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無記是十四個佛陀不予回答的問題:

  1. 世間常:宇宙的主體是永恆不變的嗎?
  2. 世間無常:宇宙的主體是無常的,會消失而一了百了(斷滅論)嗎?
  3. 世間亦常亦無常:宇宙的主體是常也是無常嗎?
  4. 世間非常非無常:宇宙的主體不是常也不是無常嗎?
  5. 世間有邊:宇宙有邊界嗎?
  6. 世間無邊:宇宙沒有邊界嗎?
  7. 世間亦有邊亦無邊:宇宙既是有邊界、又是沒有邊界嗎?
  8. 世間非有邊非無邊:宇宙既不是有邊界、也不是沒有邊界嗎?
  9. 如來死後有:如來死後常存嗎?
  10. 如來死後無:如來死後不存在嗎?
  11. 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如來死後既存在又不存在嗎?
  12. 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如來死後既不存在又不是不存在嗎?
  13. 命即是身:生命(靈魂)即是肉體,兩者不可以分離嗎?
  14. 命異身異:生命(靈魂)是一回事,肉體是另一回事,兩者可以分離嗎?

外道的問題本身就有錯,不是從因緣觀如實地看世間,所以佛陀才不加以討論或回答這些問題。

十四無記的第2個「世間無常」和佛教所說「世間無常」雖然中文字面相同,實際的意義卻不一樣。十四無記所說的「世間無常」是將宇宙(世間)視為一個主體、大我,認為這個主體是無常,會消失而一了百了,屬於斷滅論。佛教所說的「世間無常」則是基於因緣的分析,描述世間的遷流變化,而非有一個主體、大我。

十四無記中第10個「如來死後無」和佛教所說的「涅槃」也不相同。十四無記所說的「如來死後無」是將如來視為一個主體、靈魂,認為這個靈魂會消失而一了百了,屬於斷滅論。

如果如來仍自認是一個輪迴的主體,那就是「我見」;如果認為如來死後就沒了,那就是「斷見」,而佛陀則發現且證知世間是「緣起緣滅」的:身心都是無常的,都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的,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輪迴主體叫做如來。而在究竟的角度來看,如來已經徹底解脫於五陰了,只有因緣的生滅,而沒有「我」的主體,那又怎麼能說如來死後有、如來死後沒有呢?問題就錯了,因此不予回答。

十四無記中第14個「命異身異」和佛教所說的「輪迴轉世」意義也不同。十四無記的「命異身異」認為有個永生不變的靈魂,佛教則認為身心都是持續因緣變化的,所謂「意生身」或「中陰身」的暫態也是因緣生滅。

要如何正確地看待「十四無記」的問題?可參見卷十第262經:「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佛陀離於有、無的二邊,離於斷、常的二邊,以因緣法講說世間完整的面貌。

關於佛陀應對「十四無記」的說法,可參考《雜阿含經》卷五第106經、卷三十二第905經、卷三十四第962經,《中阿含經》卷六十第220經,《長阿含經》卷十二第18經歡喜經。

《雜阿含經》「婆蹉種出家相應」的內容為本卷第957~964經,記錄一位種姓為婆蹉的外道出家人多次拜訪佛陀和佛弟子詢問十四無記的問題時,雙方的互動。婆蹉原先再三執迷於十四無記的問題上,後來佛陀引導他離於十四無記的戲論,依於佛法觀察世間,並親自體證佛法,他發現佛法的利益後也從佛出家,後來證得阿羅漢。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