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關係到道德的實踐, 一方面也關係到正確知識的獲取。
1.以誠養心:
荀子屬儒家,講究道德仁義,特別重視誠字,所以主張以誠養心。
因為誠是一切善德的基礎,沒有誠,就是虛偽,那道德也是假的。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他事矣。惟仁之為守,惟義之為行。
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
誠心行義則形,理則明、明則能變矣。
變化代興,謂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至誠者也。(荀子不茍篇)
2.又主張以靜解蔽
解蔽就是解除內心的蒙蔽:
故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未得道而求道者,謂之虛壹而靜。
………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荀子解蔽篇)
3.虛、壹、靜
這裡提到虛、壹、靜三個字。
「虛」字,據荀子解釋,「不以已藏害所將受」,就是虛心。你心裡有一些東西,不要成為接受新知的攔阻。永遠讓心是空的,能接受新的事物。
「壹」字,據荀子解釋,「不以夫一害此一」。就是專一。客觀地對待每一知識。不要讓另一個知識妨害這一個知識。
「靜」字,據荀子解釋,「不以夢劇亂知」,也就是要保持心智的清明,不要糊塗,才能接受正確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