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於色當正思惟
#1
@Facebook


??完讀雜阿含經0002~正思惟五蘊真相(3之1)   ??經文語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我這麼聽聞: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色當正思惟,觀色無常如實知。所以者何?比丘!於色正思惟,觀色無常如實知者,於色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你們應當對於色蘊的生命經驗正確如理的作意思惟,觀察色蘊的生命經驗而如實知見它是無常的。為什麼呢比丘們?因為對於色蘊的生命經驗正確如理的作意思惟,觀察色蘊而如實知見它是無常的人,就能斷除對於色蘊所生起的欲貪;欲貪斷盡的人,我說是真正的心靈寂靜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當正思惟,觀識無常如實知。所以者何?於識正思惟,觀識無常者,則於識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同理,你們也應當對於受、想、行、識蘊的生命經驗正確如理的作意思惟,觀察受、想、行、識蘊的生命經驗而如實知見它是無常的。為什麼呢?因為對於受、想、行、識蘊的生命經驗正確如理的作意思惟,觀察受、想、行、識蘊而如實知見它是無常的人,就能斷除對於受、想、行、識蘊所生起的欲貪;欲貪斷盡的人,我說是真正的心靈寂靜解脫。   ??註釋: ??1.正思惟(巴 yonisomanasikara):也叫作“如理作意”。第SA259經作“精勤思惟”、第SA843經作“內正思惟”。不是大腦憑空的推理思惟,而是依聞思修所得的智慧對於境界善巧的如理作意。《瑜伽師地論》說:解脫有二種前行法~~ 1.見前行法:為得出世正見而起聞思修所成妙善如理作意; 2.道果前行法:得如是正見已,為斷所餘諸煩惱[習氣]故,復起所餘[修道的]正思惟等。   《瑜論》分見道前和見道後兩種正思惟,說得很棒,但是,到底什麼叫正思惟或如理作意呢?   ??2.思惟(巴manasikara):在經中有多種用法: ヾ思考、思慮一件事或一個觀念、一個教法…等。 ゝ突起一念:比如『作是念』、『作是思惟』。 ゞ即作意、注意,心所法之一,謂令心警覺發生的境界。 々正思惟、如理作意:在觀察中的一種如實際的正確思惟,如禪思思惟、思惟觀察。 根境因緣一發生,我們就會去注意境界,如果這時沒有正思惟──如理的注意,接下去就是無明的『觸』了。   ??3.正:就是正確,也就是如理(巴yoniso)的意思。『如理』本義是‘自根源’,也就是從根源、從本質或從真實去作意,所以衍申為‘如正理、正確、不顛倒’等意思。依據『聞思修正法而來的正確知見』才能生起如理作意。才是‘自根源’,才是‘如正理、正確、不顛倒’。   ??4.如實知:如其真實的了知,亦即透過正思惟的觀察,而觀見五陰無常、苦、空、非我的真相,這就是『如實知』。如實知五蘊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稱為『開法眼』(一念相應正見);開法眼後,再進一步遍觀11行相,在一切生命經驗當中,不迷不疑一一無常、苦、空、非我,就是得『法眼淨』(念念相應正見)。雜阿含經中,『開法眼』和『得法眼淨』有時候都會叫做『如實知見』。   ??5.於五蘊正思惟,觀五蘊無常如實知者,於五蘊欲貪斷:意思是說,要先觀查生命經驗,之後得如實明見真相,這樣才能斷欲貪。   ??6.欲貪斷者,說心解脫:佛法的解脫不是用禪定或苦行直接去壓制或遏止五蘊的生命經驗,而是要作因緣觀,去滅除因緣(欲貪),欲貪滅了,無明觸的五取蘊就滅而不起、減而不增、捨而不取、退而不進,這樣最後才能究竟寂滅。   ??延伸閱讀~~ ※完讀雜阿含經0001~正觀正見解脫行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149674749729887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