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新聞] 太空聲波解析/太空來的音樂?原來是電漿波
#1
在家大修中
發信站: 交大資訊次世代BS2 (bbs.cs.nctu.edu.tw )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09341


太空聲波解析/太空來的音樂?原來是電漿波


2011/03/28【聯合報╱記者李承宇】


神秘詭譎的嗡嗡聲,連綿不絕……襯著黯黑無垠的外太空景像,一股深沉
的孤寂感襲來。此時,弦樂四重奏柔和的旋律漸入,把人的思緒從虛無的
太空,拉回到國家音樂廳。

「太陽光輪」(Sun Rings),一齣以「太空聲音」為主軸,結合弦樂四重
奏譜成的音樂作品,日前在國家音樂廳上演。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提
供的太空聲音、影像,搭配極簡音樂,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除了帶給人心
靈無比的寧靜,也讓人反思,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

聲波需要有空氣作為傳導介質,但太空中沒有空氣,為何會有聲音?中研
院天文所工程師顏吉鴻解釋,所謂的「太空聲音」,並不是直接記錄下聲
波,而是將太空船航海家1號、2號等太空船收錄太空中的電漿波頻率,轉
換成人耳可以聽見的聲音。

電漿是物質在固態、液態、氣態之外的第四態,當氣體分子受熱解離成帶
電粒子而形成。電漿是離子、電子及中性原子或分子的集合體。太空中充
滿了電漿,地球大氣層的電離層、太陽本身,都處在電漿狀態。

近50年前,美國愛荷華大學物理暨天文系教授古奈特(Donald A.Gurnett
)研發出電漿波接收器,他和電漿波研究團隊主要研究太空中的電漿波和
無線電波,40年來,有超過2個太空計畫利用電漿波接收器進行實驗,包
括航海家1號、2號、伽利略號等。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建置木星探測太空船
Juno上的電漿波接收器,Juno預計今年發射。

在充分受熱的情況下,電漿中的電子、離子會處於震盪平衡狀態;然而當
這種平衡狀態被擾亂,帶電粒子會形成電磁場,而電子經擾動後則會進行
簡諧運動。測量受擾動電漿的電場,可以觀察到特殊的共振頻率,稱為「
電子電漿頻率」(electron plasma frequency),進而可知電漿的電子密
度。

蒐集太空中的電漿波,主要目的是測量電漿的頻率,以了解電漿的特性,
諸如電漿密度、穿透電漿的磁場效應等。

1962年,古奈特的研究團隊第一次發射電漿波接收器到地球軌道上,他們
除了發現研究數據,更驚訝於將電漿波轉換成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高空閃
電可能會造成的電漿波擾動頻率,聲音像哨聲;記錄器從木星也收錄到太
陽高速電漿流(太陽風)所形成,聽起來像飛機穿越音速的音爆。

顏吉鴻也表示,天文學家並沒有發現哪顆行星或太陽系中哪個位置,會有
某種特定的聲音,將電漿波頻率轉換成人耳能聽到的聲音,只是想用一般
人更熟悉的意象,讓大家了解太空中的電漿波。


行星位置 天文學家看到樂理

太空與音樂的關係,400多年前的科學家克卜勒在談;1977年史蒂芬史匹柏
導演的科幻電影「第三類接觸」也在談。

在電影「第三類接觸」中,地球人跟外星人溝通的方式,是用五個音符。
1619年克卜勒在「世界的和諧」書中,提出行星運行到不同位置,跟太陽
距離的比值,跟音樂上的音階若合符節。

兩廳院企畫行銷部經理李惠美指出,「太陽光輪」中從太空蒐集到電漿波
轉換的聲音,有的只是一連串單調的嗡嗡聲,對受傳統音樂訓練、講究旋
律的音樂家而言,可能被視為「噪音」,甚至有「這是音樂嗎?」的質疑。

不過她表示,還是有音樂家能夠從這些一般人認為是噪音的聲音中,找出
太空聲音的規律。她說,有時候國家音樂廳的空調調低,發出不同於平常
的振動聲,傳向舞台,一般人可能沒感覺,但聽力靈敏的音樂家卻感覺的
出來。

作曲家泰瑞•萊利以極簡的音樂風格,以弦樂四重奏搭配太空聲音。李惠
美說,對現代音樂而言,什麼聲音都可以是材料;單調的太空聲音很適合
音樂極簡主義簡潔、重複樂段的風格。

古早的科學家就已經在找天文與音樂間的關係。400多年前,提出行星三
大定律的天文學家克卜勒就試圖將行星運行到不同位置,相對於太陽距離
的比值,拿來跟樂理比較,發現真有相關的地方。舉例而言,像是地球在
近日點和遠日點間的比值,是一個半音的頻率變化(16/15);金星則是
一個升音的頻率變化(25/24)。

不過克卜勒的年代天文觀測沒有這麼精確,算出來的比值只是近似值,所
以看起來好像符合音樂樂理;後世科學家實際精確測量後,並沒有真的找
到兩者的相關性。
2011/03/28 Mon 21:05:3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