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諸比庫,應當了知色,如果不了知色的話,那麼這位禪修者在如來的教法當中不能衹
#1
@Facebook
標題: 諸比庫,應當了知色,如果不了知色的話,那麼這位禪修者在如來的教法當中不能夠成長,不能夠提升,不能夠得到成就。
記得,在我們上課之前,我們大家一起合掌來禮敬我們的佛陀、我們的世尊: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sambuddhassa.(3遍)


【每日溫習阿毗達摩】47 複習色 瑪欣德尊者開示 在我們上課之前,我們大家一起合掌來禮敬我們的佛陀、我們的世尊: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sambuddhassa.(3遍) 各位尊者,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們晚上好,我們下面將繼續來進行阿毗達摩的學習。 在昨天晚上就學習了『什麼叫做色法?』。而色法呢,佛陀說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四大』,還有第二類是『四大所造色』。其中四大就是地、水、火、風,而四大所造色包括了二十四種,其中十四種稱為真實色,而十種稱為非真實色。 那所謂的『所造色』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接觸過的,我們身體裡面有的,我們在身體內外都存在的,比如說:顏色、聲音、氣味、味道……..這些觸所緣,還有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這些都是屬於『所造色』。 那昨天晚上我們大家又一起探討了『如何來修習四大』。修習四大的方法根據佛陀的教導,有兩種修習的方法。第一類呢,就是在《大念處經》裡面教導的簡略法。簡略法呢,也就是我們可以根據《法聚論》裡面把四大分為十二個特相的方法,我們可以像佛陀教導的方法一樣:『於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其中地界有六個特相,它們分別是:硬、粗、重、軟、滑、輕。水界有兩個特相,它們是:流動與黏結。火界有兩個特相,它們是:熱與冷。風界有兩個特相,它們是:支持與推動。 那麼,這十二個特相構成了四大,我們在這個身體裡面依次的,很有系統的一個接一個的辨識在這身體當中的十二個特相。當我們可以辨識了之後呢,我們再把這十二個特相分為四組,分為四組來依次的辨識。當我們可以在這個身體裡面辨識到四大之後呢,我們又可以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就是我們可以在修行四大到達近行定之後呢,我們再轉修其他的『止業處』,培育定力。因為在《清淨道論》裡面很明確的說到:『修行四大,取的所緣對象是自性法,是不能達到禪那的。』只能夠達到近行定。 如果呢有些禪修者他為了要培育強而有力的定力,它可以先修其他的『止業處』,他可以依照從四大而培育起來的近行定,這種定成為他的根本定,然後再轉修『三十二身分』,或者轉修『白骨』,轉修『白遍』,這些業處呢,也就是禪修的法門、禪修的方法可以達到禪那。當他有了禪那呢,他再重新修一次四大,他再做為修他的觀和門,就是修Vipassan?的門。 第二種方法就是當他在修四大證得了近行定,達到近行定之後呢,他再嘗識破身體裡面的組合這種方法,去直接用四大來見到色聚,之後再慢慢的去辨識色聚裡面的究竟色法,從此開始修『色業處』。『色業處』的意思就是說取色法、取身體為對象來修行的法門,修行的方法。這是進行轉修Vipassan?,也就是修行培育觀智的開端。 至於說第一種方法就是用四大為根本業處,然後再轉修『止業處』,我們在這裡就不詳細講。因為我們講阿毗達摩,它主要是跟修『觀』有關係。以後等我們下一期的阿毗達摩,我們在講到了禪修的時候,我們再講如何通過四大來培育定力,然後再轉修『止業處』,一直達到禪那。我們現在呢就是從第二主方法,當我們在這個身體裡面一直修四大,等身體變得透明、變得像水晶,或者說像玻璃、像冰塊這麼樣之後呢,我們如何來破除這個身的聚合,然後見到色聚。見到色聚之後呢,我們再來逐一逐一辨識色聚裡面的究竟色法。 那我們在上次講到了,任何的色聚它都有八個最基本的成分,它們分別是:地、水、火、風這四個稱為四大,還有另外那四個分別是顏色、香、味、食素這四個是屬於所造色。我們說稱為色聚的呢,為什麼稱它為色聚?或者說,我們在上次講到了,佛陀說:「諸比庫,應當了知色,如果不了知色的話,那麼這位禪修者在如來的教法當中不能夠成長,不能夠提升,不能夠得到成就。」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平時看到這些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往往是(聚合的)『概念』,正是因為我們常常給『概念』欺騙,所以我們要見到究竟色法;要見到究竟色法呢,我們就要破除『概念』。如果一位禪修者他即使見到了色聚之後呢,他見到的還是『概念』,『概念』它還有密集的特性,因此我們修『色業處』就是要破這些密集,巴利語叫作ghana。 (弟子依照開示錄音打字,未經尊者審閱同意發表) 阿毗達摩藏是上座部佛教重要的典籍,此主題由業處導師瑪欣德尊者演講。 按照各主題內容分成短小精悍的章節,便於賢友們在日常收聽所需瞭解的主題。 佛曆2559年11月3日

Tue Jan 09 22:10:26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