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眼睛所看到的
#1
@Facebook


【每日溫習阿毗達摩】44 四境色 瑪欣德尊者開示 好,那現在我們先來講四種『境色』。這裡的『境』就是環境、外境的意思。 外境,是由於它可以給我們體內的眼、耳、鼻、舌、身所感受的,所以我們稱為『境色』。這些『境色』是作為跟它們相應的根、識所對應的。 顏色,它是我們眼識,我們平時所說的:「眼睛所看到的。」就是屬於顏色。 顏色,巴利語叫作r?pa,所以我們知道,這裡的r?pa跟我們剛才講到的『作為色法的r?pa』它的意思是一樣的,一切的物質現象也稱為『色』。顏色的特相是「撞擊『眼淨色』」,我們剛才所說到的撞擊,如果用我們現代比較容易理解的語言,當然這種語言不是很準確的,那就是『顏色它可以衝擊我們的眼睛』。它的作用是「作為眼識的『所緣』」。這裡的『所緣』呢,又是一個名相了!『所緣』是什麼意思?『所緣』就是我們所說的對象,我們的心所對應的對象、目標,這個叫作『所緣』,如果我們直接說就是「作為眼睛所看的對象」。它現起,就是表現為「作為眼識所對應的外境」。它的近因是「在同一粒色聚裡面的四大」。 我們再看第二個是『聲音』。聲音,巴利語叫作sadda,它的特相是「能夠撞擊耳淨色」。用一種不是很準確,但是很容易理解的方法來說,就是說『它可以衝擊我們的耳朵』,使我們耳朵能夠聽到聲音。它的作用是「作為耳識的對象」,就是我們所說:「耳朵聽的目標」。它表現為「耳朵所對應的境」,就是我們耳識之境。最後一個是近因,它的近因是「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風。因為聲音,即使是我們平時所說到的聲音,它也不能夠單獨存在,它必須得依色聚而存在。 我們所說到的色聚,我們不能理解為:「喔!一粒色聚裡面這一部分叫作地,這一部分叫作水,這一部分叫作火,這一部分叫作風,這一部分叫作顏色……..」不能這樣理解。我們現在看,假如這是一塊石頭,這石頭它的硬是屬於地界;它能夠黏結成石頭是屬於水界;它的溫度是火界;它的支持是屬於風界;它本身的成色是屬於顏色;它發出的氣味是屬於香;它的味道是屬於味;它的營養素是屬於食素。 然後我們把這塊石頭再剖成兩半,它還是這麼樣具備這樣的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是不是?然後我們再把它剖,一直剖、一直剖……..一直分,分到不可再分,其實還是這麼樣,它能夠成形的還是屬於地界;黏結的還是水界;它的溫度是屬於火界;它的支持是屬於風界;它的顏色是屬於顏色;……..其實色聚是這樣理解的,我們不能夠說在一粒色聚中這一部份是你的,那一部分是我的,你不要幹涉我,這麼樣……..(眾笑) 第三是香,巴利語是gandha,gandha也可以翻譯為氣味。之所以稱為香,這個是中國古代的翻譯,gandha本身的意思是也包括很好的香味,比方說sugandha是很好聞的氣味;dugandha就是很臭的巴利語,所以gandha的意思就是我們所說的氣味。它的特相是「撞擊鼻淨色」。作用是「作為鼻識的所緣」。表現為「作為鼻識之境」。近因是「四大」。 第四是味,rasa,味就是味道。味道的特相是什麼呢?它能夠撞擊舌淨色,也就是我們舌頭所嚐到的,我們的舌頭能夠知道的、辨識得到的是屬於味道的特相,一般我們表現為酸、甜、苦、辣這些。作用是「作為舌識的所緣」,就是舌識的對象,作為我們舌頭認知的對象。表現為「舌識之境」,就是舌識的外境。近因是地、水、火、風的「四大」。 那我們看之前所講到的地、水、火、風,跟現在講到的顏色、香、味,還有食素,它們構成了我們所說的『八不離色』。 食素,巴利語叫作oj?。它的特相是「食物裡面的營養」。其作用是「維持色法」。表現為「能夠滋養色法」,或者說「一切物質裡面的營養,它能夠取到維持色法存在的作用」。 (弟子依照開示錄音打字,未經尊者審閱同意發表) 阿毗達摩藏是上座部佛教重要的典籍,此主題由業處導師瑪欣德尊者演講。 按照各主題內容分成短小精悍的章節,便於賢友們在日常收聽所需瞭解的主題。 佛曆2559年10月31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