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討論] 運典與文意之表達.1
#1
晨星
發信站: 楓橋驛站 (bbs.cs.nthu.edu.tw )
    「研六經以訓詁,括萬妙而為師。」

    最近讀了一本《評註文法津梁》,宋文蔚著,高雄復文書局,77.10初版。
那是教人作文方法的書,很深,要費腦筋才能讀懂。其中講運用典故來寫文章、
也就是運用典故來表達意思,當然對理解文章的意思也有關係,是理解文字意義
的更進一步。我想在這裡作一點簡單的介紹。

    一、借典生情:就是利用典故來產生情感。
        書中的典故,未必與我所要表達的情感完全吻合,如善於用借,則什麼
        典都可以用。如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目的是獻上自己的文章,希
        望李侍郎能提拔他。先說自己會寫文章,可是遭遇不好,中間用「寧戚
        牛角之歌」、「繌明堂下之言」提出議論,而以叔向、齊桓推重李侍郎
        ,最後用折筆,導向自己。
        按:《琴操》,衛人寧戚是餵牛的,因為命苦,所以扣著牛角而高歌訴
        苦。齊桓公聽了,很同情他,就讓他作宰相。
        又:《左傳》,叔向到鄭國,繌明想知道他的為人,就跟隨那收器物的
        隨從,在堂下大聲說話。叔向一聽,說,這一定是繌明了。走下來拉著
        他的手,一起上堂,讓君主有機會認識他。
        這兩個典故,原不是可以很貼切地用在韓愈這件事上,因為借用,所以
        很切。

    二、因典寓意:就是拿典故寄託意思。
        需就題目生發情感,有層出不窮之妙。如柳宗元〈永州萬石亭記〉,「
        萬石」是亭的名字,就從這兩字生情。前面說「怪石」,結語是「非人
        力也」。中間敘亭之勝,並彰作亭者崔公之德。最後反覆用「萬石」的
        典故。
        按:漢朝的三公,秩(俸祿)號「萬石」,因此又叫「萬石君」(見《
        漢書、百官公卿表》)。這是柳宗元用的典故。但是,那「石」字應該
        唸「但」,也不是石頭之「石」,文人作文,什麼都可以牽強,這是高
        手。

    三、引書立論:就是引一句書,建立我的理論。
        如歸有光〈張雄字說〉。張雄,雄是他的名字,歸有光是他的老師,給
        他起一個字,叫「子谿」。就從此建立一篇主體。
        剛好《老子》有「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之句,於是在一篇之中,反覆以努力增進德行、而謙卑居下,不求勝
        人,柔弱至極為主。結語,要張雄能守雌,而為天下谿(居天下低窪之
        地),否則不足以稱雄於天下。都是老子理論,又與張雄的名字密不可
        分。

    四、舊典新用:所有的典都是過去的事、古書上的資料,當然是舊典。但是
        如能用己意變化,則舊典都是新的。但必須聯合有情,不可稍涉勉強。
        典故的意思,要把它變化成作文的意思,那就是技巧。
        例如蘇軾的〈遊桓山記〉,主要是記桓山司馬桓魋之墓。司馬桓魋毀謗
        孔子,並且預先為自己作石槨,這是不知禮。
        本文敘琴和墓的關係,說不上是禮。但是他暗用了原壤母死,登木而歌
        ;莊子妻死,鼓盆而歌的典故。接合著自己叫道士某某,鼓琴而歌,諷
        刺了司馬桓魋的不知禮。就有十分新鮮之感。

--
   ********************************
基督教網路傳道中心」歡迎參觀:
用滑鼠左鍵點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進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2012/03/10 Sat 05:47:2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