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轉載:暑期大自然力量學習營(7)
#1
putisato
「有人問說什麼是大自然力量學習營?」范雨農先生緩緩地說:「現在讓我慢慢地告訴
你!」

「人類生活在天地間,有智慧的人開始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實。經過長時間觀察結果的累
積,發現人體和大自然的運行變化似乎有很明顯的相同性。但真正把種種真相和原理歸納
出來的書是出現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在這裡有一本現在看來真是神奇的書誕生了。」

「這本書把人和天地的關係全盤說出來,這本書的出現像是在蠻荒而古老的偏遠部落中忽
然出現一台現代超級電腦一樣突兀。這本書把人類的視野和成就忽然向上拔高到最高。這
本書…」范雨農先生頓了一下。

「就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聽過啊,只是沒讀過這本書)
(好像是一本中醫的書嘛,有空該去看看,有那麼神奇嗎?)

范雨農先生接著說:「我們常說科學進歩日新月異,一切學術都是不斷發展壯大而趨於完
美。從馬車而火車而汽車,再到天上飛的飛機,再到探索太空的火箭和太空梭。這是交通
工具的衍化。這一切都是隨著時間的前進由簡而繁,由粗陋而精密。這是一般學問的發展
方式。

但是也有例外的,就好像我們看這本黃帝內經。
很多人讀了之後在對照現實的情形,很驚訝地發現在上古的人可以寫下這樣一本經典。對
於醫學,黃帝內經一開始就己經全然完備而到了最成熟圓滿的境界。相較於西方醫學在這
兩百年來慢慢探索累積才有今天的結果,你會發現它像是一開始就到位的學問。往後的中
醫研究者的一切研究就都不能出其範圍。因為它一開始就是對的。這令很多學者百思不
解。」

「有位中國的學者叫梁瀨溟的,他曾說古中國、古印度的文化實在是世界人類未來文化之
早熟品。一般說來,學術文化總是愈來愈發展,愈進到高深的層度,也會愈來愈普及。但
是在早熟的文化如中華文化者則是正好相反,往往愈傳久愈失真,最後有很多部分反而是
失傳的。」

不知如何,王大衛覺得范雨農先生的身形似乎更高大了,他的眼神充滿了一種無奈的滄
涼。

「偉大的智者釋迦牟尼佛也體認到這種一開始就登上最高境界而就漸漸失落正是人類最高
級文化的普遍形態。
他曾經說佛教這個他體認證悟而為眾生說出的偉大教法是會漸漸變質而終於消失。他以
『正法、像法、末法』三個階段來說明這個宗教由盛而衰的情形。
也就是說會有五百年完全合於佛的教法而在世間傳承,接下來的五百年只有部份的『形』
而無『神』的佛教會流傳於世。
再過來的歲月中就進入末法時期,佛教就在漸次衰敗中慢慢消失於世間。」

「佛法如此,黃帝內經中的學問在世上的傳承也是如此!」

「有人會問說,人類在對抗大自然上已經很有成就了。人類的力量可和大自然抗衡了!
人類創造了不可思議的現代文明,『人定勝天』似乎是是一句普世皆準的話。但說這話的
人對於大自然的力量瞭解很有限啊!
其實連人類自己的身體這個小宇宙,人類的瞭解都還很有限。連自己身體這個小範圍的認
知都還有限,怎麼說人類的力量可和大自然抗衡了呢?」

(這說得很有道理,不知道小傑聽得懂嗎?)

王大衛再看了看小傑,發現他聽得很入神,而其它的孩子也都很專注。

「其實黃帝內經已經給了很多答案。只是識者日少罷了」范雨農先生說:「大家有沒有注
意到,為什麼會有早熟的高度文明突然出現?
為什麼古代有很多文明的遺蹟今日看來仍然不知道古代的人怎麼做到的?就好像埃及的金
字塔和南美的馬雅文化遺蹟。
這且不說,今天我想和大家先來探討另一本在黃帝內經之後,在大約二千年前出現中國大
地上的傷寒雜病論這本書。其中很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方劑可以神奇地治病。
沒有現代的儀器備或化學分析,卻可在草木金石中找到解開人體錯誤運作的停止開關。這
是等神奇啊!
」

「這是誰找到的,為什麼在一個人有限的生命中可以故如此多複雜的思考和測試?」
「如果不是在一個人的有限生命中找答案的,又有誰來告訴了第一個寫下這些資料的人
呢?」

王大衛舉手說:「也許是歷來的醫生的經驗代代相傳來的。」

范雨農先生點了一下頭說:「也有可能,但從寫傷寒雜病論這本書的作者來看,至少在他
的上半生這些知識還沒有出現。他在書中序有提到他的家族兩百人有三分之二死於溫疫。
如果是歷來流傳下來的,他為什麼到後半生才忽然知道這一切呢? 而且有一種功力忽然大
進的感覺!有人說他是看了很多病例累積出來的,但是這麼多精密的方劑和治法在一個人
有限的生命,而且是下半生就累積起來,那是只能說他是奇才了。」

「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他可以寫出這本書?」

現場一片沈默。

「今天告訴大家為什麼? 因為他掌握了如何運用大自然的力量。」
范雨農先生停了一下,以一種慈和的聲音說: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這位寫傷寒雜病論的張機先生,參加了那時的一場大自然力量學習
營。」

(待續) (by 矽谷絕緣生)
2009年 8月 9日 17:32:22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