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其政
,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
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
,河海之於行潦:類也。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撥乎其萃。自生民以
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解】本章是極力稱頌孔子的偉大。
孔子的弟子宰我說:『依我觀察於夫子,比堯、舜賢能多了。』
子貢說:『看他的禮就能知道他的政事,聽到他的音樂就能知道他的道德;
在百代之後,評論以前百代的聖王,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的。從有人類以來
,沒有像夫子那樣的偉人。』
有若說:『豈只是人類呢!麒麟和走獸相比,鳳凰和飛鳥相比,泰山和小土
堆相比,河海和流水相比:都是同類的。聖人和人民,也是同類的。從那同
類的出來,卻能高高地超越那同類。自從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
了。』」
《孟子》公孫丑上•第六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
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
非之心,非人也。
【解】本章是說,不忍的仁愛之心,是作人的基礎,也是安定天下的根本。
孟子說:「人都有不忍別人受苦的心。先王有不忍別人受苦的心,就有不忍
別人受苦的政治了。用不忍別人受苦的心,行不忍別人受苦的政治,治理天
下可以像彈丸般運轉在掌上。
所以說人都有不忍別人受苦的心,理由是:現在人突然看見小孩兒快要掉到
井裡,都會有害怕同情的心;並不是要藉此和小孩兒的父母交個朋友;並不
是要藉此贏得鄉黨朋友的稱讚,也不是為了怕聽小孩兒痛苦的哭叫聲而這樣
作呢。
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傷痛的心,就不是人了;沒有羞恥厭惡的心,就不是人
了;沒有推辭謙讓的心,就不是人了;沒有分辨是非的心,就不是人了。
......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
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
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
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解】同情傷痛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恥厭惡的心,是義的開端;推辭謙讓
的心,是禮的開端;分辨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人的有這四個開端,就像
他有四肢一樣。有這四個開端卻自己說不能的,是自己傷害自己;說他的君
主不能的,是賊害他的君主的呢。凡有這四個開端在我身上的,知道還都要
把它擴充的呢。就像那火剛開始燃燒,泉水之剛開始流出。只要能擴充它,
足夠保有四海;假如不能擴充它,連事奉父母都做不到。」
《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
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
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解】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真是大丈夫嗎!他們只要一生氣,
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天下就太平。」孟子說:「這怎麼能算是大丈夫呢
?你沒學過禮嗎?男子成年,父親命令他;女孩出嫁時,母親命令她。前往
,送女兒到男方家門,警戒她說:『妳到丈夫家,一定要恭敬警戒,不可違
背丈夫。』用順從作為正道,是妾婦的道理呀。唯有住在天下的廣大居所(
仁),立在天下之正當位置(禮),行走在天下的大道(義);得志,與人
民一同實踐;不得志,獨自實行他的理想。富貴不能使他放蕩,貧賤不能使
他改變,威武不能使他屈服:那才叫做大丈夫。」
--
********************************
基督教網路傳道中心」歡迎參觀:
用滑鼠左鍵點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進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
▄ ◢ ▄▄▄ ▄▄▄ ▄ ▄▄▄ 清大資工
█ █◣◢█ █▄█ █▄█ █ █▄▄ chanz 從 123.195.52.233
█ █◥◤█ █ █ █ █▄▄ █▄▄ 【楓橋驛站】 telnet://imapl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