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長壽ⓐ童子,是樹提ⓑ長者孫子,身嬰重病①。
爾時,世尊聞長壽童子身嬰重病,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次第到長壽童子舍。長壽童子遙見世尊,扶床欲起……乃至說三受,如叉摩修多羅廣說,乃至「病苦但增無損。是故,童子,當如是學,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當如是學。」
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四不壞淨,我今悉有,我常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佛告童子:「汝當依四不壞淨,於上修習六明分想②。何等為六?謂一切行無常想③、無常苦想④、苦無我想⑤、觀食想⑥、一切世間不可樂想⑦、死想⑧。」
童子白佛言:「如世尊說,依四不壞淨,修習六明分想,我今悉有。然我作是念:『我命終後,不知我祖父樹提長者當云何?』」
爾時,樹提長者語長壽童子言:「汝於我所,顧ⓒ念且停。汝今且聽世尊說法,思惟憶念,可得長夜福利安樂饒益。」
時,長壽童子言:「我於一切諸行當作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常現在前。」
佛告童子:「汝今自記斯陀含果⑨。」
長壽童子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住我舍食。」爾時世尊默然而許。
長壽童子即辦種種淨美飲食,恭敬供養。世尊食已,復為童子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去。
[校勘]
ⓐ 「長壽」,巴利本作 Dīghāvu。
ⓑ 「樹提」,巴利本作 Jatika。
ⓒ 「顧」,大正藏原為「故」,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顧」。
[註解]
① 身嬰重病:身體罹患重病。「嬰」是纏、絆的意思。
② 六明分想:能成就智慧的觀想與思惟的六個要素。其中「明」指智慧、徹底明白佛法,「無明」的對稱。「分」又譯為「支」,要素、部分的意思。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六個明的一部分之法」。
③ 一切行無常想:觀察與思惟一切的有為法(因緣而生的事物)都是無常的。又譯為「無常想」。
④ 無常苦想:觀察與思惟事物無常變異,所以是逼迫的、苦的。參見《雜阿含經》卷一第9經:「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⑤ 苦無我想:觀察與思惟事物是逼迫的、苦的,讓我不得自在,可見沒有「永恆、不變、獨存、自在、能主宰」的我。
⑥ 觀食想:觀察與思惟四食(麤摶食、細觸食、意思食、識食)只為了活命而不貪著,因此捨斷而徹底地了知四食,詳見卷十五第373經。又譯為「觀食不淨」、「貪食想」。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捨斷想」。
⑦ 一切世間不可樂想:觀察與思惟世間一切沒有什麼可愛樂貪著的。
⑧ 死想:觀察與思惟死亡必然會發生,我必定會死,而且人命呼吸間,隨時可能死亡。又譯為「隨死念」、「念死」、「死隨念」。
⑨ 斯陀含果:斷身見、戒取、疑,貪、瞋、癡薄的聖人,最多投生至天界再投生人間,往返一次,就能涅槃。是四沙門果(解脫的四階段果位)的第二果,又稱為一來果。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臨終陪伴者的智慧
當長壽童子重病時,他心中放不下祖父樹提長者,但樹提長者勸他放下眷念,只要憶念佛陀的教法。在臨終之際,陪伴者的智慧也很重要,有智慧的陪伴者能引導家人放下留戀,減輕執著,助其安然面對生死。
- 常現在前
長壽童子說:「我於一切諸行當作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常現在前。」其中的「常現在前」就是「無間等」,沒有任何間隔、差距地以智慧觀察,又譯作「現觀」。這是證果所須要的功夫。
- 明分想
本經的「六明分想」為:一切行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
「明分」指生起「明」(「無明」的對稱)的成分,「明分想」指能生起明的成分的觀察與思惟,因此只要能達成這個目的,就算是明分想,不限於本經所列的六種,例如其餘經中有列出類似意義但不同數目的想:
- 七想:《中阿含經》卷二十八〈林品5〉第113經諸法本經:「若比丘得習出家學道心者,得習無常想,得習無常苦想,得習苦無我想,得習不淨想,得習惡食想,得習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得習死想。」
- 九想:《長阿含經》卷九第10經十上經:「云何九生法?謂九想:不淨想、觀食不淨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盡想、無欲想。」
- 十想:《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二〈結禁品46〉第9經:「其有修行十想者,便盡有漏,通作證,漸至涅槃。云何為十?所謂白骨想、青瘀想、膖脹想、食不消想、血想、噉想、有常無常想、貪食想、死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 二十想:《雜阿含經》卷二十七第747經:「如無常想,如是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盡想、斷想、無欲想、滅想、患想、不淨想、青瘀想、膿潰想、膖脹想、壞想、食不盡想、血想、分離想、骨想、空想,一一經如上說。」
就各經的聽眾來看,本經「六明分想」的聽眾是在家人,而其他經中數量較多的七、九、十、二十想的聽眾則以出家人為主,多出「六明分想」的部分,為不淨觀的各種方法以及無欲想、空想,可說主要適用於斷淫欲的出家人。
另外,《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02經表示修習安那般那念也能成就明分想:「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止息及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