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討論] 易經在四書五經中之定位
#1
晨星
發信站: 楓橋驛站 (bbs.cs.nthu.edu.tw )
    儒家的經典,是中華文化的精華。身為中國人,不可不知中華文化,也就不
可不稍懂儒家的經典。而,儒家經典主要就是四書五經。

    《易經》與《詩經》《書經》《禮經》《春秋經》,合稱五經。五經之外,
又有《四書》。《四書》是宋儒朱熹所定,雖然地位不如五經,但是卻是孔孟思
想最靠得住的一部書,而且淺顯易懂,是閱讀儒家經典入門的書。

    在五經中,《易經》被公認是最高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因為它是講
天道以及於人事的書。從最高以及於最實際。有了《易經》這一部制高點,再去
看其他經典,自然能清楚、一目了然。

    但是,五經是不好讀的,有它的艱深度。原因是,它不是直接講儒家的道理
,而是藉助一些古典來講儒家的道理。你接觸它,想要直接明白,就有困難;如
果你能瞭解孔、孟的心靈、孔、孟的思想,再去看看五經究竟是表達什麼思想,
他為什麼要這樣詮釋、這樣解釋,那就會心裡洞然開竅,大徹大悟。

    而孔、孟的心靈、孔、孟的思想,最主要是蘊藏在《四書》裡的。所以,我
以為《四書》應該是理解五經的鑰匙、核心。能把握這鑰匙、核心,五經的奧秘
就可以打開了。而且,就是你不能閱讀、深究五經,只讀了《四書》,你也能夠
把握儒家聖賢思想的精要,不再算是外行的人了。所以,朱熹訂定《四書》,真
正是有功儒家學術,有功於中國文化,有功於世道人心。

    晚近許多同胞,厭惡我國先聖先賢的經典,好像要他讀經,就是要他命一樣
。那很糟糕。不讀經典就沒有民族情感、不讀經典就不瞭解民族文化、不讀經典
就會忘記歷史、忘記自己是哪一國人。所以倡導讀經是必要的。

    不要以為儒家經典是什麼洪水猛獸。儒家經典與我基督教教義是相通的。儒
家經典講人道,基督的道理講天道。人道向上走就是天道;天道往下探就是人道
。這很有意義。

    講到儒家經典,大家常說四書五經。四書又叫「四子書」,表面上位階不如
五經。其實四書很重要的。它是孔孟思想的第一手資料,而五經,實際上是孔子
以前的史料,經過孔子詮釋的。詮釋之後,就帶著儒家思想的色彩,也成為儒家
思想的發揮。所以比四書難讀,要先瞭解四書,才會知道五經為什麼會這樣解釋
。

    四書不只是一本重要的經典,也是儒家思想、特別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它以
道德教育為主體,卻也賦於您人生的意義和方向。以前,都有讀,而且是必修。
台獨派執政後,因為數典忘祖,不想當中國人,才廢掉的。如今恢復教學,是必
要的。

    那四書究竟是講什麼呢?四書的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時人論學的紀錄,是
孔子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孟子是孟子與其弟子、時人論學的紀錄,是孟子思想的
第一手資料。我們知道儒家是由孔、孟所發起,因為有其優越性,所以成為中國
思想、文化的主流。這就可以看出論語和孟子二書的重要性了。

    孔子重視「仁」,孟子重視「義」。「仁」就是人的心。「義」就是人的路
。孟子說,人要是有雞狗丟了,就知道去找尋,但是他的本心(仁心)丟了卻不
知道去尋找;有一條人人該走的路,卻不知去走,真是可哀呀!

    那「仁心」的本質又是什麼?就是一個憐憫之心、不忍之心、同情之心。這
種心的發揚,就是愛人、利人。而且,是因遠近親疏而有輕重的。這很合乎人性
。所以仁愛要由孝順父母做起,擴充到兄弟、尊長、鄰里、國人,以致於天下所
有的人類。看你的力量多少,只要力行。作不到的也不必強求,免得人說是唱高
調。所以,儒家思想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修身的先決條件,
是心、性。所以再向前推,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而修身是一切學問的
根本。以上所提的儒學大綱,見於大學(四書之一部)。

    孟子強調「義」,就是「正當的行為」。什麼是「正當的行為」?就是自己
快樂的時候,想到如何使別人也能快樂?自己幸福的時候,想到如何使別人也能
幸福?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幸福建築在別人的痛苦和不幸上。所以孟子一再勸導
當時的君主,在享受、快樂的時候,不可忘記百姓的痛苦和不幸,尤其不可以黷
武侵略,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讓百姓血流肉爛:這就是王道。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認為只要發揚善性,人人可以成為像聖人一樣的理想人
物。人之所以不能發揚善性,是因為他自暴自棄。那是很可惜的。發揚善性,只
要順其自然地培養,不要擾亂,久而久之,自然有果效。孟子講「養吾浩然之氣
」,看來很難懂,其實就是上面的意思。「浩然之氣」,又叫「正氣」,那是一
種堅持善行的精神力量。在太平的時候,大家同心同德,維持國家的穩定和幸福
,在國家危難的非常時期,犧牲奮鬥、不顧一切,為的就是求國家民族的生存。

    孟子的性善思想,來自孔子的孫子子思。子思作「中庸」,也是四書的一部
。這書認為,人的天性是老天所賦予的。因為天是純善,當然人性也就是善的了
。所以人的責任,就是怎樣把這善性發揚光大,去除不善的部分。修養的方法,
有兩條路:一條是由外在逐一規正,漸漸進入內心之感應(尊德行、自明誠);
一條是由內心之感應逐漸向外發展,最終使外在行為達於完滿(道問學、自誠明
)。這成為後來宋明理學家(新儒學)兩條不同的發展路線。

    中庸還有一篇「哀公問政」,講施政的正確方略,非常寶貴的。

    請問,孔孟這樣的思想,有哪一點是陳腐?有哪一點是恐怖侵略?帝國主義
者仇視中國文化,曲解中國文化,說穿了,不就是為了使中國人不團結、方便侵
略中國嗎?其實中國人多年受帝國主義者的侵略,現在所要的,只是「求中國之
自由平等」,不希望再被壓迫,也不希望去侵略別人。

    至於五經,其實都是孔子以前的重要書籍,孔子用儒家思想的眼光加以詮釋
,所以,可能不再具備那些書的原來意思。這是它們難讀的地方。

    易經:本是占卜、決疑的書,經伏犧、文王、周公、孔子發揚,由天道及於
人事。

    《易傳》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
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此處之道,就是天道,也就是《中庸》的「天命」,一切善的根源,近乎基
督教的上帝。根據這「道」,我們要發揚天心,造福世人,這就是《易》的道理
。

    《易傳》又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見吉凶、吉凶
生大業。
    這是說明,「道」或「太極」是宇宙萬有的根源,宇宙萬有都是由祂而來,
就是上帝、天公的意思。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也是孔子的教導,人生的責任真是大得不得了。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這是說,善與性:儒家的教導,都是來自陰陽之道,也就是易經之道。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這是說,《易經》的陰陽、剛柔與人類的仁義,都是同一個邏輯的產物。

    故:《易經》絕對可以與四書:孔孟儒家的道理相通。

    至於

    書經: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書、歷史資料。經過孔子的詮釋,以發揚上帝的公
義、執行道德、愛民政治必蒙上帝降福為主軸。

    詩經:是中國周朝時代通行的詩歌,內容不必是修身齊家……安邦治國的大
道理。孔子詮釋之後,認為那是溝通政府與人民情感、意見的書。而且,溝通的
時候,要溫和含蓄地,不要針鋒相對。所以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下。主
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知者足戒………」。

    禮經:關於禮的思想和資料。也包含政治制度方面。禮包含外在的儀節和內
在的誠心。總之是好行為、道德倫理的實化。

    春秋:孔子將當時的歷史資料加以一字一句嚴格地整理、敘述,成為以魯國
為中心的當時各國歷史。裡面有孔子重要的做人、做事、如何面對國家、君主、
同僚、歷史的看法。當然有孔子的思想、四書的思想。

    五經比四書難讀許多,所以可以不必人人去讀。但是需要專家研究,把其中
的思想精華告訴國人。

--
   ********************************
基督教網路傳道中心」歡迎參觀:
用滑鼠左鍵點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進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
  ▄       ◢ ▄▄▄ ▄▄▄ ▄     ▄▄▄  清大資工
  █ █◣◢█ █▄█ █▄█ █     █▄▄  chanz 123.195.16.196            
  █ █◥◤█ █  █ █     █▄▄ █▄▄ 【楓橋驛站】 telnet://imaple.tw
2011/05/11 Wed 03:38: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