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公益創投基金 搶救迷你小學/裁掉小校 弱勢兒翻身更難/不要剝奪孩子的根
#1

發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公益創投基金 搶救迷你小學

林倖妃/台北報導、王超群/台北報導

    九月一日,全國二千六百多所國小開學,一百九十萬名學童迎接新學年到來。
今年各地共有三十五所偏遠地區迷你小學在暑假期間走入歷史,學生必須轉到他校
就讀;學者認為,這勢必造成家庭和經濟弱勢族群再度面臨教育弱勢的不利處境。

    八年內 廢併一百四十四所

    為搶救弱勢邊緣的孩子,伊甸基金會和《遠見》雜誌合作發起台灣第一個公益
創投機制,成立「偏遠小學創投基金」,目標一千萬,預計可供四至十所偏遠迷你
小學成為活化典範。九月一日起至十月二十日前提送方案申請,經三次審查與現場
會勘等程序,可階段性撥款、管理、督導。

    根據《遠見》報導,從一九九九年到今年暑假過後,八年之內,台灣共有一四
四所小學、分校、分班消失。

    今年台南縣裁併九所、四所被降為分校、五所分校被廢校。嘉義縣裁撤十二所
學校、整併七所,雲林裁撤四個分班。台北縣以遊學課程聞名全台的坪林鄉漁光國
小,降為坪林國小分校。

    《遠見》指出,一九四○、五○年代,台灣國民所得只有一、二百美元,都還
有「一村一學校」政策,現在卻為了節省教育經費而裁併偏遠小學。地方勒緊褲帶
,占縣市總預算平均約四到五成的國教預算,成了最醒目的標靶。其實,這些預算
的八成以上是老師薪資與退休撫恤費,真正用在學生身上的錢愈來愈少。

    就學困難 侵蝕貧童受教權

    偏遠小學裁併最大的問題是,留在偏遠地區迷你小學就讀的孩子多數都是家庭
與經濟弱勢族群,裁併學校進一步侵蝕他們的受教權,造成這些孩子又多了一個教
育上的「第三重弱勢」。

    尤其在交通不便的山上或離島地區,「學校廢了,刮風下雨、道路坍方、路不
通、車開不了,學生課也不用上了,中輟生與人口外流問題馬上浮現。」一位已見
證兩所小學被廢棄的小學校長指出,廢校影響不容小覤。

    當孩子變成「三重弱勢」族群,想靠教育翻身,勢必更難。陽明大學認知神經
科學所所長洪蘭痛批,每個地方的教育環境都不一樣,教育部官員不能坐在辦公室
中,大筆一揮就決定人家生死。

    她強調,單從交通問題來看,小孩一天、兩天搭不上校車,第三天可能就不想
上學了。中輟生的社會成本很高的,不是裁併校成本算得到。美國曾做研究,一個
中輟生將來犯罪被關到監獄裡,一生的成本是一三○萬到二五○萬美金,少一所學
校的結果,很可是多一間監獄。

    響應偏遠小學創投基金,民眾每月一千元加入點燭天使行列。捐款專線:
02-22306685,活動網址﹕ http://www.gvm.com.tw/event/eden.asp

    教長:有效運用教育資源

    學者批評偏遠地區廢校政策是不顧弱勢學童權益,教育部長杜正勝認為,這是
教育資源更有效運用的方式;迷你學校如果沒有足夠具專長的老師,對學童是好的
教育嗎?

    教育部主秘陳明印則強調,裁併小校的主要著眼點是學生學習互動和同儕刺激
等,全然是基於學習效果。教育部並明訂特殊情況下不必裁併的標準,已有相當彈
性,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

    陳明印表示,教育部所訂小型學校發展評估指標,納入學生數、社區結構、距
公立學校、和鄰校交通工具、原校區用途、社區對學校依賴度等。如果該鄉鎮只有
一所小學、屬原住民地區學校或到他校交通有重大安全顧慮,教育部都支持不一定
裁併。



2006.08.28  中國時報

裁掉小校 弱勢兒翻身更難

本報訊

    編者按:為了節省教育支出,過去六年來,全台灣已經廢併掉一百多所小學。
今年九月一開學,五六六所百人以下小學、共三六三七七個小孩,面臨學校不見了
的危機…。教育專家洪蘭曾說:「廢掉一所小學,未來可能要多蓋一間監獄!」廢
校後,偏遠學生受教權,誰來關注?九月號《遠見》推出「小學生大未來─給偏遠
小學一個機會」關懷系列,並連同伊甸基金會,發起台灣第一個公益創投方案,希
望給偏遠小學一個機會,尋找偏遠小校成功活化的新典範。本報同步摘要《遠見》
的相關報導。

    二○○四年,監察院建議教育部以裁併方式節省五十一億人事費後,教育部委
託台中師範大學副教授侯世昌進行「國民小學小型學校發展及最適學校規模之研究
」,針對五三五所百人小校的校長、老師與家長發出問卷,詢問當地交通狀況與對
裁併校的意向。

    七成四受訪對象不同意裁併校,但研究仍提出「國民小學的最適經營規模為學
生數百人以上」、「小型學校的評估與整合確有需要」、「整合成功與否的關鍵在
於不斷地柔性溝通與縣市長的決心」等結論。

    從頭到尾讀完這份報告,陽明大學神經科研究所教授洪蘭直喊:「一點參考價
值都沒有……。廢校政策完全是一群坐在冷氣房中想出來的政策,沒有!完全沒有
理論基礎!」

    「鄉村、偏遠地區收納了很多失業、貧窮的世代複製,這些人可能是都市競爭
的挫敗者,也可能是走不了的人,把這些人放棄了,公平、正義嗎?」師大教授陳
麗珠不禁反問。

    案例一/澎湖大倉島

    搏海上學,誰為阿雄擺渡?

    早上七點不到,靜謐的澎湖大倉島港邊,兩個小朋友迎著鹹鹹海風、頂著大太
陽,等著搭交通船上學,今天是他們的暑假返校日。

    睡眼惺忪的陳建雄和不喜歡笑的蔡佩伶即將升上二年級,他們是全澎湖縣「唯
二」得搭船上學的國小學童。廿分鐘的船程,伴著隆隆的馬達聲與嗆鼻的柴油味,
他們抵達馬公市西北角後窟潭重光碼頭。

    在這裡,熟悉的計程車阿姨已經在等他們了。約莫十分鐘車程,他們就在全澎
湖最大,有一千多名學生的中興國小下車,跑著進教室。

    過去一年,不論晴雨冬夏,阿雄與蔡佩伶都得渡海上學,再由固定的計程車司
機接送到校;放學時沒交通船可搭,則由家長們輪流開漁船接回大倉島。

    未來五年,他們仍必須習慣這搏浪通勤時光。因為,大倉島上唯一的大倉國小
已在二○○五年廢校了。

    澎湖縣的大倉島因被包於內海,是個有「珍珠島」美麗封號的小漁村,目前只
剩廿戶、八十幾位居民。一九九六年以後,村子裡的漁夫娶進印尼、越南與大陸新
娘,陸續誕生了八名「新台灣之子」,所以又被稱「新台灣之子島」。

    去年七月,大倉國小畢業了五名學生後,就剩下三、四年級各一名學生,及陳
建雄與蔡佩伶兩位新生,因而廢校。大倉還有六個學齡前的孩子,如果他們在馬公
市沒房產可移居,未來路實在難防巨浪。

    問阿雄喜不喜歡去上學?他搖搖頭,再問他想不想念大倉國小,他睜大眼點點
頭。那想不想媽媽呢?阿雄沒回答,轉身騎上腳踏車,大喊:「你要去看學校嗎?
不然你載我,我們去學校尋寶!」

    操場開滿天人菊的大倉國小廢校後,成了島上九個新台灣之子的探險樂園。大
倉還有六個學齡前的孩子,如果他們在馬公市沒房產可移居、也沒親戚家可借住,
渡海上學的路途,沒有健全的家庭支撐,他們一個個都可能變成阿雄的翻版。

    案例二/台南澄山村

    阿龐要多走七公里崎嶇山道

    九月升上六年級的龐忠勝─阿龐,和爸媽、妹妹智貞一家四口,原本住在台南
永康市經營早餐店。兩年前,生意失敗,一家人搬回爸爸位於左鎮鄉澄山村的故鄉
。這裡的光榮國小澄山分校是龐爸爸的母校,回鄉定居,阿龐和妹妹可以就近上學
。

    但是,阿龐和妹妹才遷回念了兩年書,澄山分校就因為湊不足四十名學生,無
法達到台南縣政府的免裁併校門檻,已經在今年七月卅一日走入歷史。

    開學後,他們上學的路線不同了。要先走路到定點集合,再搭交通車到七公里
遠的山下光榮國小念書。雖然交通車由縣政府補助到兩人畢業為止,但是阿龐和妹
妹崎嶇的上學路,是龐家最放心不下的一件事。

    澄山村海拔不過二百多公尺,並非高山部落,卻屬荒僻深長的丘陵林地。農路
沿線的叉路,多到讓人即使是大白天,也會東繞西繞記不住路。

    夜裡,不僅沒幾支路燈,路旁也都是隱蔽性極高的雜樹林與藤蔓,警方還曾多
次在此破獲有外來歹徒隱匿於此,種植大麻。

    今年四十三歲的龐爸爸發愁地說,原本以為搬回澄山村,孩子就近念澄山分校
,放學還可以幫忙餵豬;現在搭交通車,只怕到家都很晚了。

    澄山村路況極差,豪雨沖毀的路面,縣政府也總是稍做修補、僅堪通行而已。
如果孩子沒趕上校車,就得騎著腳踏車到七公里遠的光榮國小,但在澄山村上坡、
下坡路不斷的崎嶇山路上,「腳踏車只能騎一半、牽一半!」村長穆宏男強調孩子
日後上學的不便。

    看到急著回家養豬的阿龐,帶著妹妹在崎嶇山路漸行漸遠的背影,穆宏男不禁
要問:「悽慘喔!小孩子念書如果不安然順適,以後是要怎麼有出脫(出人頭地)
?」

    而阿龐,還只是澄山村幾十個孩子中的一個而已。



2006.08.28  中國時報

有特色遊學 把小校變大了

本報訊

    在少子化趨勢下,台灣迷你小學愈來愈多,百人以下小學十年前有四九九所,
一路攀升到去年的五六六所,成長十三%,迭創新高。當迷你小學愈來愈多時,也
到了小校必須尋找生存方式,證明教學品質與存在價值的時候了。

    存廢之間 走出第三條路

    今年暑假期間,一群迷你小學的校長、教育界人士與休閒農場業者,在前任漁
光國小校長郭雄軍(現任台北縣屈尺國小校長)、前建安國小陳木城校長的號召下
,籌設「台灣創意遊學聯盟」。他們希望採取異業結盟方式,串連有特色的偏遠小
學,推動全台灣三百萬個中小學生的遊學產業,「以後遊學不必到紐西蘭皇家牧場
,也可以到北海岸、澎湖、南投山上」一位小學校長說。

    將位於山巔海角,有美景、自然生態與文化歷史的小學,發展成為可讓許多學
子教育兼旅遊的新據點,「台灣中小學一年補習產業有二千億元,只要有一%﹣五
%產值轉到教育遊學來,就可以活化多少偏遠小學啊!」郭雄軍期待島內遊學潮可
以讓偏遠小學尋找新的生機。

    教育當局提到裁併校,總是以同儕太少、學習刺激不夠為主要理由。但以幾個
特色小學經驗可以發現,特色小學借「景」也借「人」,把教室變大了。

    漁光茶鄉 吸引四萬學生

    聲名響亮的假日特色遊學始祖是今年才被併校的台北縣坪林漁光國小。因為校
地小,四年前上任校長的郭雄軍就借用周遭步道、茶園,變成學校的大操場;學生
少,他就辦遊學,四年下來,讓全台灣四萬名學生與家長造訪漁光,當過漁光的「
學生」。

    「漁光是全台灣最小的小學,也曾是全台灣最大的小學!」郭雄軍豪氣地說。

    不過很可惜,漁光今年還是因校長四年任期屆滿,「順勢」被併為坪林國小漁
光分校。但漁光創造小校經營的藍海策略並未走進歷史,反而激勵許多台北縣迷你
小學也紛紛尋找特色,希望以遊學課程讓學校「變大」,顛覆貧窮小校的刻版印象
,也成為都市小學最嚮往交流的對象。

    九份礦夫營 培訓小導覽

    曾有上千名學生的九份國小,一九七○年代繁華過盡、人口外移後,現在只有
七十名國小學童。二○○三年,九份國小構築模擬實境的礦坑展示館,開辦「九份
礦夫營」。

    「進礦坑前,不可以吹口哨,也不能提到蛇喔!」「礦坑內的天井多用相思木
搭成,因為這種樹枝會喀喀響,有示警功能。」長期接觸礦業歷史的九份學童,練
就一身導覽功力,大方自然。

    「透過遊學的城鄉交流,小朋友可以擴大視野,看到自己缺乏的部分,增進人
際互動,也會帶來文化刺激,」九份國小校長林忠仁發現。

    在鼻頭角燈塔的照拂下,以「海角新樂園」自詡的鼻頭國小曾獲得二○○四年
「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特優獎。

    「看,海浪沖上來的地方就是海蝕平台,旁邊那個是蕈狀岩,」、「這片葉子
兩面都有刺,就叫做雙面刺。」小導覽員對學校周遭生態如數家珍,不少學校、企
業團體,甚至部長級官員慕名而來聽孩子導覽。

    鼻頭國小校長楊文達觀察,「這已經變成學生的核心能力,藉著導覽既認識鄉
土,也學會勇於表達自己。」

    和美出蛟龍 也是蜘蛛人

    一九九九年,首開浮潛畢業典禮的和美國小在中外媒體曝光度很高,創新的畢
業典禮成為傳統,讓濱海學校紛紛跟進,也營造了遊學特色。

    和美國小附近有攀岩場,浮潛和攀岩是最大特色,今年還加入獨木舟課程,學
生不僅個個是海中蛟龍,也是空中蜘蛛人。

    「都市的孩子來交流後,我們的小孩發現沒什麼好膽怯的,自己也很有實力啊
!有一次都市的學生來吹直笛,我們就演奏國樂,還會主動帶人家騎單輪車呢!」
和美國小校長張伯瑲對學生自信滿滿。看孩子的成就不能只看成績、學業競爭力,
「還要看他們怎樣與人互動,對學校有沒有感情!」張伯瑲指出,學校打造特色,
孩子也獲得這些課本上學不到的能力。

    特色經營,扭轉小學裁併校命運,如今營造特色小學的風潮不僅往中南部吹,
也開始被拿來作為地方裁併校與否的重要指標。

    迷你小學只要用心經營,學生人數少,也可以是優點。培養出多才多藝、具備
鄉土情懷的孩子,反而成為小學校最珍貴的資產。


2006.08.28  中國時報

把資源運上山 強化城鄉交流 洪蘭:不要剝奪孩子的根

本報訊

    對教育部堅持主張,裁併校政策主要理由是同儕互動、學習刺激不足,陽明大
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所長洪蘭相當不以為然。她說,她並沒有看到小班學生就沒有競
爭力,反而小班學生很團結,老師可以加強對學生的輔導,有好的童年回憶。現在
憂鬱症多,就是因為沒有好的童年回憶,只有讀書考試,不過是個機器。

    洪蘭接受《遠見》專訪時提出,孩子在國小成長階段,安全感最重要。如果一
直被轉班、推來推去,容易覺得被孤立、被歧視,這種創傷與烙印是一輩子的。受
虐兒很多是被忽視、冷落,這是一種被動的傷害,比肉體的傷害還嚴重。

    她說,全國各地沒有哪個學校可以廢,因為小孩每天睜開眼,就要去上課,要
看到熟悉的老師、同學的地方。就算只剩一個學生,一個學生也是人。

    她強調,教育部應該做的是將資源帶到偏遠地區,而不是把孩子叫下來讀書,
畢竟那是他將來要生活的環境,應該讓孩子待在那裡,去設想他們的環境,把資源
運上山,把錢用在刀口上。現在有網路、電視,加上城鄉交流,就可以增加文化刺
激。

    憲法規定,人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如果是這樣,應該多給這些偏遠孩子一個機
會、希望。如果政府真的沒辦法,那由民間發起認養,籌一些錢,讓這些學校可以
繼續下去,有很多應變方法,不是一定要把學校裁掉。

    如現在全國有三萬六千名流浪老師,洪蘭說,為何不請他們來輔導孩子?還可
以統班上課,一到六年級學生在同一個班級上課,混齡教學。老師教某一年級時,
其他年級自修,或者大的孩子教小的孩子,互相照顧,不但節省成本,學生也都照
顧到。跑班教學也是一個方式。

    雖然官員口口聲聲說我沒有剝奪他,只是讓他去別的地方念書,但一個人在成
長過程中沒有「根」,將來在遇到挫折時,無法有好的反應。讓孩子在他的家鄉好
好長大,產生感情,長大後就會回饋家鄉。洪蘭肯定地說,「你用很少的錢在現在
,可以節省很多的錢在將來」。一個孩子將來如果關在監獄,是浪費了他天生的資
源以及社會資源。
Mon Sep 4 17:33:47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