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痹症
#1
矛盾的日子
發信站: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B (redbbs.cc.ntut.edu.tw )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 中醫部 洪培修醫師

小李昨天晚上與同事到KTV歡樂地喝酒、唱歌。今天早上起床……完了!怎麼右臉麻麻
的,照鏡子一看,更發現不能作鼓頰、皺眉、蹙額、露齒等動作,用力閉眼睛,右眼
瞼不能閉合,額頭上的皺紋消失,口角被牽向健側,鼻唇溝變淺或消失,說話漏風,
嘴角流涎,吃東西時食物會嵌在口齒頰之間。小李和家人都擔心會不會是腦中風,趕
緊到醫院檢查,醫師說是「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痹症」,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顏面神經
缺血或水腫。

中醫學把「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痹症」稱為「面癱」或「口眼喎邪」,屬於「中風中絡
證」,認為致病原因是患者體質氣血虧虛,以致外風乘虛入絡所致,病程發展大致可
分為發病前十天的早期階段,十至一個月的中期階段和發病三十天後的晚期階段,若
超過六十天則歸於面癱後遺症期。

中醫的治療常採針藥並治,早期的著重在祛風解肌,依風熱或風寒證型選用清熱藥或
辛溫解表藥,或者配合西藥治療,針灸治療則採遠端取穴或健側取穴為主,或採輕刺
激手法;中期著重在搜風通絡,常加用蟲類藥如全蠍、僵蠶、地龍等,針刺面部患側
穴位如下關、頰車、地倉、陽白、迎香和手部合穴等為主;晚期病情虛實夾雜,治療
除通絡緩急外,宜加養肝血藥,針刺宜採透刺面部穴位,再配合證型針補合谷、足三
里等;而後遺症期則多以虛證為多,著重補固本和祛瘀通絡藥,針刺仍以透穴和補法
為主。

臨床經驗顯示配合中醫針藥治療周圍型顏面神經麻痹症,再加上患者臉部按摩復律,
往往可縮短病程。
Tue Jan 2 16:54:10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