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新講】微子離開了殷紂王,箕子裝瘋作紂王的奴隸,比干諫勸以至於死。孔子說:「殷朝有三個
仁人呢。」
雖然表現不同,但都是忠於君國、愛護人民的表現,值得大書特書。
2.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 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
,何必去父母之邦。」
【新講】柳下惠當士師(就是高級軍官),三次被免職。有人對他說:「你不可以離開嗎?」
他回答說:「用直道來服事人,去哪裡而不被三次免職?用歪曲的方法來服事人,又何必離開父母之
邦?」
用正直的道理事奉國君,是柳下惠一貫的堅持,完全不顧個人得失;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4.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新講】齊人送了一些女樂,季桓子接受了。三日不上朝理政,孔子就走了。
沒有希望辦好政治,留也無益,走是唯一的選擇。
5.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 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
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新講】楚狂接輿唱著歌經過孔子旁,一邊說:「鳳啊!鳳啊!為什麼你的德也衰落了呢?過去的已
來不及諫勸,未來的還可以追回。算了,算了!現在的從政者很危險呢!」孔子下車,想跟他說話。
他卻快走、躲了開來,不能跟他說話。
那些不仕的隱者,也不屑聽孔子說教,他們自有一套人生觀。
7.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
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
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矣。」
【新講】子路跟隨孔子,落後了,遇到了一位老先生,用拐杖扛著竹簍。子路問他:「你看見我的夫
子了嗎?」老先生說:「四肢不動,五穀不分。知道誰是你的夫子?」插著那拐杖而除草。子路拱著
手站著。老先生留子路在那過夜,又殺雞做飯給他吃,讓他的兩個兒子與子路相見。第二天,子路趕
上孔子告訴了前情。孔子說:「他是隱者呢。」叫子路回去見他。到了那裡,老先生已經走了。子路
傳孔子的話說:「不出來做官是不義的。昨天您叫兩個兒子見我,這說明長幼之節,不可廢了;那麼
君臣之義,又怎麼可以廢呢?你們隱居,不過是想潔淨自身身,但不顧君臣之義,就亂了大倫。君子
出來做官,是為了行義(做自己該做的事)。至於道的不能通行,我已經知道了。」
仍然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經世濟民,只是為了盡自己的本分和責任。
10.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 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新講】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遺棄他的父母,不使大臣埋怨不受重用以。老臣沒有重大原因,
就不會被棄絕的。不對任何一個人求權責備。」
這是國君施政,由孝順父母開始,然後尊敬大臣、體諒群臣。(此理也見於〈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