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城的風暖暖的襲來,每一個眼角都是歷史的速寫
真真實實的來到桃花源
崇蘭社區位在屏東市的西北方,這裡有阿緱文化園區、蕭氏家廟、蘭陵學堂(社區發展協
會),也可以進一步的連結到整個阿緱城。
17世紀荷蘭殖民者將此地原住民記以Akauw之名,清帝國領台後,漢人則在文獻上定調社
名為「阿猴」。
日本殖民領台,以「猴」字不雅,在蘇雲梯等地方仕紳稟請下,
1905年正名為「阿緱(音同勾)廳」、「阿緱街」,
扇柄帽沿垂綴的紅絲線,暫時取代了猴群活潑縱橫的意象。(屏東深度旅遊手冊)
小百科:澎湖馬公市以前是:平湖媽宮,也是因為認為不雅所以改為現在名稱的
崇蘭社區的故事要從清朝開始,順著萬年溪分為濕地以及湧泉,有水就有聚落。
日治時期時被規畫成為都市計劃的市集又叫做「舊街」,因為離機場近,有許多日式官庄
。
崇蘭便位在清朝眷村和日式官庄的衝突點,卻也迸出了文化的火花。
456藝術巷弄
在蘭陵學堂(崇蘭社區發展協會)對面的小巷子有阿緱地方文化館的告示牌,可以通往4
56藝術巷
走完彩虹農村昌榮社區(點我去看)後,456藝術巷弄顯得比較簡潔。
用各色的朱槿(扶桑花)沿著舊時的牛車道,連接蘭陵學堂和阿緱文化園區,讓整條路有一
系列的感覺。
已經頹廢的古厝在壁面畫上以前的形象,好像把老房子又復甦了一樣。
456藝術巷兩個比較大的壁畫,運用水墨的畫法,把每一個顏色都帶點墨色,很有復古
的味道。
阿緱地方文化館
阿緱地方文化館建於西元1927年之蕭家學堂–課餘軒,
西元2004年以閒置空間再利用加上蕭氏家族的共同努力,把這裡重新整理,將以前學堂再
度開門。
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蕭會長,站在阿緱城地圖面前把遺落在屏東的珍珠給串起來。
崇蘭蕭家開台祖蕭維天,原籍廣東陸豐,約於1740年代落腳阿猴,創「珍記」商號從事米
糖貿易,
累積可觀財富。有錢人追求名望,會選擇回饋鄉里,例如捐錢蓋書院,追求「士大夫」精
神。
阿緱地方文化館常設展「黃家宏剪黏藝術特展」
黃嘉宏,1961年生於台南麻豆,從事剪黏及交趾陶工藝已有30多年。
黃嘉宏自幼喜歡繪畫,小學畢業後即因家中經濟因素,至陳三火家向李世逸學習寺廟剪黏
技藝。
小百科:「剪黏」,先剪後黏,屬於一種鑲嵌式浮雕,廟宇上的神祉幾乎都是剪黏作品。
26歲因當時傳統剪黏逐漸沒落,遂至嘉義向交趾陶大師林添木先生學習交趾陶技藝,
交趾陶釉彩配置師承蘇俊夫老師,另在剪黏作法上跟隨陳三火利用廢棄花瓶做為剪黏材料
,開創出不同的剪黏風格。
最明顯的是藍白陶瓷的部分,幾乎不難發現那可能原本就是你我家中的碗盤。
其中最困難的便是上圖一根根的毛,必須非常小心細膩地將其黏上去,可以細觀。
蕭氏家廟
在阿緱地方文化館旁的蕭氏家廟建於清光緒六年(西元1880年),為崇蘭地區重要的文化資
產。
蕭氏家廟於西元2001年獲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2004年屏東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
。
蕭氏家廟於2012年12月完成修護工程,除了木結構之美外,
氣宇宏偉的屋脊及其燕尾造型,表現在屋脊上的剪黏與交趾陶都是值得品味的工藝。
雖然不如以前古樸,但舊廟翻新代表的是期望永續保存。
左青龍右白虎中間呢?
小驚喜:請注意看老虎的橫樑上是不是有兩個小小的機關,
這個老虎是可以翻起來的,裡面的圖像是一條龍,象徵「臥虎藏龍」!
中黃龍!其實這在一般家廟是大不敬!只有帝王才可以畫!
蕭會長和我們說因為屏東地處偏遠,所以中黃龍之事並沒有引起軒然大波。
至於拔元牌可以讓我們知道蕭家曾經出過九位秀才,他們在經營商業外也對於學問不遺餘
力。
在整修其中,發現名師陳玉峰的彩繪,但很多幅都曾經過覆蓋修復,已不是當年陳玉峰之
筆。
因此透過整修將覆蓋層抹去,將原畫呈現。
一般家廟都是同姓氏的人才會拜的,所以若非蕭家人,並不需要祭拜。
牌位上通常會追溯到該姓氏最有名的人,蕭家便是漢高祖劉邦。
熱烈的陽光下,廟埕前沒有人經過。再將阿緱文化園區整理起來後,反而帶動了周遭的房
地產,
有越來越多的建商想在附近蓋房子,看中的便是這一塊寧靜又才子輩出的環境。
在旁邊的老房子裡,斷垣殘壁,卻仍舊有人居住。
隱身在名門背後的巷弄間,表現了另一種風景。
「阿緱地方文化館」(包含456藝術巷、蕭氏家廟)
地址:屏東市崇蘭里崇蘭69號
電話:08-7330924
Email: chornglan@yahoo.com.tw
常設展覽:黃家宏剪黏藝術特展
網站
:http://superspace.moc.gov.tw/hall/local_culture_page.aspx?oid=de998e89-9c4b-4528-831f-d7fca4b5f9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