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ts.com.tw/nownews/general/201104/201104140713988.html
2028年 小行星更貼近地球僅0.6LD
一顆直徑約為400公尺的近地小行星2005 YU55,將在今年11月8日最靠近地球,最靠近時
約為地球到月球平均距離的0.85倍,相當於32萬公里左右,天文學家強調,這顆小行星
不會撞擊到地球而引起世界末日,而且在未來100年之內,都沒有撞擊地球的威脅;令人
注意的是,2028年還有一顆體積類似2005 YU55這麼大、且這麼靠近地球的天體,最靠近
地球時的距離約地月平均距離的0.6倍。
美國航太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下轄的近地天體計畫(Near Earth Object
Program, 或Spaceguard計畫)曾於3月10日提出報告指出:近地小行星2005 YU55將在
今年11月8日最靠近地球,最靠近時的距離約為地球到月球平均距離(lunar distances
,簡稱為LD)的0.85倍,相當於32萬公里左右。
由於這顆小行星直徑約為400公尺,在目前已知的近地小行星中算是比較大的,而小行星
又有「太陽系活化石」之稱,可以藉由研究小行星瞭解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歷史,因此
引起專門研究小行星的天文學家的注意,打算趁它最靠近地球的時候,出動可見光、近
紅外、雷達等各種儀器進行詳細的研究。
雖然這顆小行星被歸類為「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天體(potentially hazardous object,
PHA)」然而,在此要提醒的是:這顆小行星並不會撞擊到地球而引起世界末日,事實
上,根據去年的一份詳細的軌道研究指出,這顆小行星在未來100年之內,都沒有撞擊地
球的威脅。因此在此呼籲大家切勿再將這顆小行星接近地球之事,與2012世界末日論者
的言論又混為一談而杞人憂天。這顆小行星的軌道及公轉狀態,可至JPL的Solar System
Dynamics網站觀看。
近地天體計畫預估,當2005 YU55在11月8日23:28UT(相當於臺北時間11月9日07:28)最
靠近地球時,大約為0.85LD(1LD約為384,400公里左右),或0.00217(1AU約為1億5000
萬公里),亮度約為11等,以一般口徑15公分以上的望遠鏡就可觀測到。而後在11月9日
07:13UT(臺北時間15:13)最靠近月球,距離約為0.00160AU。由於這顆小行星是從太陽
的方向接近地球,所以它都掩藏在太陽光輝中,要一直到最靠近地球的時候才有機會在
夜空中看到。
2005 YU55是太空警戒計畫(Spacewatch Program)的Robert McMillan於2005年12月28日
發現,是顆所謂的C型小行星(C-type asteroid),也就是含碳量較豐富的小行星;此類
小行星是目前已知小行星中數量最多的。太空警戒計畫的觀測設施位在美國亞利桑納州鄰
近土桑市(Tucson)附近,與LINEAR、NEAT、Space Guard等計畫一樣,隨時搜尋監測可
能對地球有威脅的小行星或太空垃圾。
Mike Nolan等人在2010年4月19∼21日曾以阿雷西波電波望遠鏡(Arecibo)對這顆小行
星進行雷達觀測,影像中可見這顆小行星非常暗,外形看來近乎圓形,拍照當時距離地
球約230萬公里。測量結果發現這顆小行星自轉週期約20小時,Nolan等人建議金石
(Goldstone)等觀測站在11月3∼11日期間,至少做8小時以上的雷達觀測是最理想
的;這段期間的觀測,可能可重建出解析度達4公尺左右的2005 YU55形狀樣式。
阿雷西波的最佳觀測期則從11月8日開始,解析度約可達7.5公尺左右。除了雷達觀測之
外,Nolan等人希望也能有可見光和近紅外的儀器設備加入觀測,以便能確定2005 YU55
的自轉特徵,並深入瞭解這個天體的表面粗糙程度和礦物組成等性質。
下一顆體積類似2005 YU55這麼大、且這麼靠近地球的天體,將是2028年的(153814)2001
WN5,它最靠近地球時的距離約0.6LD,大約23萬公里,但仍無撞擊地球的威脅。
(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