一衣,待身乾。
時,有一天子放身光明,普照搨[*]補河側,問比丘言:「比丘!比丘!此是丘塚①,夜則起煙,晝則火然,彼婆羅門見已而作是言:『壞此丘塚,發掘者智,持ⓐ以刀劍。』又見大龜,婆羅門見已,作是言:『除此大龜,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氍氀②,婆羅門見已,作此言:『却此氍氀,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肉段③,彼婆羅門見已,作是言:『除此肉段,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屠殺,婆羅門見已,作是言:『壞是屠殺處,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楞耆④,彼婆羅門見已,作是言:『却此楞耆,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二道⑤,彼婆羅門見已,作是言:『除此二道,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門扇,婆羅門見已,作是言:『却此門扇,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大龍,婆羅門見已,作是言:『止!勿却大龍,應當恭敬。』比丘!汝來受此論,往問世尊,如佛所說,汝隨受持。所以者何?除如來,我不見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於此論心悅樂者,若諸弟子從我所聞,然後能說。」
爾時,比丘從彼天所聞此論已,往詣世尊,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彼天子所問諸ⓑ論廣問世尊:「云何為丘塚?云何為夜則起煙?云何為晝則火然?云何是婆羅門?云何發掘?云何智者?云何刀劍?云何為大龜?云何氍氀?云何為肉段?云何為屠殺處?云何為楞耆?云何為二道?云何為門扇?云何為大龍?」
佛告比丘:「丘塚者,謂眾生身,麤四大色父母遺體,摶ⓒ食、衣服、覆蓋、澡ⓓ浴、摩飾、長養,皆是變壞磨滅之法。夜起煙者,謂有人於夜時起,隨覺隨觀。晝行其教,身業、口業。婆羅門者,謂如來、應、等正覺。發掘者,謂精勤方便。智士者,謂多聞聖弟子。刀劍者,謂智慧刀劍。大龜者,謂五蓋⑥。氍氀者,謂忿恨。肉段者,謂慳愱。屠殺者,謂五欲功德⑦。楞耆者,謂無明。二道,謂疑惑。門扇者,謂我慢。大龍者,謂漏盡羅漢。如是,比丘!若大師為聲聞所作,哀愍悲念,以義安慰,於汝已作,汝等當作所作,當於曝ⓔ露、林中、空舍、山澤、巖窟,敷草樹葉,思惟禪思,不起放逸,莫令後悔,是則為我隨順之教。」即說偈言:
「說身為丘塚, 覺觀夜起煙,
晝業為火然, 婆羅門正覺。
精進勤發掘, 黠慧明智士ⓕ,
以智慧利劍, 厭離勝進者。
五蓋為巨龜, 忿恨為氍氀,
慳愱為肉段, 五欲屠殺處。
無明為楞耆, 疑惑於二道,
門扇現我慢, 漏盡羅漢龍。
究竟斷諸論, 故我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持」,宋、元二本作「攝」。
ⓑ 「諸」,宋本作「訊」。
ⓒ 「摶」,宋、元、聖三本作「揣」。
ⓓ 「澡」,聖本作「滲」。
ⓔ 「曝」,元、明二本作「暴」。
ⓕ 「士」,聖本作「上」。
[註解]
① 丘塚:墳墓。
② 氍氀:讀音同「渠驢」,毛織品、毛織的地毯。
③ 肉段:又名閉屍,指第三周的胎兒。但此經指一⻑條肉;如雜阿含經卷十九第五一〇經:「我於路中見一大身眾生,舉身無皮,純一肉段,乘空而行」。
④ 楞耆:毒蟲。
⑤ 二道:岔路。
⑥ 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這五種覆蓋心識、阻礙善法發生的煩惱。
⑦ 五欲功德: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這五種欲的功能。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五種欲」。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